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珠海市政協常委陳利浩:我是這樣當政協委員的

發佈時間: 2019-01-11 15:06 | 來源: 珠海市政協網 | 作者: 陳利浩 | 責任編輯: 耿鑫

原標題:政協委員陳利浩:我是這樣當政協委員的

開欄的話

政協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如何發揮好政協委員主體作用,促進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是全國政協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和研究推動的一項重要工作。

俞正聲主席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閉幕會講話中指出,廣大政協委員“要遵守章程、認真履責,堅持真理、勇於直言,拒絕冷漠和懈怠;要善於學習、勤於思考,深入實際、實事求是,力求客觀公正,拒絕浮躁和脫離國情的極端主張;要遵紀守法、克己奉公,厲行節約、勤儉辦事,拒絕奢靡和一切利用權力或影響謀取私利的行為”,對新形勢下如何當好政協委員提出了明確要求。

多年來,廣大政協委員胸懷國家、心繫人民,依據政協章程認真履行職責,在參政議政的舞臺上書寫了動人故事,留下了感人印跡。咀嚼這些故事、分析這些印跡,可以找到“如何當好政協委員”的答案。9月30日,本報刊登了“如何當好政協委員”徵文啟事,請政協委員們講一講履職的故事、説一説當政協委員的心得、談一談對如何當好政協委員的思考。我們希冀以徵文的方式在政協委員中展開一次“如何當好政協委員”的有益討論,以使廣大政協委員們更進一步認識肩負的責任,了解履職的規律和方法,使社會更真切地了解政協、了解政協委員。徵文啟事登出不過一週時間,本報編輯部就收到了21篇徵文。從今天起,我們將選登這些徵文,同時希望有更多的政協委員踴躍參與討論。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怎樣使自己的建議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如何通過多種渠道傾聽人民的心聲?以哪些方式進一步展現政協委員的時代形象?簡言之:如何才能當好政協委員?我有一些粗淺的體會。

做足功課是建議前瞻可行的前提

作為珠海市政協常委,我的提案連續多年獲獎、多次被市委主要領導督辦,還被廣東省政協評為“人民的好委員”。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效果,我的體會是:首先在選題上要做足功課,密切關注大局大勢方能讓自己的提案具有前瞻性;除了選題,建議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在與其他委員交流時我曾提出:提案時只需“擺事實,提建議”,切忌“講大道理”;要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提案承辦人的角度,審視建議是否切實可行。這就需要在提案之前做足調研的功課,找準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2007年,中共十七大報告首次倡導“建設生態文明”。基於對發展模式的比較和思考,我于2008年初建議“申辦低碳經濟示範區”。當時的“低碳經濟”還是個新名詞,甚至有過被誤讀為“地攤經濟”的例子。而作為長期從事軟體業的一名企業管理者,我對“低碳經濟”的重要意義是有著一定認識的。為了推動這一全新的發展模式,我下大力氣對“低碳經濟”進行了研究,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向市政協提出提案。同時,還自費聘請了國內外專家到珠海實地考察,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專題報告;向廣東省委提出《創新發展模式,建設低碳廣東》的建議,時任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兩次批示,以此形成的調研報告奠定了廣東作為全國低碳示範省的基礎。作為九三學社成員,我又向九三學社中央提交了在全國範圍內發展低碳經濟若干機制、政策的建議,韓啟德主席連續四年就這一專題進行深入調研,並以九三學社中央的名義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最終成為2010年全國政協“一號提案”。“低碳發展”也因此成為九三學社參政議政的一個品牌,我本人則蟬聯五屆“全國低碳人物”。

我的本行是做企業管理軟體,軟體對企業管理體制變革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我也一直思考用資訊技術推動社會管理和制度建設的途徑。今年全國兩會前,九三學社中央徵集建議,我的兩個建議得到韓啟德主席的點題和指導,成為全國政協聯組會議的發言。其中,關於用資訊聯網技術實現基於“名單管理”的公職人員財産核查的建議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的肯定,北京大學還組織了專題研討會,與會專家對這一方案的建設性、可行性、前瞻性予以充分肯定,有關媒體也進行了深度報道。另一個關於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實現政府和市民之間互通、互動、互信的建議也受到相當的關注,按照這一建議研製的“政民通”軟體即將開始在珠海試點。我覺得社會進步的要義就在於成員的溝通、合作,狀態的透明、可控,規則的公正、統一,而科學技術中的資訊技術,正是實現這些目標的不二手段,必將越來越有效地解決在傳統手段下較難解決的難題,帶來社會管理方式的創新和革命。

