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生育焦慮”該如何緩解

發佈時間: 2019-03-16 09:45:00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沈傑群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你是否擔心過在大城市結婚後養不起孩子?又或者擔心作為女性,因為生育而錯失工作機會?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聯合中國青年網打造的談話類視頻節目“兩會青年説”,聚焦青年生育的話題——年輕人到底該如何甩掉“生育焦慮”?

因為收入不高,北京地鐵資料主管、城市女青年楊賀從懷孕開始能少花錢就少花錢。“但是養孩子開支項目多,天天在手機上看網銀,那個數字就一直在減少。”楊賀説,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大約要佔一家人日常花銷的50%。

她坦言,自己養孩子過程中的確産生過“恐慌”心情,“做媽媽了,老覺得自己不夠完美,總想著什麼都要給孩子最好的”。

育有一對可愛雙胞胎的青年演員王媛可説,孩子沒出生時自己就有壓力了。

“我是突然間知道自己要當媽媽了,而且是兩個寶寶,一下子壓力挺大的。”她説,孩子出生後,她與孩子一起成長,一邊帶孩子一邊學習怎樣做媽媽。

王媛可回憶,孩子吐奶的時候,她手忙腳亂,急得直哭;孩子第一次發燒的時候,“是淩晨4點多,孩子高燒不退,我一大早帶著他去兒童醫院掛號排隊,人很多,一直等到下午才看上醫生。那時候真的非常緊張”。

如今孩子已6歲,王媛可笑著説,自己這樣的“新手媽媽”陪著孩子一路走來,被鍛鍊成了“半個醫生”,“現在孩子有個頭疼腦熱,自己就可以照顧,不會那麼緊張了”。

在王媛可看來,有了兩個寶寶後,辛苦是雙倍的,但快樂和幸福也是雙倍的。有一次,她幫孩子繫鞋帶,孩子忽然低頭對她説:“媽媽,要是我能馬上長到爸爸那麼高就好了,那樣我就能保護你了。”聽到這樣的話,她抱著孩子哭得“稀裏嘩啦”。

青年的“生育焦慮”,除了照顧幼兒成長這樣的“技術活”帶來的挑戰,還有“衍生”出的其他煩惱。

為了給孩子找一個好學校,楊賀曾跑了不少地方,“到門口人家會直接問是北京戶口嗎?”

沒有北京戶口的楊賀只能送孩子去一所小的私立學校,“好一點的私立學校根本上不起,所以真的挺難的”。

除了為孩子提供教育資源,還有不少年輕媽媽為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糾結不已。

王媛可説,演員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常常一齣門就是幾個月,和家人聚少離多。但她不願意和孩子長時間分開,更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在孩子上幼兒園前,王媛可拍戲時都會儘量帶著他們。“孩子5個月大的時候,我有機會接到一個角色,幸好製片人是朋友,允許我帶著孩子去拍攝,那段時間就利用拍戲間隙給孩子喂奶。”

全國人大代表張寶艷認為,如今年輕一代的事業型女性,很多都像王媛可一樣,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儘量不耽誤本職工作。“如果各方面都在努力,共同提供育兒支援,女性的‘生育焦慮’就會減輕很多。比如,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從正面去引導,政府也要出臺一些相關政策。”

不過,在麗江市華坪縣榮將鎮青年、快手網紅高玉樓看來,自己和妻子的育兒壓力要“小很多”。這個年輕的父親説,主要是因為小鎮生活成本比北上廣低一些,經濟壓力不大。

高玉樓原本在昆明一家裝修公司做設計師,後來和妻子返鄉創業賣芒果,在快手上通過視頻直播增加了不少銷量。而他第一個引起關注的視頻就是關於女兒“小豆芽”的。

視頻裏,1歲多的“小豆芽”端著一個大筐給媽媽送魚,可愛的形象和生活化的場景在視頻平臺上引起眾多網友關注,當天這個視頻的播放量就達到96萬。後來,到了芒果收穫的季節,高玉樓又拍攝了一個為女兒製作芒果醬麵包的視頻,吸引了大量粉絲和購買者。

對於高玉樓和妻子而言,“全職帶娃”與創業並不衝突。他們“直播賣水果”的同時,全程記錄著孩子成長的美好時刻,還因此積累了上百萬粉絲,“大家很喜歡我們這樣的生活方式,我們是一邊帶孩子一邊收穫了關注”。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 中國青年網記者 沈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