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主黨派2018年履職工作回眸 築夢新時代

發佈時間: 2019-02-22 09:0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民革中央

思想政治基礎不斷鞏固:開展讀書會、朗誦會、知識競賽、主題徵文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持續推進“觀故居,走多黨合作之路”活動;新增江蘇南京孫中山紀念館、廖仲愷何香凝墓和廣西賀州何香凝故寓為民革黨員教育基地;編輯出版《朱蘊山與六安紀念館》《龍雲與昭通龍氏家祠》《劉文輝與安仁故居》等民革前輩紀念場館系列叢書。

基層組織激發新活力:大力推動“民革黨員之家”建設,各級組織通過多種模式已建和在建957個“民革黨員之家”,為廣大黨員提供了學習交流、展示風采、互幫互助的重要平臺;加強對各省級組織的聯繫和指導,建立中央主席班子成員聯繫省級組織制度。

參政議政邁上新臺階:全年選定26個課題開展調研45次,通過“直通車”向中共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報送調研報告15件;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民革中央提交集體提案31件,其中3件被列為重點督辦提案;26篇資訊被全國政協採用,整體採用率在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中排名前列;與江蘇省政協在南京溧水聯合主辦“2018‘健康中國’發展大會”,促成簽約項目33個、投資1183.2億元;成功舉辦7場“中山議政會”,起到了拓寬知情渠道、提高建言品質的重要作用。

脫貧攻堅作出新貢獻:重點對産業扶貧有效性和易地搬遷穩定性開展監督,全年共開展調研42次,實地走訪貴州省8個州市46個縣147個村,召開座談會88次,走訪農戶499戶,訪談縣鄉主要領導和村幹部131人次,考察産業扶貧和易地搬遷項目214個。

對臺聯絡取得新成績:推動兩岸融合發展,舉辦第八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第二屆海峽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寧波)論壇、“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農田水利交流會”,打造“團仔圓妞”原創文化品牌,音樂兒童劇《團仔圓妞》赴海外首演;團結爭取台灣青年,舉辦第五屆“華燦獎”活動和第九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論壇、第七屆“台灣青年暑期大陸實習活動”,定期舉辦“臺青之友沙龍”“兩岸青年觀點論壇”。

民盟中央

積極參加高層政治協商: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報送了“發展西北地區綠色有機農業”“黃河下游灘區綜合治理”“促進長三角地區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全面提升博物館發展水準”“科學應對貿易摩擦”等8篇政策建議信,為高層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提供了意見建議。

充分利用政協平臺建言獻策: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民盟中央共提交大會發言1篇,書面發言5篇,提案40件,2篇提案入選全國政協提案現場辦理協商會;截至2018年11月底,共向全國政協、中共中央統戰部報送資訊400余件,其中41件被全國政協採用送有關領導和部門參考。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2018年,共開展重點調研、合作調研、延伸調研等40余次,內容涉及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渭河下游綜合治理、農業機械智慧化發展、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等問題,還就教育供給側改革、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發展文化貿易、托幼事業、深圳特區改革發展等問題與地方民盟組織開展了合作調研。

進一步發揮智庫機構的平臺作用:組建了13個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主辦了以“聚焦聚力經濟高品質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民盟經濟論壇、以“統籌推進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用”為主題的第六屆民盟教育論壇、以“完善法制體系,優化營商環境”為主題的民盟法治論壇、以“社會建設再出發”為主題的第九屆民盟民生論壇、以“創新體系:主體功能定位”為主題的2018民盟科技論壇等一系列活動。

繼續開展對臺港澳的交流工作:組織主辦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校長聯誼活動”,來自大陸、臺港澳地區28所大學的校長圍繞“大學發展戰略”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溝通。已持續開展14年的大學校長聯誼活動加深了兩岸四地高等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強了臺港澳高教界對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了解。

