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政協2018年創新工作回眸 “履職閉環”畫出最大同心圓

發佈時間: 2019-01-10 18:22 | 來源: 南京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耿鑫

原標題:“履職閉環”畫出最大同心圓——市政協2018年創新工作回眸

“履職閉環”“體驗式調研,融入性視察”“無事不刷存在感,辦事要講高質效”,這三句話可以説是2018年南京市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使用頻率最高的“年度流行語”。這些高頻用語集中反映出新一屆南京市政協的創新思路——“健全履職鏈條,形成工作閉環,提升協商成效”。

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務求實效的履職體系,有效改變了傳統的“建議止于批示”的履職模式,讓協商民主作用發揮得更加充分,求得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體驗式調研,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市政協委員、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夏彥愷説,“體驗式”調研、“履職閉環”是本屆政協的一個創新,自己參加的食品安全調研從年初一直持續到年尾。2018年12月12日,他參加了市政協組織的“打造食品安全城市專項視察”,對2018年1月市政協全會期間委員關注的食品安全課題“回頭看”,跟蹤建議案轉化落實情況。

“網上訂餐到底衛不衛生?安不安全?”“菜場買到的食品從哪來?有沒有經過安檢?”在2018年市政協全會期間,不少政協委員提出了關於“網際網路+”時代食品安全的新問題。為助推南京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市政協以食品安全為題,開展重點調研,旨在協助解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隨後,市政協教育衛生(文史)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和市政協委員一道,“化身”消費者、供貨商、檢驗檢疫員,深入全市大大小小各類菜場、夜市大排檔、食品加工企業、餐飲服務門店,“體驗”了一把從田間到餐桌,從生産流通到餐飲服務的食品加工全過程。

體驗式調研,體驗出了很多“怪事”:一個全市吞吐量最大的農副産品批發市場,花鉅資配備了最先進的檢測設備,卻沒有足夠的專業人員去開展正常工作;政府下功夫為全市80%的菜市場配備了“快檢室”,但市場經營者卻因檢測帶來的成本問題不予執行;一家網路訂餐平臺上,同一註冊地址被幾十個不同餐飲企業反覆使用……

各種問題在體驗式調研中無處遁形,浮出水面。追根溯源,諸如“城管下班,小販上班”“網路訂餐缺乏監管,源於平臺無法與工商部門數據共用”“生鮮市場食品安全快檢成本由誰承擔”等許多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盲區死角被挖掘出來。

2018年7月26日,市政協召開十四屆7次主席會議,圍繞“著力補齊監管短板,打造食品安全城市”主題進行了協商討論。9月14日,市政協再次圍繞打造食品安全城市召開協商懇談會,形成了關於打造食品安全城市的7條建議。隨後,一份以“補短板保安全”為切入點,厘清“責任單”,繪製“路線圖”,完善“數據庫”,織密“安全網”的《著力補齊監管短板、打造食品安全城市》的建議案,報送市委、市政府。很快,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市長藍紹敏分別作出批示指出,政協建議案很有意義,請相關部門認真研究,結合工作予以採納,解決我市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問題。

聚焦“兩環境一高峰”,圍繞重點資政建言

2018年是新一屆市政協開局之年,市政協按照“專業、精準、深刻、管用”的標準要求,本著少而精的原則,聚焦市委關注的“兩環境一高峰”(即優化營商環境、改善生態環境、構建新興産業高峰)三大課題建言資政。

協商懇談會是2018年市政協履職工作的一個創新。協商懇談會和誰協商?怎麼協商?協商什麼?市政協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謝德俊回答,構建履職新鏈條,“三張清單”讓人一目了然。

作為一個在《2017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中整體排名第6,軟環境排名第2的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我市近年來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市政協社法委承擔了“打造優化營商環境”課題。組織市政協委員通過走訪部門、企業,召開委員、園區、企業家等不同類型座談會,也發現了我市在營商環境建設中存在的盲點、難點、堵點和痛點問題。在前期調研蒐集151個問題117條建議的基礎上,梳理出“成績”“問題”“建議”三張清單,列出10個問題清單和10點建議清單。

2018年7月27日,市政協首次召開協商懇談會,邀請與營商環境相關的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資訊中心等23個政府部門負責人,與9名市政協委員“面對面”對話交流。

“企業申報增領增值稅發票,法人代表必須到稅務局重新拍照重新約談,反覆跑多趟不説,約談時間還得等通知,政府不急企業急啊!”參加會議的市政協委員彭江萍説,自己提出這個問題,很快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解決,要為政府的落實效率點個讚!

“委員們反映的問題確實是我們工作中客觀存在的難點和空白。”市資訊中心主任何軍表示,將根據委員的建議,儘快推出全市各部門共同使用的共用平臺,實現全市政務數據有序共用,為市民企業提供服務。

營商環境的建議案落實清單同樣喜人,很多建議直接被吸納。2018年9月,《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100條》出臺,有27條直接使用了政協建議的原文。

從鏈條到閉環,全流程提升協商成效

“健全履職鏈條,形成工作閉環”是市政協主席劉以安2018年提出來的創新履職工作思路。“政協也能形成工作閉環嗎?”“鏈條、閉環”怎麼理解?一度讓很多政協人感到需要“補課”。

劉以安引入管理學的概念闡釋閉環:“指令發出後要將結果反饋到原點,只有形成閉環的管理,才是可控、高效的管理。”他認為,過去政協工作存在著從建議到批示的“盲腸式”現象,建議前、批示後的工作鏈條缺失。步入新時代,政協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觀念創新,將工作向前後延伸,實現工作的完整鏈條。通過完善履職鏈條,提升協商成效。

2018年市政協出臺了《關於“健全履職鏈條、形成工作閉環、提升協商成效”的實施意見》,建立了全環節覆蓋的履職流程、全過程式控制制的履職鏈條、全員參與的履職載體。修訂了《關於加強和改進調研、視察工作的意見》,出臺《關於開展體驗式調研、融入性視察的實施細則》。

思想的解放帶動了市政協工作的突破。市政協提案委主任趙榮富説,如今,市政協提案委不僅要向委員發送提案徵集函,還要請市委、市政府領導為提案撰寫點題,引入第三方對提案辦理進行評估,並於年底形成民主監督報告,築牢“閉環”的最後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