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18年大額捐贈——慈善家行善專業化程度增強

發佈時間: 2019-02-19 10:04:07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鵬軒 | 責任編輯: 耿鑫

原標題:解讀2018年大額捐贈——

慈善家行善專業化程度增強

每年年初,由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等機構發佈的《中國捐贈百傑榜》是上一年度大額捐贈的“風向標”,清晰地反映了資金的流向與分佈,也呈現出當前大額慈善捐贈的特點。今年的“百傑榜”捐贈總額為256億元,資金主要流向教育(金額佔37%,捐贈筆數佔45%)、扶貧(金額佔20%,捐贈筆數佔29%)(本刊曾予以報道)。

值得注意的是,256億元中,有169億元為承諾捐贈,諾捐的兌現也備受關注。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王振耀表示,要推動大額捐贈中的諾捐得以實現,一方面要靠慈善法的規制,另一方面也要讓承諾者感受到諾捐行為的神聖。

“我們做《中國捐贈百傑榜》,就是希望讓捐贈者意識到諾捐的神聖,承諾一定不要隨便説,同時也讓他們得到社會的稱讚,讓捐贈者意識到這是一個榮譽。”王振耀説。

王振耀還表示,2018年經濟環境有所變化,但慈善捐贈沒有“大落”。“在慈善捐贈領域‘聽’不到冬天,2019年依然有著巨大的發展機會。”

國際公益學院助理院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傅昌波表示,捐贈資金主要流向教育和扶貧等領域,符合當下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以及政府倡導方向,但大額捐贈“扎堆”現象較為突出,過於集中于扶貧和教育領域,環保、科技創新領域投入還有待提升,需要更多前瞻性的慈善捐贈出現。

從地域上看,捐贈地域分佈區域也比較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傅昌波表示,這一現象短期內還很難改變,需要進一步對中西部地區進行倡導。

在中國慈善聯合會慈善信託委員會主任委員蔡概還看來,慈善信託應引起足夠重視。它和慈善捐贈是社會公眾參與公益事業的兩種不同載體和途徑。“在慈善法出臺以前,如果要做公益,主要是採用慈善捐贈的方式。2016年慈善法出臺以後,國家給社會公眾提供了一種新的參與公益的手段,就是慈善信託。”

“當下社會對慈善信託還不夠了解,應該讓社會更加了解慈善信託,豐富參與慈善公益的方式。”蔡概還説。

郝睿禧是蓋茨基金會北京辦事處的一名高級項目官員,他介紹,全球性的慈善活動“捐贈誓言”由比爾·蓋茨與巴菲特于2010年發起,號召財富人群生前或去世後至少用自己一半的財富來做慈善。目前全球已有187人加入“捐贈誓言”,中國有4人。捐贈者在慈善方面投入巨量的資金,其強烈願望是如何將善款花得更有效、更有社會意義,而不産生浪費。因而,“捐贈誓言”也成為加入者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從中國的情況來看,郝睿禧認為,我國的捐贈文化源遠流長,人們回饋鄉鄰的意願很強烈,願意支援家鄉的發展,這種傳統值得尊重和推廣。時代發展至今,不少企業家和慈善家也探索新的行善方式,比如致力於通過影響力投資去回報社會。此外,慈善家行善的專業化趨勢越來越強,企業基金會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與捐贈的規模和持續性有很強的相關性。

(鵬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