民建中央

組織建設不斷推進:深入56個市級組織開展實地調研,指導地方組織建設;積極推動各級地方組織嚴把“入口”關,並建立骨幹會員數據庫;成立民建中央專門委員會建設領導小組,並組建包括經濟、財政金融、法制、企業、科教、婦女、理論研究、文化等在內的12個十一屆中央專門委員會;新成立貴州、陜西等建華課堂分課堂,區域分課堂達到21家,各區域分課堂開展培訓活動300余場,培訓會員會友約4.5萬人次……

協商建言水準不斷提高:召開“民建中央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為民建中央參加高層協商集智聚力;就支援海南建設自貿區(港)、構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體系赴海南、上海等地深度調研,並形成調研報告;圍繞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全球創新創業高地、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課題深入一線調研,為中共中央科學決策提供了參考;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提交提案38件、大會發言5件,其中5件提案被列為重點提案;舉辦本年度中國風險投資論壇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為我國經濟健康發展鼓與呼。

助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民建中央領導、專家團隊先後5次赴廣西百色、防城港、河池等地市開展調研,召開座談會17次,向廣西各級黨委、政府提出意見建議24條,並3次赴河北省豐寧縣,就扶貧縣扶貧政策落實情況、扶貧任務完成情況等進行督促檢查。

對口幫扶點脫貧摘帽:中央與部分省級、市級組織三級聯動,結對幫扶黔西縣16個貧困村和豐寧縣27個深度貧困村,對口幫扶的省級組織先後組織30批次271人次到黔西縣、32批次310人次到豐寧縣開展調研;各級組織在黔西縣落實項目23個,投入和引進資金近3000萬元,在豐寧縣落實項目19個,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2372.62萬元;加大協調力度,促成京東集團與豐寧縣3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利用中國電商扶貧聯盟平臺,協助定點扶貧縣打造優質農特産品品牌。

民進中央

自身建設有新提高:主題教育活動深入推進,重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繼承優良傳統,召開紀念王紹鏊同志誕辰130週年、葉至善同志誕辰100週年、周建人同志誕辰130週年等座談會;弘揚時代精神,舉辦“我身邊的先進”宣講報告會,開展理論宣講活動24場,召開民進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

制度建設切實推進:制定《民進中央規章制度建設五年規劃(2018-2022年)》,《中國民主促進會規章制度制定條例(草案)》,起草《民進代表大會制度實施條例》,修訂《民進中央主席會議組成人員聯繫民進代表大會代表的意見(試行)》等10余項規定,出臺《民進中央委員列席中央常務委員會會議暫行辦法》等5項規定。

履職盡責有新作為:深入調查研究,探討“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研討“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發揮平臺作用,舉辦中國教師發展論壇、長江保護與發展論壇、基礎教育改革座談會;圍繞中心建言獻策,參加黨外人士座談會、協商會、情況通報會14次,以書面形式報送5篇建議書,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提交黨派提案43件,民進組提案7件,向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政協報送社情民意資訊575期。

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深入推進:在湖南13個縣開展監督調研,10個省級組織開展對比調研,湖南民進12個市級組織開展跟蹤調研。

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服務社會:為貴州省安龍縣培訓教師1000余人次,開明書屋全縣覆蓋,引進幫扶資金1億多元,幫助銷售農産品1.5億多元。

港澳臺僑聯誼,服務祖國統一大業:舉辦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基礎教育交流活動、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世界史”論壇和首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推動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交流交往。

農工黨中央

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三學一講”專題活動,通過設立“三學一講”推薦專家庫、組織宣講團示範促進、宣傳展示優秀黨課。截至2018年11月底,共講黨課600余場;結合紀念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70週年,舉行座談會、專題學習報告會等活動,各省級組織共舉辦座談研討54場,組織宣講41場;結合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開展了徵文活動,各級組織舉行了紀念座談會、書畫藝術交流活動、攝影比賽等。

