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委員走上第三場“委員通道”談發展 聊民生 話融合

發佈時間: 2019-03-14 08:54 |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 劉發為 | 責任編輯: 王靜

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圖為全國政協委員戴秀英(右)、韋昌進在“委員通道”接受採訪。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攝

3月13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閉幕會前,第三場“委員通道”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開啟,9位來自多個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談到新經濟和人才培養時,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委員表示,數字經濟逐漸由消費者導向轉向生産者導向,這樣的轉變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多數字經濟的人才,既要懂技術,又要懂企業管理。

針對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委員認為,支撐民營經濟不斷前行的根本力量來自身後的偉大祖國。如果沒有創新就不會有未來。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堅定不移,心無旁騖地聚焦實業,堅持自主創新,一定能夠實現夢想,為社會多作貢獻。

如何把地理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副市長梁琰委員介紹,來賓緊緊圍繞將地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工作思路,正在摸索一條産業扶貧、經濟發展之路。這幾年當地柑橘種植面積逐年快速增加,助力脫貧致富。“我誠摯邀請大家到來賓做客,品嘗我們的優質柑橘。”

在垃圾處理方面,中國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委員表示,垃圾處理是環保生態環境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每個人既是垃圾的製造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現在中國已經培養了一批全球領先的垃圾發電企業,而且創造出一批先進的垃圾發電技術。

農工黨寧夏主委戴秀英委員一直關心“農民工社保”問題。她説,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人社部正在制定社會保障的管理服務條例。她建議允許社保隨著農民工走,社會保險能夠在全國範圍內轉移接續;希望建立全國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讓社會保險多在網上走,農民工少跑腿。

有記者提問徵兵工作的相關問題時,山東省棗莊軍分區政治委員韋昌進委員回應稱,軍分區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選送高素質的優秀青年到部隊接受鍛鍊,保家衛國。隨著國家經濟實力增強,學歷教育普及,新兵的綜合素質也有了很大提高。

如何讓香港和內地青年人加強交流?港專學院及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陳卓禧委員表示,現在大灣區的建設給了香港年輕人比較全面、立體地了解中國的機會,高鐵的通車、港珠澳大橋的開通,還有其他配套的便捷措施,使香港年輕人可以像跑到旺角、銅鑼灣一樣輕鬆地前往廣州的天河、深圳的福田。大灣區可以成為香港年輕人創業、開展人生事業追夢圓夢的地方。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週年。澳門金海集團董事長梁華委員介紹説,20年來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今年國家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千載難逢的機遇,給澳門指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澳門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政協委員如何在推動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方面發揮作用?福建省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委員表示,聚焦民生、推動發展、服務融合、促進統一,是臺盟界別政協委員的本分。加大閩南文化等兩岸屬地文化交流,對於加強台灣同胞的文化、民族、國家認知認同和情感都十分有益。“以心交心,以情換情,相向融合,把兩岸一家親變成兩岸一家人。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結,相信我們都能夠成為兩岸統一的圓夢人。”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