如何進一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水準,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這是住我區全國政協委員咏梅一直關注的話題。今年的全國兩會,她提交的關於從基層全科醫療的視角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的提案喜獲立案。
作為內蒙古國際蒙醫院的全科醫療科副主任,咏梅在參加醫聯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出診任務以及深入呼和浩特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調研時發現,不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短缺,從醫人員來源多樣,流動性較大,醫療技術水準參差不齊。
“儘管不少社區醫院都和相關三甲醫院有合作協議,不少三甲醫院的醫生也會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出診,但作用發揮不夠理想。因為每天出診的醫生來自不同科室,會存在醫聯體專家出診情況與社區患者的需求不對稱的問題。”咏梅説。
“醫生診療水準的提高需要一定的實踐和學習積累。”咏梅建議,相關部門應對全科醫療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如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方面,根據需要增加蒙醫、中醫全科醫療培訓人員名額。同時,進一步完善上下級醫院醫療技術支援機制等,讓全科醫療逐步規範化。
咏梅在調研中還發現,居民就診時,由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大型醫院間醫保資訊尚未互通,不少患者又不能清楚地表達自身用藥和檢查情況,致使醫生不能及時了解患者既往就診資訊,有可能增加一些重復性檢查。為此,她建議進一步完善醫保卡功能,實現醫保卡就診資訊共用,提高就診時效。
咏梅建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推進分級診療機制的第一站,要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醫聯體協作優勢,完善分級轉診輸送環節,努力為患者提供轉診的無憂服務。(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