集合多種力量暢通民意收集途徑

多年的履職經歷使我認識到,委員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充分發揮政協組織的平臺作用,運用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讓民意收集渠道多元且暢通,才能保證收集到的民意全面客觀有價值。所以,要想真實、準確地反映基層訴求、傳遞群眾心聲,就需要注重借助組織優勢與社會資源,探索經常化、制度化的途徑。

2011年,我出資舉辦大型有獎調查活動,實名徵集各界對珠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議。這種形式當時在國內還沒有先例,一開始有關方面有所顧慮。但在市政協領導的支援下,聯繫到珠海的主流媒體為合作方,聘請了全國知名的社會學家擔任顧問,名為“金點子,亮珠海”、耗資百萬的活動受到高度重視和熱烈關注:3000多名市民和外地網友實名登錄網站、提出近萬條建議,最後彙編成《金點子薈萃》提供給珠海兩會和政府有關部門,兩會建議和提案的內容與《金點子薈萃》的重合度均在90%左右。市政府下達通知要求各政府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廣泛加以應用,進一步擴大‘金點子,亮珠海’有獎社會調查活動初步成果的效應”。參與主辦的媒體建議市政協“把這一活動經常化、常態化,成為參政議政和社會管理的一個品牌”。

作為政協委員,除了充分利用提案這一主要途徑外,我還會嘗試一些新的做法。如在珠海首提“低碳示範”時,我向市政協爭取到額外的大會發言機會,向市委、市政府領導當面陳詞,效果很好。為此,市政協從此專門增設了大會發言“搶話筒”環節。為了提倡低碳交通,我連續兩年向珠海市政協委員贈送自行車,隨著“百名委員單車赴會”成為“風景”,自行車交通體系建設也成了委員們提案的重點。為了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我還編寫、印刷了名為《低碳100》的小冊子,除了給市民發放,還利用參加珠海、廣東兩會的機會在會場入口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派發,並和人民政協報社合作派發到部分全國政協委員手中。一些影響較大的建議,我還會投稿到全國性報刊,今年以來就在《人民日報》、《學習時報》等報刊上發表了近10篇文章。通過這些方式,大大提高了提案、建議為公眾知曉的程度,也豐富了作為政協委員的社會形象。

盡職履責助力政協形象

在政協組織的鼓勵下,只要有機會“用公益推動進步”,我都會盡力去做。因為我知道,政協組織是委員充分盡職履責、發揮作用的基礎與依靠,而委員的社會影響與表現則關乎政協組織的社會認知與形象。為此,我多年來一直關注和致力於公益事業,希望通過努力傳播政協組織、政協委員的正能量與影響力。

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中,武警支隊長邵曳戎堅持“救人第一”才挽救了最後一個倖存者小伊伊的生命。我用微網志向“按照黨的一貫教導,堅持以人民的生命和利益為最高命令”的邵支隊長致敬,並承諾該微網志被轉發一條我就捐一元錢幫助小伊伊。微網志在24小時內被轉發超過90萬條,並引起全國媒體的廣泛關注。

前幾年屢有“見死不救”的報道,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缺乏“讓救人者無後顧之憂”的機制,道德教育可提“捨身取義”,機制設計則須讓“取義”無需“捨身”。當天津出現救人者被判賠償的“許雲鶴案”時,我在微網志呼籲建立“兜底機制”,由基金支付同類事件的救治費用,並承諾我個人出資先為許案“兜底”。隨後又在廣東省政協大會發言呼籲“用立法為救人者撐腰,用機制為無責案件兜底”,建議設立“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2012年開始,廣東省和一些地級市都設立了類似的基金,發揮了積極作用。

去年7月,“淒美北京愛情故事”的主角、下崗工人廖丹的故事傳遍全國。我認為個案折射出的是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於是用微網志承諾為廖丹支付全部賠款,呼籲對他依法從輕判決,並“儘快建立、完善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引起媒體、網民的關注和熱議。一個月後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下發大病醫保的指導意見,立顯黨和政府的“執政為民”。廖丹也被法院從輕判以緩刑,彰示法律和民意的統一。

這些努力讓我也因此獲得了多項公益獎項,如廣東省文明辦的“廣東好人”、人民網的“2012年度微公益人物”等。媒體和社會各界除了對我的呼籲和建議的支援,還表達了對“政協委員”身份的充分肯定,進而增進了社會對人民政協的認識與了解。這讓我充分體會到:既要想方設法發揮政協組織與政協委員的優勢,也要千方百計為擴大人民政協影響做些實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當好一名政協委員。

(作者係珠海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廣東省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