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率先提出生態省戰略構想到獲批全國首個省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再到成為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省不斷續寫著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的溫情故事。在福建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如何進一步促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為委員們共同關注的話題。
近年來,福建省在體制機制創新、制度供給和模式探索上“大膽改深入試”,推出了建設“生態雲平臺”、全流域生態補償、排污權交易等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體制文明改革試驗成果。然而,可借鑒的經驗仍舊較少,諸多領域亟須通過改革創新穩步推進。可以説,這是新時代福建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必解之題。
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王永昌委員建議,在深入研究廢棄礦山利用價值的基礎上,統籌編制一套較詳細的廢棄礦山土地綜合利用與治理規劃,根據廢棄礦山的特點植入相匹配的産業,將其與生態建設、産業平臺、土地復墾、村莊整治、新農村建設、旅遊資源開發、景觀建設等結合起來,做到“一礦一案”,實現“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園則園、宜水則水、宜景則景”。
“推行排污權交易則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吳麗冰委員表示,在調研中發現排污權交易試點仍存在地方法規支撐不足、排污權政策對異地交易環境品質和總量控制要求不明確、排污總量監管體系尚未健全等問題,希望要制定和出臺地方性規章,明確各單元環境品質目標,適時增加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等交易指標,有機銜接環評、許可、執法等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與行政管理協同作用促進污染減排。
這幾年,福建省森林撫育經營與低産低效林分改造得到較快發展。“但由於過多的人為干涉,樹種單一、結構失調、針葉化現象偏重等問題屢見不鮮。”魏明燈委員建議,要統籌規劃,加強良種選育及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設置專項資金開展保障性苗圃建設,結合開展資訊平臺、技術指導等服務基層的行動,有效調整樹種結構,提高林分改造的措施。
從發展海洋碳匯技術的角度考慮,焦念志委員認為,建立海洋碳匯的相關國際標準和評估方法,把海洋碳匯納入碳排放交易市場,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建議,成立研發海洋碳匯標準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全面統籌海洋碳匯標準研發各項工作,針對不同方面或行業研發制定有關的評估方法或生態核算補償技術規範,逐步構建完善海洋碳匯標準體系,為開展海洋碳匯自願交易提供技術規範,主導引領海洋碳匯發展走向。
“進一步建立完善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有效拓展生態補償資金的來源。”“要出臺緩坡地山地開發政策,制定審批機制。”“建議比照退耕還林補償辦法和生態公益林補助機制,建立濕地生態補償機制,保障濕地生態安全。”……以山水為底色,以經濟為藍本,委員們建言不斷,真情描摹著一幅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福建生態”畫卷。
“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開創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新局面,福建被賦予了為構建生態文明制度‘四梁八柱’探索路徑的前所未有的重大使命。”省政協主席崔玉英呼籲,要因時而進、順勢而為,以新的思路理念、新的精神風貌、新的擔當作為,加快建設更加幸福美好的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