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海:推進醫養結合 加快養老事業發展

發佈時間: 2019-01-18 20:37 | 來源: 天津政協網 | 作者: 邊海 | 責任編輯: 耿鑫

原標題:推進醫養結合 加快養老事業發展

致公黨天津市委員會

致公黨天津市委員會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産業發展”的要求。近年來,天津市政府積極探索符合實際情況、迎合老年人需求的醫養結合服務,從居家—社區—養老機構三個領域同步推進,打造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新模式。但由於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尚處於探索階段,面臨一系列政策性、技術性挑戰。

一、存在問題

1.政府部門多頭管理,各方協同性不足

雖然民政、老齡、衛健、社保等部門均不同程度介入到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過程中,但由於每個部門都有各自的職能分工,部門之間的壁壘和界限仍然很清晰,“政出多頭”“多龍治水”現象仍有發生,相應的公共資源也由衛健、民政、人社等不同部門分配,不利於“醫養結合”的高效推進。

2.醫養服務主體單一,缺乏市場社會參與

目前,全市醫療和養老機構的供給以政府提供為主,傳統醫院、社區衛生中心、疾控中心等醫療機構的規劃、審批、出資、建設、維護、管理運營等方面由政府全程參與,市場和社會在醫療和養老領域參與度不高。此外,政策層面雖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醫養結合與健康養老事業,但由於其屬於公益事業,需要資金的長期投入且收益率不高,民營資本進入該領域動力不足。

3.醫養資源分配不均,複合型人才匱乏

醫養資源在公辦、民辦醫養機構之間的分佈不平衡。公辦醫養機構普遍“一床難求”,而某些民辦醫養機構因規模較小、醫務人員水準較低、設施設備陳舊等問題,難以滿足老年人醫療需求,造成運營困難。此外,醫養結合機構需要的是具有照護和診療能力的複合型人才。但從目前情況看,專業的複合型人才數量較少且人員流動性強,服務人員年齡偏大,缺乏專業學習背景,專業服務能力較低。

二、對策建議

1.著力體制機制整合,切實提升部門協同性

進一步做好醫養結合推進和落實的頂層設計,可成立跨部門領導機構,督促各部門聯手制定醫養結合政策、整合部門目標、調適部門分歧、促進資訊流通與共用。其次,建立制度化的協同機制,明確相關部門在醫養結合工作中的職責範圍,列出權利清單和責任清單,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和問責機制,避免跨部門合作中的不作為和消極推諉情況。可建立跨部門醫養結合資訊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統一的網路管理平臺,實現資源共用。

2.鼓勵不同主體共同參與,暢通市場社會介入渠道

改變政府包辦管理機制,積極謀求與市場資本和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可通過公開招標、委託管理等形式,引進先進養老服務管理經驗和醫療康復技術,探索打造醫養結合的PPP示範項目,改革傳統醫療和養老服務單一由政府供給的方式,以公辦民營的形式帶動我市醫養服務專業化水準不斷提高。對於民辦醫養結合機構,政府可考慮通過財政資金補貼、放寬貸款條件、提供優惠利率、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援,並在準入許可、優化審批流程方面提供便利。

3.加大醫養資源整合力度,厚植醫養發展的支撐力

建立醫養資源在不同醫養機構之間的轉介與流動機制,如醫療檢查資源、大型或先進醫療護理設備、醫學檢查結果互認等,積極推動醫養資源共建共用。同時,注重醫養結合高品質專業人才的培養和供給,將醫養結合從業人員納入高技能人才序列,通過多點執業、兼職兼業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激活和整合現有醫養結合人力資源。此外,可鼓勵高校、中職院校開設老年護理和管理專業,培養充實醫養結合所需複合型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