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玉明委員:把握冬奧契機 把北京鄉村推向世界

發佈時間: 2019-03-08 14:14:32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靜

過去的一年,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調研走訪了100多個村落。走過的村落裏既有剛剛完成脫貧攻堅的村落,也有歷史文化名村、特色小鎮。接受記者專訪時,連玉明建議,推動首都鄉村振興跟城鄉融合,把城市的資源向農村轉移,用好冬奧契機,把北京的鄉村推向世界。

將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延伸

連玉明介紹,去年他調研走訪了100多個村落,走訪過程中,他最關注的是脫貧攻堅過程中怎麼進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特別是明年脫貧攻堅完成以後怎麼辦,怎麼將脫貧攻堅戰略向鄉村振興戰略延伸。連玉明表示,這需要加大城鄉融合發展,使城市資源和農村資源進一步對接。比如,脫貧攻堅過程中第一書記制度非常重要,實際上第一書記都是城市資源,是城市的幹部到鄉村,是城市資源和農村資源的一種新的配置。第一書記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可以説“脫貧政策落實好,第一書記是法寶”。連玉明認為,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後進一步形成機制,這將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也就是脫貧攻堅過程中鄉村治理從鄉村自治向多元自治來轉型。

特色小鎮是城鄉融合的載體

“中國文化的基因大部分在農村,這些基因的載體就是農村的村落,村裏的建築、文化、生活方式等。雖然住建部公佈的傳統村落已有6799個,但從實際情況看,需要保護的傳統村落卻遠遠不止這些。”連玉明認為,努力保持傳統村落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對此,他建議,儘快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法》提上國家立法議事日程,加快《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産法》的修訂,加緊研究制定《傳統村落保護法》,逐步形成完整的歷史文化遺産保護法律體系,以提升立法層級和法律約束力,推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整體性保護。同時,要加快制定和全面實施傳統村落保護標準,健全完善傳統村落保護機制。

連玉明認為,城鄉融合的載體就是特色小鎮,特色小鎮不等同於小城鎮,其核心在“小”,關鍵在“特”。特別是對於有條件轉型的工礦區和古村落,要更加注重對工業遺産與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不能推倒重來;要特別強化與原住民的融合發展和活化利用。通過調查研究,連玉明認為,特色小鎮是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雙向推進過程中的戰略支撐點,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嵌入式創新平臺。高品質、特色化、可持續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堅持因地制宜、遵循規律、産城融合、守住底線的原則,當務之急是研究制定特色小鎮發展的“負面清單”。也就是説,除“負面清單”禁止的以外,其他均可以交給市場,政府不宜過多干預。

要把城市資源向農村轉移

連玉明説,北京的鄉村,是大城市化的邊緣地帶,它和大城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現在需要的是首先在城市中找到鄉村的基因,在鄉村中找到城市的基因,讓他們融合起來,更重要的是要把城市的資源向農村轉移。連玉明表示,北京應該推動城鄉規劃的一體化,城鄉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城鄉産業發展的一體化,城鄉治理的一體化,城鄉公共服務的一體化。“五個一體化”是推動首都鄉村振興跟城鄉融合的關鍵問題。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絕不應該單打獨鬥,應該需要有頂層設計,或者説需要更高層級的頂層設計,需要建立個首都的體制,統籌發展。鄉村振興不能分散化、碎片化,不能搞項目的就地平衡,要統籌發展。

連玉明表示,世界級城市群應該是以特大城市為核心,大中小城市、城鎮鄉村協調發展。一定要實行城市反哺鄉村,鄉村又成為支撐城市發展的戰略平臺,這樣的話,人口、功能才能均衡化。北京農村是有很大優勢的,集中體現在都市農業潛力巨大、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比如長城文化帶,涉及6個城區幾十個鄉村,還沒有真正開發出來,有許多“長城腳下的美麗鄉村”,非常具有價值。

連玉明建議,北京的鄉村振興和鄉村發展,要用好冬奧會這個契機,把我們的鄉村推向世界,這樣鄉村振興的抓手就抓到了,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