做好定點扶貧和社會服務工作:在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集中推進健康扶貧,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提供生計金,覆蓋大方縣45個深度貧困村,平均每村投入40萬元;積極推廣産業扶貧,目前已建成1000余畝高標準獼猴桃種植示範基地,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當地9個大中型獼猴桃産業基地,覆蓋貧困戶449戶。截至目前,農工黨中央及各級組織共投入、引進資金2441萬元,為當地培訓醫務人員、鄉村教師等1300余人次。

脫貧攻堅民主監督進行時:截至2018年11月,在雲南省組織考察調研32次,深入56縣117村2400多戶,提出意見建議200余條;開展各類幫扶活動50多次,協調捐贈款物4000多萬元。自2016年至2018年累計協調捐贈款物達8000多萬元。

議政建言成果豐碩:積極參與政黨協商,提出的關於明確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增加適應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有關內容等建議在憲法修正案中得到體現;提出的關於“建立大衛生管理體制,組建‘三保合一’、功能綜合、運作獨立的國家醫療保障局”“設立統一的國有自然資源資産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實現管用分開”等建議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得到體現;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共提交黨派提案40篇,4件提案入選重點提案,3件列入“重點提案督辦調研”;向全國政協編報社情民意資訊263期,僅2018年上半年就有8件資訊被全國政協專報國務院領導同志,11件資訊轉送到相關部委。

系列論壇社會影響廣泛:主辦題為“共抓大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第十三屆中國生態健康論壇、題為“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首屆人口發展戰略研討會、第四屆北京—加州華人生物醫藥企業家高峰論壇、第二屆健康中原高峰論壇,取得良好的社會影響。

致公黨中央

思想建設不斷強化:掛牌成立1個致公黨黨員學習教育基地,舉辦近10場新黨章學習宣講活動,“學習十九大,弘揚好傳統”致公講堂授課20余場,近5萬人次參加;召開紀念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70週年、紀念司徒美堂誕辰150週年等活動,推動全黨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致公黨領導人與中國共産黨團結合作的優良傳統。

參政履職創新發展:圍繞年度重點調研主題“加強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提出了加強生態安全研究、構建綜合觀測體系、提升防災能力、加快植樹造林綠色覆蓋、完善生態保護政策等五項建議;圍繞新發展理念下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生態文明、脫貧攻堅等課題,共開展26項專題調研,報送建議和調研報告17篇。其中,《關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風險防控的建議》《關於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整合發展的建議》《關於長三角地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等報告,得到了中共中央有關領導的批示;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提交了35件大會提案,有11件被列為重點督辦提案;充分發揮直通車建言渠道,提出了加強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發揮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等30多項建議。

社會服務精準高效:積極探索各種扶貧路徑,僅以購代捐,購買酉陽農産品就共計數萬元;“致福送診”及醫護人員培訓項目共義診1300余人,培訓醫生500余人次;“致公酉陽班”“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分別在重慶和湖南資助557名貧困學生,幫助其完成職業教育並實現就業。

深入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致公黨中央領導先後帶隊5次前往甘孜阿壩高原地區、大小涼山彝族地區等最貧困的地區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調研,12個省級組織主委分別帶隊到對口監督的地市(州)開展調研,足跡覆蓋四川省34個縣,78個貧困村,323戶農戶家庭。提出的85條建議,基本都得到了落實,有力推動了四川的脫貧攻堅工作。

自身建設紮實提高:開展“改進機關作風,助力政治交接”專題教育活動,推動中央機關與省市機關聯動,進一步鞏固政治交接成果。在十五屆二中全會期間,專門召開致公黨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座談會,進一步推動機關作風建設。

九三學社中央

思想政治基礎進一步鞏固:召開紀念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70週年座談會和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舉辦“我與改革開放40年——九三學社故事”徵文、“天下·蒼生———九三人眼裏的改革開放40年”攝影作品徵集、“社員之家杯”社章社史知識競賽等活動;舉辦“五四運動與九三學社初心”專題研討會,召開以講好九三學社故事為主題的宣傳工作研討會。

