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如虎添翼”?看全國政協委員孫太利怎麼説

發佈時間: 2019-02-27 17:3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寧銳 盧佳靜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全國政協委員孫太利(中國網記者胡俊攝)

中國網北京2月27日訊(記者 張寧銳 盧佳靜) “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需要以産品做載體,而實體經濟添上了人工智慧的翅膀,就會進入發展快車道,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2019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全國政協委員孫太利擬帶去《關於推動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創新融合發展建議》的提案。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

去年11月,孫太利、張華榮等全國政協委員與企業家、專家學者們一起在中國網與深圳市物聯網智慧技術應用協會聯合主辦的“‘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提案徵集閉門會議暨第12期議庫系列沙龍”上就圍繞相關議題進行建言資政。

今年兩會召開在即,孫太利圍繞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創新融合發展再次提出建議。

孫太利分析,現階段人工智慧發展方面仍存在短板:

一是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有待提升,一些關鍵晶片存在空白。

二是人工智慧面臨許多國家安全、社會安全、人身安全、網路安全、數據安全的風險及法律倫理方面的挑戰。

三是人工智慧技術與實體經濟缺乏産業深度融合發展,尚未全面融入製造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

四是人工智慧的一些高端人才匱乏。以人工智慧助推教育改革,力度不夠大。

五是人工智慧的設計標準、生産標準、使用標準等尚不完善,亟需健全法律法規。

六是對人工智慧的扶持政策不足,對人工智慧監管體系相對滯後。

“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需要以産品做載體,而實體經濟添上了人工智慧的翅膀,就會進入發展快車道,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孫太利認為,人工智慧與民生、安全、智慧城市、社會治理、自主資訊可控等領域深度融合,將會使其不斷地社會化、工廠化、家庭化。為此,他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化頂層設計,科學精準規劃我國人工智慧發展方向。政府財政部門應加大對人工智慧應用的專項資金支援力度,給予優質創新企業和創新産品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優惠。

二、健全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創造良好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和應用環境。政府應加強對人工智慧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優化科研項目申報管理流程和績效評價機制。健全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激勵科研人員自主創新,完善科研平臺和國家科技資源庫,使優質創新成果儘快投入到實際應用之中。

三、加強人工智慧安全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監測預警、倫理設計、風險評估等方面的標準研究,鞏固人工智慧自身安全和基礎共性的安全;加強人工智慧應用安全、智慧機器人安全、自動駕駛安全、智慧交通安全、智慧城市安全等領域的標準體系研究。

四、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力度獎勵人工智慧龍頭企業,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産業集群,建立優質産業鏈模式,增強我國人工智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如政府投資建立高端人工智慧領域研發中心、對突出貢獻者給予重獎、鼓勵引進先進技術等。

五、注重人工智慧人才隊伍培養建設。政府應加大力度支援高校、職業院校培養人工智慧的設計和製造中高端人才。通過校企聯合,助推企業與優秀人才建立資源共聯共用;在科研人員中提倡跨界思維,聯合研發;建立高端人才交流中心,打造完整的人才培養計劃。

推薦閱讀:

一件好提案的標準是什麼?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告訴你

民建中央召開2019全國兩會新聞通氣會 擬向全國政協提交38件提案

生態環境部攜手全國工商聯 共推民營企業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