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力佈局人工智慧領域兩會代表委員建實言

發佈時間: 2019-01-18 16:0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寧銳 | 責任編輯: 耿鑫

天津市十七屆人大會二次會議開幕。

中國網天津1月18日訊(記者 張寧銳)“推進‘網際網路+智慧製造’、大數據應用示範等工程,開展工業企業‘上雲’行動,推動冶金、石化、輕紡等傳統産業智慧化改造。”天津市市長張國清在天津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近幾天引發正在參加天津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的熱議。

據中國網(議庫平臺)記者了解,天津人工智慧産業已有較好發展基礎,目前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約為60億元。天津市此前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天津人工智慧産業核心産業規模達到15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達到1300億元。

按照上述《行動計劃》,天津計劃精準發力新一代人工智慧,將實施基礎理論前沿技術攻關、産業核心基礎夯實、智慧終端産品産業化、人工智慧示範應用、創新支撐體系搭建、領軍企業引育等六大工程,以期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制高點。

天津高校的智力資源也正在進入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的主戰場。今年5月在天津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智慧大會期間,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等高校相繼成立人工智慧學院。

天津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開幕。

此前,在中國網議庫舉辦的“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主題沙龍上,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天津市委員會副主委孫太利認為,改造人工智慧、發展人工智慧就是推動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企業增品質、增效益,創品牌的一個途徑之一。

孫太利就現階段人工智慧産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優化頂層設計,科學精準地規劃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二是創造良好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和應用的科研環境,加強科研基礎設施的建設,優化科研項目和申報管理流程,優化科研績效評價機制,健全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完善科研平臺和國家科技資源庫,讓優質的創新技術可以投入到實際當中去應用。三是大力支援推動核心技術的研發,引進先進的技術,整合吸收消化再創新,注重晶片等關鍵技術産品和核心演算法的開發,形成人工智慧關鍵性的技術製造體系。四是要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産業集群,鼓勵各地結合本地的基礎和優勢,設計人工智慧産業和應用佈局,打造人工智慧新標的,建立産業鏈、價值鏈融合進行發展。五是要注重人才隊伍的培養,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關鍵是人才,政府要加大高校職業院校的培養,挖掘高品質人才,通過校企聯合提高人才利用率,培養一批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並建立完整的人才交流中心計劃,推動産業的升級和發展。

“如果説石油是工業革命的源動力,那麼數據就是資訊革命的新動力,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産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委網信辦主任王蕓介紹,天津將進一步打通數據孤島,將重點挖掘釋放數據的商用、民用、政用價值,推動構建大數據發展應用新格局,加快培育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慧經濟形態。

天津市人大代表、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張國清在今年天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智慧方面的部署有很多,足見天津在人工智慧産業領域在加大佈局力度。龔克表示,天津目前有很多很好的人工智慧領域企業,但是企業之間的連接不夠,資訊無法打通,“我們要搭建開放數據平臺,加強連接,形成産業聚集效應,才能推動天津人工智慧加速發展”。

在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新技術産業園區晟航通廣科貿有限公司經理孫昌隆看來,加快發展智慧製造,既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必由之路,也是搶佔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孫昌隆建議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打開腦袋上的“津門”,把提高發展品質作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把天津建設成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認為,發展智慧産業,天津應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科技前沿,以“大智慧”為導向,繪製人工智慧科技發展路線圖。

分析認為,2020年,我國核心智慧産業總産值要達到1500億元的目標,意味著未來2年人工智慧産業要有10倍左右的增長,發展潛力巨大。‍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