參政履職邁出新步伐: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提交九三學社中央提案44件、九三學社界別提案35件,提交平時提案5件;開展以“促進鄉村環境綜合治理”為主題的黨派大調研,將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兩個主題確定為長期重點調研課題;收到社情民意資訊4044篇,采編形成《九三學社資訊》《九三學社資訊專報》725篇,被全國政協採用40篇。

精心舉辦科學座談會和論壇:舉辦以“農村面源污染防控與河湖生態環境治理”為主題的科學座談會、“以生態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環境治理”為主題的科學座談會、第十三屆“九三論壇”、以“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科學座談會以及“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路徑”的科學座談會。

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以貴州威寧、黔西南和四川旺蒼為重點,實施“九地合作”項目25個,開展“九三學社醫療救助鄉村行”活動17次,組織“九三學社中央院士專家科普行”16次;“同心樹人”項目為威寧、旺蒼、黔西南開展教育幫扶活動27次,協調三地25所學校與發達地區學校結成幫扶對子,培訓教師1720名;“亮康行動”實施免費白內障治療手術6531例,開展培訓264場;幫助威寧引進的食用菌産業項目累計投資10.68億元,年産值8.4億元,吸納就業2500人。

著力提升組織化水準:修訂社中央主席辦公會議、主席會議、常委會議、中央委員會工作規則,印發《九三學社地方組織領導班子談心會實施細則》,舉辦第十四屆新任中央委員培訓班,舉辦全國組織部長培訓班、青年骨幹培訓班和全國青年論壇,結集出版《九三學社青年工作發展與對策課題研究》,實現30個省級青年工作組織全覆蓋。

臺盟中央

抓好理論學習:建立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制度,創新中央常務委員會決策議事思路;堅持多層次、多形式開展紀念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七十週年系列活動,通過盟刊開設專欄、編發紀念文章、組織主題參觀、集中宣傳報道等方式,把“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教育活動引向深入。

抓好制度保障:修訂完善臺盟中央主席會議工作規則、臺盟中央常務委員會工作規則、臺盟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工作規則、臺盟中央機關工作會議制度等系列規章制度,修訂完善臺盟中央機關公文辦理、財務管理、行政後勤、人事制度、外事管理、安全保密等數十項工作制度,制度體系更加健全。

參政履職堅持“一盤棋、一股繩”:參與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修改憲法等重大問題的政治協商,提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推進機構編制法定化、進一步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等18項特色鮮明的重大建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提交大會發言3件、黨派提案27件,4件臺盟中央黨派提案和臺盟界別政協委員個人提案入選重點提案;通過主席帶隊的黨派大調研、副主席帶隊的專題調研、臺盟中央重點課題調研等多層次調查研究,形成高品質的調研成果240余份。

對臺聯絡堅持“心連心、實打實”:打造“兩岸同心大中國”系列品牌,創新大江論壇舉辦模式,延展論壇平臺,舉辦中華文化研習營,創新開展“台灣專業人士國情區情培訓班”;舉辦海峽論壇、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海峽兩岸休閒農業發展(海南)研討會等專業性會議,支援臺胞代表性人士參與祖國發展建設;積極搭建兩岸青年聯絡交往的平臺,連續四年舉辦海峽兩岸校園足球友誼邀請賽,組織台灣青年參加國慶參訪活動;開展台灣社情民情研究,助力對臺方針政策“最後一公里”的落實。

社會服務堅持“精準幫、助小康”:推進定點幫扶工作,舉辦2018年“築夢·師者”骨幹教師培訓班,開展“教師走出去”“專家請進來”雙向培訓,共培訓一線教育工作者600余名;組織眼科專家赴赫章開展“情係赫章·愛心光明行”免費診療活動,百餘名白內障患者“零付費”獲得復明手術救治,重見光明;在福建等地舉辦農村電商行政管理幹部培訓班、促進産業對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