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爹也是豬,她娘也是豬,兒子還是豬,一窩豬。”最近一部電影宣傳片《啥是佩奇》火了,刷爆朋友圈的還有一張佩奇鼓風機的照片,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小編也觀看了這部短短5分鐘的視頻,笑著卻無意中戳中淚點。
《啥是佩奇》原本是今年大年初一上映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廣告宣傳片,片子中講述了大山裏留守老人李玉寶為了滿足孫子想要佩奇禮物的新年願望,他翻看字典,廣播問遍了全村人啥是佩奇,開啟了一段尋找佩奇的路程,片中村民説“我叫張佩奇”、“洗潔精佩奇”、“網路直播佩奇”,還有村民的回答是應該是跳棋的一種,神回答令人啼笑皆非,最後李玉寶老人決定用鼓風機自製“佩奇”送給孫子。
從“鄉土鄉氣”到“硬核製造”,跨越隔代距離的“佩奇禮物”,戳中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正是來自於家庭親情毫無保留和質樸的愛。
該片導演張大鵬説,內容雖然不是從正片剪輯出來的,但是傳遞的價值觀是一樣的,就是“闔家團圓、幸福快樂”。在面對“消費貧窮”的質疑,他否認稱,“都是相對的,佩奇本土化後,這就是一個正經的中國故事。”
《啥是佩奇》表面上看,是爺爺為了滿足孫子的願望,是對孫子的疼愛,但深層次上則是老人對家人團聚的渴望與珍惜。對很多農村留守老人來説,因長時間與家人兩地相隔,春節團聚無非是他們最期盼的事兒,春節也是孩子們無法拒絕的回家邀請,當爺爺在找尋“佩奇”的時候,也在期待家人在春節時“配齊”。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佩奇”已經不僅僅是一隻粉紅色的小豬,更代表了家庭與親情、長輩對晚輩無私的愛,也是跨越代際交流最動情的地方。
“啥是佩奇”一句最簡單的疑問,卻折射出空巢老人、城鄉差別、社會變遷等諸多現實問題。在城鎮化過程中,農村裏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村裏留下大多是老弱病殘,生活艱難孤苦伶仃的空巢老人。
而目前我國城鄉差距主要由於二元經濟結構體制,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二元結構轉換滯後,導致大量勞動力閒置,農業生産率低下,醫療、養老、福利等方面不公平的待遇,在社會急劇變遷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
片中老人李玉寶對啥是佩奇的困惑,也反映出城鄉生活水準的差距。城鄉之間耐用消費品如音箱、空調、電腦、電視的擁有量差距很大,而且我國絕大多數文盲、半文盲生活在農村,農民自身文化科技和資訊水準較低,更不用説村裏可憐的空巢老人,他們對現代社會資訊的獲取和理解上顯得不是那麼順暢。
這背後其實城鄉教育和人力資本的差距,農民接受低水準的文化教育降低了他們在非農業部門的就業機會,也嚴重影響了農民的收入和生活,過低的收入也直接影響了農民對教育的投資,陷入貧窮的怪圈。
佩奇是愛,佩奇是年,佩奇是團圓,爺爺的“佩奇禮物”承載了多麼深切的感情,小編真切的感受到那份親情。春節即將到來,每一個家庭“配齊”的渴望之心變得更加強烈,無論身處何地,哪怕跨越萬水千山回到故土,也要陪伴家人,更要關注空巢老人。
每一份摯愛背後,都有著更多的辛酸苦澀,代際之間的情感指向,也不是那麼平面和單向,城鄉有差距,親情不會有距離。
資料來源:光明日報、人民網、環球網等
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
推薦閱讀:
新中國70華誕 近百位北京政協委員參與送祝福!(系列視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