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區政協委員建言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落地

發佈時間: 2019-01-07 08:53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牛忠磊 田福良 | 責任編輯: 王靜

1月3日19:19,《新聞聯播》還未結束,正在參加北京市通州區政協全會的劉秀傑委員就在朋友圈裏轉發了新華社當天播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對〈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的批復》這一消息,引來眾多點讚。

如何推動“控規”落地,把城市副中心儘快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城區,參加區政協全會的委員們紛紛帶著“問題導向”來建言謀策。

“控規”中提到,要實現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地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促進協調發展。

“剛才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政府去年對此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統一標準還未完全達到,標準並沒有統一起來。”劉秀傑認為,等“四統一”完全建立以後,關鍵還在於落實。“這就需要一個統籌協調機制。建議在通州與北三縣地區建立國家跨界治理綜合改革試驗區,在促進區域高品質發展、區際利益長效機制等方面深入探索,為京津冀乃至全國其他跨行政地域協同發展積累經驗。”

説到區域協同發展,通州區工商聯主席趙靜委員表示,在疏解低端産能的過程中有很多民營企業的生産環節遷移到了北京周邊地區。但由於政策等原因,有的企業在當地遇到一些困難,需要政府給予更多支援。“希望各地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做到一視同仁,早日實現區域內政策、制度的一體化,統一政策發佈渠道,不再出現在北京可以到河北就不可行的情況。”趙靜説。

城市的核心是人口。“控規”中提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建設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發展目標是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現代化城區。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少不了要在交通、教育、文化、住房、就業等公共服務方面下足功夫。

“我們從南城到北城為什麼會堵?因為沒有大的交通幹線。”對出行問題十分關注的劉秀傑表示,我們規劃了縱橫交錯的路網體系,但當前地鐵6號線、八通線等大都是橫向的,縱向的軌道交通還是太少。她建議規劃出臺後,要認真考慮建設時序,儘快將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項目落地。

近年來,通州區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引進了一系列名師名校。“但這幾年通州人口激增,特別在城鄉結合部有著高密度的住宅小區,附近學校的入學壓力劇增。”區政協委員、芙蓉小學校長李濤將調研中發現的情況一一道出,表示城鄉接合部的不少學校面臨著師資不足的情況。她建議建立教師資源庫,由區裏根據各校情況統籌教師安排,同時結合學校周邊人口數量合理配置教師編制。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建設古今同輝的人文城市,少不了對當地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去年開始,北京通惠書院理事長孫衛委員就和北京物資學院大運河研究院教授陳喜波委員一道,開始了對全區大運河文化古村落的調查。“我們發現在這一塊幾乎是空白。隨著通州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村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去年我們走訪了20多個村,留下了大批照片、錄影、採訪等資料。”孫衛表示,今年會把調查繼續做下去,同時希望區里加大對古村落的重視,“在摸清家底後,打造大運河古村落精品旅遊線路,與環球影城等交相輝映,實現古今同輝”。

區政協委員張松同樣注重文化元素對全區發展的影響,表示特色小城鎮、美麗鄉村建設要避免同質化、統一化;同時應重視對通州歷史文化名人的挖掘,重視其思想對後世的教育和影響。

“要重視住房問題,真正實現住有所居、安居樂業。”“生態環境改善明顯,但還有進步空間。”“要就近滿足居民的工作、生活需求,同時也要重視收益不平衡問題。”……委員們從方方面面給出意見建議,並表示會後將認真學習“控規”,積極參與到新時代千年之城的建設之中。

“‘控規’的發佈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將會對通州各類資源匯聚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把教育做好了,醫療做好了,交通便利了,生態環境優美了,産業自然就來了,經濟自然就發展起來了,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城區的目標自然也就實現了。”劉秀傑説,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藍圖非常美好,但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