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難在哪?”

發佈時間: 2019-01-29 11:4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包松婭 | 責任編輯: 耿鑫

原標題:“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難在哪?”

——來自北京市政協全會科協、教育界別小組討論碰撞的火花

1月16日上午,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小組討論正在進行。第十六組是科協界和教育界委員“混編”的小組,談教育的委員和談科技的委員相互碰撞,會出現怎樣的火花?

“在座的委員既然有來自高校,也有在科技創新前沿,咱們來探討一個都相關的問題,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什麼那麼難?”原本正“各説各的”現場,突然有委員“蹦出”這麼一句,立刻得到大家的應和。

季節委員拿起話筒,“真正的創新不一定在高校,高校發明專利是不少,但真正有用的不一定多,因為高校的體制是不支撐創新與轉化的。”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高校老師做科研在行,做轉化可能不一定有優勢。”柳貢慧委員插了一句。

季節委員對“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句話非常有感觸,她接著説,高校的優勢在於基礎研究,專利轉化時可以委託第三方進行智慧財産權産業化,讓高校老師有精力繼續科研基礎工作。

討論討論,有認同,也有不同。

柳學信委員就有不同意見,他説,不是高校沒有科研轉化的能力和優勢,而是沒有土壤。“有一些事情應該放手讓主體去做,落到科技創新上,高校受到的各種束縛太多了,被捆住了成果轉化的手腳。”

在這些“束縛”中,穆德遠委員感受最深的是“被侵權”:我們寫的著作,有的還沒出版就被盜版。我一本寫了10年的書,出版社最高售價1000元,但在淘寶上最低20多塊錢就買到了,“所以我這次的提案就是關於高校智慧財産權保護的。”

説到侵權,霍建新委員笑言,自己就沒有這樣的煩惱。“從純科研的角度我可能不算一個教授,因為我沒有任何一個專利和産權。”

霍建新來自體育大學,他關注到一些“怪現狀”,“現在的教授都在做一些脫離實際的研究,這樣的研究只是為了‘成績’而不是為了實踐轉化。”作為一名喜歡體育的委員,霍建新認為體育産業就一定是以實踐可操作為前提的,要探索把運動生活化,目的就是讓大家都參與到運動中去,強身健體。

“在教育和科技創新領域中的一些問題,或許短時間內很難解決,但我們政協委員可以年年關注,堅持下來肯定能見到成效。”鄭文堂委員的“總結”是委員們的共識,而咬定青山不放鬆,這是“政協人”這些年圍繞熱點難點一直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