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許玲: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在落實

發佈時間: 2019-02-28 08:53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許玲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2月13日,我們期盼已久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方案”)終於出臺,涉及職業教育從體系到標準、從培養到培訓、從機制到經費等全鏈條的內容,確定了我國職業教育全方位的改革路徑與目標,可以説是我國多年來職業教育改革性文件的集大成者。如何才能保證這些改革措施落地、改革目標能如期完成呢?關鍵在細則與落實。

改革開放40年,我國職業教育走過了一條波瀾壯闊的發展之路,成績有目共睹,但問題也是突出的。雖然目前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已經建成,但體系仍不完善,相關制度標準還非常欠缺,人才培養品質的水準與差異非常大,職業院校與企業的産教融合協同度也不夠。

“方案”又被稱為“職教二十條”,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在以往教育部與國務院的文件中都多少有所涉及。為什麼職業教育領域中的一些問題需要“老生常談”?這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即生均撥款問題,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老大難問題。“職教二十條”中明確提出,“地方政府要按規定制定並落實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標準或公用經費標準。新增教育經費要向職業教育傾斜。進一步完善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各地中等職業學校生均財政撥款水準可適當高於當地普通高中。各地在繼續鞏固落實好高等職業教育生均財政撥款水準達到1.2萬元的基礎上,根據發展需要和財力可能逐步提高撥款水準”。這樣的要求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曾在教育部以往的多份文件中頻繁出現,例如在財政部、教育部于2014年聯合發佈的《關於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生均撥款制度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意見》中,就對職業教育的經費保障問題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現實的情況卻不容樂觀,目前各地執行的情況不均衡,高職教育財政生均撥款穩定投入機制還不健全,高職院校總體投入水準仍然偏低,區域間差異較大。

還有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是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水準。我們應該承認,目前出現的“技工荒”等現象,是與多年來技工待遇差、總體收入水準低、社會認可度低密切相關的。目前二元勞動力市場分割的狀況依舊存在,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被歧視的現象也或隱或現存在,在目前勞動力市場多元化的情況下,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其實是一個複雜的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識、各項政策措施的合力。

2018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向全國各地派出了32個督導組,對各個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進行督導,督導的內容就包括了職業教育經費保障的問題,但遺憾的是督導的結果並沒有公佈。

“職教二十條”要落地生根開花,關鍵在落實。

按照目前我國現行的財政體制和職業教育“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應用型高校與高職院校隸屬關係主要在省、市兩級,中職學校隸屬關係主要在省、市、縣三級。職業院校的隸屬關係決定了要落實“方案”的精神,主要靠省級及市級地方政府。因此,應加快修訂職業教育法,明確學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各方主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規定各級政府推動落實職業教育的法律責任,體現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公益屬性。此外,要明確對“教育企業”深度參與産教融合的鼓勵性政策措施,在辦學資格、辦學用地、建設規劃、投資融資等方面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包”,增加企業參與職業院校建設的積極性。

此外,未來還應引入第三方的評價機制,對各地方政府落實“職教二十條”的情況作出評價並向全社會公佈,將評價結果作為政策支援、績效考核、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