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亞洲象的保護,一直備受各界關注。
2018年底,雲南省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和林業專家,走進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調研國家公園建設情況時,將亞洲象的保護列為了一個重要內容加以考察,由此將人們的視線再次聚焦到了這一熱點話題之上。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普洱市的政協委員多年來對此的關注、呼籲和建言,形成了推動亞洲象保護的一股重要力量。
人象衝突引關注
“自1999年以來,野生亞洲象已導致思茅區村民8死9傷,特別是2014年以來,接連發生野象傷人事件,導致了4死1重傷的嚴重後果。”雲南省政協委員童書瑋説,如果象群食物問題得不到徹底解決,亞洲象盜食糧食、毀壞房屋、踩踏農作物甚至闖入群眾家中的現象將長期存在,人象衝突的矛盾依舊無法得到有效破解。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7年,野象在雲南造成32人死亡、159人受傷,所造成的財産損失更是高達數億元。“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亞洲象在雲南的數量和活動範圍不斷擴張,隨之而來的是頻頻發生的大象襲人事件,這讓當地的群眾‘愛恨交織’。”一直關注人象衝突的住滇全國政協委員何春在多次提交的相關提案中呼籲:“應建立國家級野生亞洲象自然保護區,加強對亞洲象活動區域村莊道路、房屋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構建人象和諧相處的生存環境。”政協呼聲從未停止在普洱市各級政協委員眼裏,亞洲像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隨著亞洲象生活地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需要有效的亞洲象保護和防護措施來保障人象和諧相處。
童書瑋建議,在亞洲象監測預警硬體設施上給予保障,協調有關專家學者在亞洲象防護方面給予更多指導和建議,同時爭取將亞洲象活動頻繁的區域納入亞洲象國家公園規劃範圍內,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資金傾斜照顧。
住滇全國政協委員楊鴻生在提交的《建立亞洲象國家公園 加強亞洲象保護構建人象和諧生態公園的建議》的提案中也建議,在雲南省建立亞洲象國家公園,為象群提供適宜性高的安全棲息場所。
查閱西雙版納州和普洱市各級政協委員近年來提交的提案發現,針對自然保護區人象生存空間存在的矛盾問題和亞洲象傷人事件頻發的現象,委員們認為,由於現行對亞洲象肇事的補償標準與實際損失差距較大,現有監測設備和技術手段不能很好監測掌握亞洲象活動情況等原因,已影響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社會和諧安定和群眾脫貧致富。
雲南省政協常委段昌群建議,在推進國家公園建設進程中,要抓住機遇,做好包括亞洲象國家公園在內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申報工作。
雲南省政協常委楊桂紅、雲南省政協委員楊斌等建議,設立亞洲象人身財産損失專項補償基金,提高亞洲象人身財産損失補償標準,構建人象和諧的生態家園。人象和諧相處的不懈探索“棲息地退化、食物源減少、非法獵殺難禁……亞洲象的生存處境從未像如今這樣艱難。”段昌群説,值得慶倖的是,在全球野象數量不斷減少的今天,中國野生亞洲象數量卻在恢復性增長,流離失所的野象在中國西南尋得了一方久違的樂園。
記者跟隨雲南省政協調研組走進景洪市大渡崗鄉香煙箐村調研發現,這裡2017年建成的我國首個亞洲象村寨防護欄試點項目對有效緩解人象衝突的作用十分明顯。
在普洱市,當地專門為亞洲象開設了“大象食堂”,即在野象活動頻繁的區域規劃了近4000畝食物源基地,主要種植芭蕉、棕蘆葦等野象喜好的植物。這一舉措不僅保障了野象食物供給,也減少了象群對農田的“光顧”。
由於象群時常在邊境地區活動,我國政府近年來還加強了與周邊鄰國的野象保護合作。自2009年至今,我國與寮國已在邊境地區合作建立了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的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區域,兩國還多次共同開展野象種群調查、聯合巡護、人員技術培訓等工作。
在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裏,飼養員們每天都要帶著被救助的野象去山裏活動,幫助它們更快地回歸自然。
據介紹,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在建設基礎設施緩解人象衝突之外,通過投保,減少了群眾的損失,有效緩解了人象衝突。
在各種舉措的推動下,目前,中國野生亞洲象的種群數量由20世紀80年代的170多頭增加到300頭左右,是啟動保護野生亞洲象工作之初的近兩倍。
西雙版納州政協和普洱市政協多件提案認為,要讓人象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還要加大對野象活動範圍內的村莊在村組道路硬化、村寨防禦工程、避險塔和太陽能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資金和項目上的傾斜;加強亞洲象基礎研究,為緩解人象衝突提供技術支援和決策依據;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範知識宣傳,降低人象衝突發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