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南京市政協2018年履職工作回顧 新時代政協履職新作為

發佈時間: 2019-01-10 18:26 | 來源: 南京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耿鑫

原標題:新時代政協履職新作為——十四屆市政協2018年履職工作回顧

“要緊緊圍繞全市工作的中心和大局,主動融入新時代,努力實現新作為,為高品質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貢獻力量。”2018年1月24日,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閉幕,新當選的市政協主席劉以安發表講話,“新時代、新作為”成為新一屆政協履職的關鍵詞。

回顧2018年,南京市政協在溯源中明辨方向,始終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在傳承中開啟新篇,落細落實“建設學習型組織、強化智慧政協品牌、發揮資政顧問功能”等主要目標;在創新中提質增效,積極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獨特作用;在有為中凸顯擔當,廣泛匯聚加快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智慧力量。

一年來,南京市政協召開常委會議5次、主席會議12次;舉辦學習報告會2場,分別邀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市長藍紹敏作輔導報告;在全市政協系統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重要思想學習研討活動,形成論文37篇、綜合情況報告12篇,理論務虛會學習交流26篇;舉辦4期“雙月講壇”,舉辦9期市政協機關“微講堂”;組織220名新任市政協委員集中培訓;收到提案852件,立案735件,為全市高品質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聚焦“污水到哪去了”開展調研,以“言值”體現政協的價值

“事非經過不知難。”市政協主席劉以安到任後表示,新一屆市政協工作要採取正向激勵方法,為黨、政工作鼓掌、鼓勁、鼓舞。要把握好政治站位的高度、參政議政的深度、民主監督的尺度、民生關切的溫度這“四個度”,確保政協各項工作與市委在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行、工作上同頻。

有為才能有位,有為凸顯擔當。

市政協聚焦“污水到哪去了”開展深度調研和協商懇談會正是履職工作提質增效,在擔當中作為的一次生動實踐。

調研要在“專業、精準、深刻、管用”上下功夫,以建言深度體現“言值”,以“言值”體現政協的價值。對此,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城市建設)委員會主任黃敏深有感觸。他説:“自己是學電子出身,接到‘改善生態環境——治水篇’課題後,確有‘隔行如隔山’之感。”因此他沒少學習和充電,上網查數據、查論文,到先進省市學習經驗,向委員和專家尋求“技術支援”,努力從外行變內行。

課題組成員直奔醫院、高校的排污系統了解實情,發現了排污環節缺乏監管、隨意傾倒的問題;跟蹤餐飲一條街,目睹了污水直排路邊井網全過程;沿著月牙湖詢問百姓對湖水治理的意見。市政協人資環委副主任向軍一到下雨天就趕往附近的河流,追蹤雨水流向,拍下了很多排污的“鐵證”。

2018年9月27日,市政協召開十四屆4次常委會議,圍繞“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治水篇”主題進行協商議政。會上形成的一份常委會建議案,列出了成績、問題、建議3份清單,使閱讀者對重點內容一目了然。

這一建議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肯定。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對建議案作出批示:“政協這份建議,系統地分析了南京水污染成因和現狀,要認真研究,儘快提高系統治理水準。”市長藍紹敏批示要求結合治水攻堅予以採納相關建議。

這份“新面孔”的建議案,直指雨水管控是目前管理的漏洞,是導致水質變差的重要因素。建議案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思考。建議案中最短的建議——“建設小型分散式污水處理站”,將在鼓樓區先行試點。其他多項建議已交由相關部門著手落實。

一年來,市政協常委會議針對高品質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的難點熱點問題,開展“打造營商環境優化的支撐體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治水篇”“構建新型産業高峰的關鍵舉措”等3項重點議題的協商議政,相關建議案均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重視和批示,不少建議被採納轉化。

