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也是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動能。在湖南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建言“加快建設港澳科技創新産業園”、“支援株洲市高新區申報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激發各主體創新活力”、“發揮農業科技作用”……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智力支援。
中央將大灣區定位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何金松委員代表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大會發言時提出,湖南正在建設創新型省份,既有科教之長,更有成果轉化和産業承載之優,在大灣區建設中有著巨大的資源優勢,可以享受“溢出效應”的紅利,但同時也面臨著人才、技術、資金、項目等要素向大灣區“逆向聚焦”的風險。
何金松委員建議在湖南建設港澳科技創新産業園,將其打造成湖南對接大灣區突破口、廣深港澳科創走廊連接點、科創成果轉化承接地和國際高端産業聚集地,以進一步推動湖南高水準開放、高品質發展。
株洲高新區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形成了“一區四園”的發展格局。郝建東、柳懷德等委員聯名提出提案,呼籲支援株洲市高新區申報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
委員們認為,近年來,株洲市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創業勢頭良好,“雙創”環境不斷優化。但是株洲市缺乏國家級創新創業平臺,與建設創新型城市不符。建議湖南省發改委、湖南省科技廳在第三批次優先支援株洲高新區創建第三批全國“雙創”示範基地。省自然資源廳在用地指標安排上優先保障株洲高新區“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用地,將新增用地指標在省自然資源廳單列,並開闢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相關部門在專項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株洲市更大支援。
“要推動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大力支援重大項目、重點平臺等建設。”談到創新驅動,蔡溪委員表示,要特別加大對優秀創新成果、創新型企業、科技人才的獎勵力度,激發崇尚創新、鼓勵創新的新風氣。他表示,還要大力實施智慧財産權保護戰略,激勵智慧財産權的創造和運用;探索人力資本産權激勵機制,對企業重要技術和經營管理人員進行股權激勵和分紅激勵;建立健全科研人才流動機制,促進科研人員在事業單位和企業間合理流動。
“加大支援力度,激發各主體創新活力。”民建湖南省委會通過提案建議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發揮源頭創新生力軍作用。要制定普惠性人才政策,切實提高科研人員待遇。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支援企業創新的普惠性政策,健全覆蓋企業初創、成長、發展等不同階段的政策支援體系。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強化企業在技術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
改革開放40年來,湖南農業總産值由1978年的82億元增加到5213.5億元,其中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湖南作為農業大省,應以農業科技創新為引領,著力推進農村現代化。”段安娜委員代表民建湖南省委會大會書面發言建議:在農業全産業鏈上佈局農業科技鏈,集中力量開展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重點圍繞十大農業産業生産、精深加工推動産業升級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重點進行科技攻關;重點培育科技創新能力強的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隨著科技服務業業態的逐漸形成,其對全社會科技創新發展的帶動和提升效應也將日益凸顯。“但目前我省的科技服務業還處在發展的初期,主要面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通、科技服務企業整合能力不強、科技成果轉化投入不足等問題和挑戰,使得科技成果不能滿足市場的真實需求。”彭繼球委員通過提案呼籲,要構建科技服務“大協同”機制,凝聚拳頭合力,完善配套政策體系,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優化科技服務“大生態”環境,營造協同創新氛圍;強化科技服務“大投入”驅動,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鼓勵企業研發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真正落地落實。
“基於網際網路新技術、新能力的數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我們要把握這一歷史契機,以資訊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黃韜委員則建議,要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資訊化應用能力,促進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在企業資訊化推進和提質上繼續加強市場化協作力度,鼓勵優質服務商承擔更大責任,以提升資訊化覆蓋面,增強資訊化建設的針對性、有效性,加強科學規劃,加大服務力度,幫助中小企業及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從資本市場利用率看,我省高新技術企業上市比僅為1.9%,迫切需要運用科創板等資本市場,破解融資難融資貴難題。”科技界委員建議搶抓科創板機遇,充分運用科創板定向解決科技型創新企業上市融資功能,催生大批擁有核心“硬科技”“黑科技”的獨角獸企業,促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同時,他們還提出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科創板後備企業庫,打造區域股權市場“科技板”,強化落實財稅支援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