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讓更多孤兒經由收養重獲家庭溫暖

發佈時間: 2019-02-02 15:25:02 | 來源: 慈善公益報 | 作者: 王學軍 | 責任編輯: 耿鑫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孤兒34.3萬人,其中社會散居孤兒27.5萬人,兒童福利機構內集中養育孤兒6.8萬人。”1月25日,民政部在京召開2019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在會上表示,收養已經成為孤棄兒童養育安置的重要途徑,希望更多的孤棄兒童能夠重獲父母的溫暖,儘早回歸家庭的生活。

王金華介紹説,近年來,民政部立足本職,堅持兒童利益最大化理念,以規範收養登記辦理為主線,不斷推進收養管理政策完善,先後對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社會散居孤兒、長期搜尋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進行了規範,暢通其收養渠道,為這些兒童經由收養回歸家庭提供了政策保障。各地民政部門嚴格依法辦理收養登記,有效維護了收養關係當事人、特別是被收養兒童合法權益。

據民政部統計,2014年至2018年5年間,全國共辦理收養登記97819例。其中,中國公民收養85581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87.5%;外國人收養12238例,佔全部收養登記的12.5%,其中外國人收養殘疾兒童11468名,佔涉外收養的95%。

“從近10年來的數據變化來看,收養登記總體呈下降趨勢。2009年全國辦理收養登記44260例,2018年全國辦理收養登記15143例,僅佔2009年辦理收養登記量的34%,剛到1/3。這也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即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穩定發展,我們二孩政策的調整,現在遺棄兒童這種現象也越來越少,同時隨著我們社會保障制度特別是民生保障制度,兜底保障相關政策的出臺,家庭送養意願在降低。”王金華説。

根據我國傳統習慣,過去,由於很多家庭父母只希望收養健康兒童,年齡越小越好,所以很難找到合適的兒童。隨著社會保障水準和人民生活水準的顯著提高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的逐步調整,父母遺棄兒童現象大幅減少,被遺棄的絕大多數是重病重殘兒童,兒童福利機構內符合國內家庭收養意願的兒童越來越少。王金華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國內很多家庭的觀念也在變化,目前國內收養正呈現出一個新的值得關注的發展態勢:越來越多的國內家庭開始收養輕度殘疾兒童或病癒康復的孤棄兒童,讓這些兒童儘早回歸家庭。“我們希望這樣的家庭能夠越來越多,從而幫助更多的孤棄兒童特別是經過康復手術之後的病殘兒童能夠儘早回歸家庭,感受家庭的溫暖”。

“目前,全國孤兒從2012年的57萬人下降至2018年的34.3萬人,下降了近40%。但目前兒童福利機構養育的被遺棄兒童主體已經轉變為重病重殘兒童,比例達被遺棄兒童總數的98%”。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倪春霞説,雖然説福利機構裏面以重病重殘的孩子為主,但是確實也有一些輕度殘疾或者説已經病癒的孩子,因為收養人的資訊和被收養兒童的資訊不夠對稱,導致這些孩子還沒有及時的被國內家庭收養,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也正在研究建立全國收養資訊對接平臺,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將可送養兒童的基本資訊向有收養意願的家庭公開,打破地域界限,實現擬收養人和可送養兒童之間的資訊有效對接,讓更多的兒童能夠回歸家庭。

倪春霞説,讓孤殘兒童回歸家庭是保障兒童權益的重要安排,為此,民政部全國範圍內停徵收養登記費。辦理收養登記時不再向當事人收取任何費用,由公共財政負擔,在收養登記上實現了零收費。同時,進一步規範了兒童福利機構接受收養捐贈有關工作。依據《慈善法》的有關規定,民政部研究制定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兒童福利機構接受收養捐贈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各地民政部門和兒童福利機構不得將捐贈作為收養前置條件或設置前置標準,避免出現將捐贈與收養工作掛鉤等問題,切實加強兒童福利機構受贈財産的管理,保障兒童福利和收養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表示,為幫助廣大殘疾孤兒解除和減輕疾患困擾,實現融入社會、回歸家庭的美好願望,2004年5月,民政部啟動了“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為社會福利機構中0至18周歲的具有手術適應症的殘疾孤兒進行手術矯治和康復,由福利彩票公益金提供相關的支援。多年來,民政部本級彩票公益金共投入13.3億元,共幫助12.5萬名殘疾孤兒進行了手術康復,其中有2.5萬名康復兒童通過收養途徑回歸了家庭。為進一步推進項目的深入開展,讓殘疾孤棄兒童得到更好的醫療康復等服務,近日,民政部又制定了《“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項目實施辦法》,將於2019年3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