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提出,要把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來抓。
就此,萬里黃金水道,注入了一抹綠意。長江沿線省市凝成一股勁,加速開啟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新時代。如何落實長江大保護,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也成為江蘇、安徽、湖北三地政協全會的熱門話題。
■保護長江要下明暗兩重功夫
江蘇是長江經濟帶發展基礎最好、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與此同時,江蘇沿江地區也面臨著環境隱患比較突出的問題。近日召開的江蘇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2019年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促進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強化“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加快兩岸造林綠化和濕地生態修復。
民革江蘇省委會在調研中發現,長江江蘇段流域缺乏全局性的流域水環境管理思路。各地因發展水準、階段不同,利益訴求不一,導致地域間環境管理要求不統一,制定的環保目標、政策標準及執法尺度存在差異。
民革江蘇省委會建議,抓緊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相關專項規劃的編制與實施,注重規劃之間內容的銜接和互補,大力推動“多規合一”,確保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經濟轉型發展工作統一進行。通過健全流域綜合管理法律法規體系,明確流域綜合管理相關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流域綜合管理機構的職責和權利、流域綜合管理的各種制度和獎懲機制等。
農工黨江蘇省委會更為關注長江岸線資源。在調研中,他們發現,江蘇的長江岸線産業空間佈局不合理,生態環保綠色發展意識不夠,岸線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能力較弱。
農工黨江蘇省委會認為,要著力抓好生態岸線建設,打造沿江岸線發展的綠色精品工程。抓好岸線資源綜合利用規劃。重點是明確生産岸線、生活岸線、生態岸線三大岸線比例並加以協調規劃。
省政協委員、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副院長黃賢金注意到:近20年來尤其是近年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崩岸、塌江等情況較為突出。“大多結論認為是河勢變化、岸線不當開發以及長江水濁度變化等所致。而從塌江區域所表現出的鋸齒狀而非弧形狀來看,與一般性的塌江情況存在很大差別。這與長江通江‘暗河’所引致的塌陷密切相關。為此,需要重視並加強通江‘暗河’治理。”黃賢金説。
黃賢金研究發現:長江中下游1800公里地貌特徵決定了沿江“暗河”較多。不少塌江位置大多可能與江堤騎在古河道出口部位有關,尤其是沉積歷史較短的長江下游沿江區域或島嶼這種塌江崩岸隱患更為突出。
黃賢金建議,儘快開展長江中下游沿岸“暗河”普查工作,分析這些“暗河”水系格局、匯水範圍、匯水量以及堤內外水位差的季節變化,評估這些河道地下水水動力季節波動對堤壩安全的影響大小。逐步構建體現長江中下游沿岸通江“暗河”特徵的預警與治理體系。
■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6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實施意見》。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覆蓋了安徽8市的八百里皖江是安徽人民繁衍生息的母親河。皖江經濟帶人口密集,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擁有強有力的産業優勢和資源優勢,與長三角已經形成産業發展共生圈,是東中西協調發展的重要紐帶。不可避免地,皖江經濟帶同樣面臨著大發展與大保護的矛盾。
2018年5月和9月,民革安徽省委會先後兩次圍繞“皖江經濟帶保護和發展”展開調研。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安徽省主委夏濤認為,長江經濟帶既是經濟共同體,更是休戚相關的生態共同體,要創新一體化思維,通過跨區域的制度性合作機制,將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相互連通,形成一個由不同廊道、不同板塊、不同層次、不同功能耦合而成的生態體系網路;將區域環境政策、制度、規範以及環保技術創新等納入治理進程,形成網路化生態共同體建設平臺,以及政府、企業、公眾等多元化治理主體參與的合作網路。
省政協委員匡健在調研中發現,對標水清岸綠産業優的新要求,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規劃凸顯出總體不成體系,縱向覆蓋不足,生態保護功能缺位,橫向統籌不足,城鄉、産業和要素佈局不協調等弊端。
“建議成立高層級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建設領導組織,下設規劃、環保、交通、産業等專門小組,常態化協調督促決策落地和工作落實。”匡健表示,要綜合運用政策、財稅、準入等手段,發揮市場、金融等杠桿作用,採取飛地、共建等模式,引導生態功能區域的企業轉型升級、跨區域集聚發展。
長江沿線環保要求高,歷史欠賬多,需求巨大與財力有限的矛盾凸顯。為此,匡健建議,加大皖江流域環保項目資金投入。
關於加大投入,周海銘委員也有類似看法,他建議按照《關於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實施意見》的要求,設立省級專項引導資金和産業發展基金,按照項目輕重緩急,視各地財力情況區別對待的原則,分項目類別、分區域明確省級支援份額,引導各地抓緊實施長江岸線生態修復等項目。
■走出區域協同和綠色發展新路徑
“細化落實十大戰略性舉措58個重大事項和91個重大項目年度任務,加快培育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發展綠色産業和迴圈經濟。支援武漢申報建設國家級長江新區……”1月14日,湖北省省長王曉東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持續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論述,在湖北沿江各市縣委員中引起熱烈反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長江經濟帶不是獨立單元,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全面協調協作。地處長江之腰的湖北是長江徑流里程最長省份,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區域和産業發展戰略佈局。
作為湖北省域副中心的宜昌,佔湖北省長江幹流岸線總長的近四分之一,是三峽庫區水土保持重要功能區,在“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産業發展戰略佈局中,從屬於長江綠色經濟和創新驅動發展帶、鄂西綠色發展示範區。2018年,宜昌騰退修復長江岸線81.5公里。成功獲批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和全國首只長江大保護綠色債券,宜昌綠色發展指數位居全省第一。
“建議支援宜昌建成化工綠色發展示範區,作為全省化工企業搬遷轉型的重要承載基地,同時整合國家和省市縣多方面政策資源和資金渠道,走出一條以轉型促振興的綠色化工發展之路。”省政協委員、宜昌市政協主席宋文豹提出,把綠色化工理念貫徹到全省化工産業規劃、建設、經營、監管全過程,全面推行綠色化工新技術,讓綠色發展理念和技術進規劃、進標準、進工藝、進規程。
下好一盤棋,共護一江水。作為長江的天然蓄水庫、湖北省第一大湖,洪湖的水質直接影響長江生態。民盟湖北省委會建議,儘快完成對洪湖的綜合科學考察報告,以便為其水環境改善和水生態修復提出全面、綜合、科學、高效的整體治理方案。致公黨湖北省委會建言,立足“個性化”,建立“一水一檔案”,強化智慧資訊監控管理,開展“一水一策”保護和治理。
大美湖北,優在生態。在省政協委員陳和春看來,長江湖北段是一個兩岸峽江、丘陵、平原均有的江段,如果依託地方優勢植物資源,既可形成湖北江段景觀特色,還可大大降低養護成本。他提出,充分挖掘沿江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化亮點,培植新的綠色經濟增長點。
長江經濟帶交通運輸業換算週轉量、能源消耗量均超過全國的40%,湖北省交通運輸業碳排放量佔湖北省碳排放總量的比重維持在較高水準。民盟湖北省委會建言,發揮科技進步引領作用,加大産業結構調整力度,推廣使用高效清潔能源,帶動湖北國民經濟朝更加低碳化的方向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