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環境鼓與呼——廣西政協委員縱論科技創新

發佈時間: 2019-02-20 08:3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強國的關鍵在創新,創新的動力在科技,科技的核心是人才。”

“科教興衰關係到發展的快慢,也關係到富裕的步伐。”

“讓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

在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期間,“科技創新”受到委員們的極大關注。

陳湘桂委員就匯集創新資源推動重點産業高品質發展提出建議,“大力發展新興産業,探索打造海洋生物、海洋工程、海洋能源、可燃冰等海洋經濟的重要基地,推進北斗導航、大數據、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智慧城市等重點産業,打造節能環保産業基地,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

“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由於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技術本身的難度與複雜性等因素,需要逾越各種技術和市場的障礙。”林謀悅委員提出,政府對企業創新的全過程應提供各類扶持和幫助,當好創新創業良好營商環境的提供者,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建立“政企直通車”制度,真心真意關心支援民營企業發展。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沒有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就難以建立起規模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更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納翔委員認為,科學素質的提升既關係每個人成長,也關乎國家乃至人類的共同命運。只有公眾科學素質的大力提升,才會涵養出科學事業和創新驅動戰略的一片沃土。“建議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納入自治區績效考評體系,嚴格執行每人平均一元的科普經費投入標準,建立完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社會動員機制,建立鼓勵科研與科普相結合機制。”

“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上,政府、高校、企業和社會組織都在其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只有建立起聯動機制,將彼此的能量發揮最大化,才能夠讓人才在其中體現出最大的效能,構建出和諧、有效、可持續的教育生態鏈。”楊元妍委員建議,探索打通高校科技人才與政府、企業之間的“旋轉門”,在政策上給予高校科技人員走入政府參與決策和規劃制定的機會和平臺,讓高校的智庫能真正起到作用。對高校在引進來和自主培養人才上給予政策支援,讓科研人才在廣西有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從而潛心留下來為廣西發展出一份力。

“科技企業孵化器在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促進科技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增強實體經濟發展新動能方面作用明顯。”韋華委員提出,在開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中要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引導多種社會主體多重參與。相關部門在開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中,可以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參與的模式,統籌考慮廣西重點産業的戰略需求佈局,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技企業孵化器。

“深入推動科技領域的軍民融合,加快構建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唐衛國委員建議自治區進一步強化創新引領,加快實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強、市場前景好的軍民融合重大産業項目,並高效服務項目落地建設和企業成長,培育高品質發展新動能,發揮軍民融合産業對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向支撐及拉動作用。

“建議政府加大對創新的政策補助,尤其是稅收優惠的政策獎勵。同時,政府應加大對企業智慧財産權的保護,避免企業被侵權找不到門路維護。”“加大項目、資金、人才、政策配套的措施,以此提升廣西的核心競爭力。”蔣學權、王洲委員如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