在創新中提質增效,完善履職鏈條,形成工作閉環

創新無處不在,探索沒有止境。

“健全履職鏈條,形成工作閉環”是劉以安提出來的創新履職工作思路,成為新一屆市政協工作一大亮點。創新讓市政協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制定了《關於“健全履職鏈條、形成工作閉環、提升協商成效”的實施意見》,建立了全環節覆蓋的履職流程、全過程式控制制的履職鏈條、全員參與的履職載體。探索構建工作閉環。在協商議政的主席會議、常委會會議後,列出成績、問題、對策“三張清單”,向市委上報建議案,並通過協商懇談會、專項視察的方式持續跟進,助推工作落實,年底以民主監督綜合報告的形式向市委報告政協提案與建議案落實情況,形成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務求實效的履職體系。

為了改變過去調研視察走馬觀花,轉一圈、拍個照片、登個報紙、上個電視,但問題沒有解決的“刷存在感”現象,市政協提出“無事不刷存在感,辦事要講高質效”的新思路,堅持問題導向,修訂《關於加強和改進調研、視察工作的意見》,出臺《關於開展體驗式調研、融入性視察的實施細則》,聚焦年度履職工作安排,開展深度調研,深入現場視察,為履職建言提供第一手資料,切實用好政協的話語權、建議權和政治影響力。

對此,市政協副秘書長、教育衛生(文史)委員會主任張強深有體會。他説,和過去調研方式不同,專委會承接“著力補齊監管短板,打造食品安全城市”課題後,首先著手的是開題報告,論證該課題“有沒有必要?”“能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報告不通過,課題組不能成立,以確保課題的精準性、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參加這項課題調研的市政協委員楚琢玉説,為了改變過去“建議止于批示”的履職模式,這份市政協主席會議建議案報送後,事情並未畫上句號,而是繼續跟蹤承辦單位建議轉化落實情況,形成“閉環”最後一個環節,使履職鏈條不掉“鏈子”。

創新提案辦理方式,專題協商提高辦理效率

為了貫徹落實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提出的“政協不是權力機關,參政不行政、建言不決策、監督不強制,主要通過協商發揮作用”的要求,新一屆市政協在履職中充分運用政協領域廣泛、專業精深的優勢,在提案辦理過程中不僅提得對,還要辦得好,落得實。

共用單車在方便市民的同時,也帶來了無序投放、影響通行與環境的問題。市政協全會期間,共收到與共用單車管理相關的提案17件,由市交通運輸局主辦,市發改委、市城管局、市公安局交管局、市規劃局、市建委等單位協辦。2018年7月13日,市政協召開“共用單車”類提案專題辦理協商會議,讓相關承辦部門與提出提案的市政協委員面對面對話,就共用單車管理中存在問題進行集中辦理。

“共用單車在提供多樣化出行以及構建綠色交通體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按照數據推算,南京共用單車在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16%左右,相當於公交的二分之一,地鐵的三分之一。”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鄭春發説,共用單車也給城市治理、交通安全帶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共用便利的同時,還要共擔責任。”市政協委員潘寶寧説,共用單車給城市管理帶來挑戰的背後,折射出的是企業、社會(個人使用者)和政府監管責任,需要採取綜合對策,打出治理組合拳。市政協委員戴方力表示,共用單車使用中存在著大量的僵屍車、舊車,堆積如山的車輛一方面影響市容,另一方面又佔用公共停車場資源,對其進行回收處理應儘早提上議事日程。

會上,8名委員發言積極,部門負責人回應坦誠,氣氛融洽。對此,參加會議的市政協委員祝瑞松認為,這種辦理形式是一項創新,採用合併同類項的方式,提高了辦理效率。採取委員和官員“面對面”交流溝通方式,提高了辦理品質和效果。

2018年11月27日,市政協召開十四屆11次主席會議,專題協商2018年市政協提案辦理情況。會上,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對提案辦理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嘗試,對24家承辦單位主要領導重點督辦提案的辦理情況,通過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方式開展了民主評議,助力提案辦理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