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市政協傾情幫扶井灣村小記

發佈時間: 2019-01-04 10:19:57 | 來源: 華興時報 | 作者: 郝 婧 羅 鳴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扶貧扶經濟更要扶起精氣神”;

“有志氣,‘輸血’才能強身。靠實幹,‘造血’方能自立”;

“把村子的基礎打好,讓年輕人願意回來”

……

這是扶貧中常用的標語,也是固原市政協多年來對口幫扶的真實寫照,從一個經濟“空殼村”到村集體經濟過20萬元;從“等靠要”思想到懂得努力幹活才有盼頭;從村裏只有年長者到年輕人都返村搞建設,這些改變不僅僅是一次幫扶、一次救濟能起到的效果,這是量的突破、質的改變,更是民心的團結。

在固原市政協的幫扶下,西吉縣紅耀鄉井灣村的群眾們和駐村幹部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從骨子裏挖掉了“窮根”,一舉成為先進村。

擼起袖子從基礎設施幹起

自固原市脫貧攻堅工作啟動後,固原市政協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幫扶工作目標任務、方法步驟和具體措施。

井灣村是固原市政協對口幫扶村,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固原市政協將解決“空殼村”問題作為重點,因地制宜,多方協調籌措資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當時的井灣村各組間道路不暢,交通差,遇到下雨天就會泥濘不堪,寸步難行,農民種植産業單一,養殖業比較匱乏,貧困戶的收入微乎其微。”扶貧隊員盧金強回憶,當時進村路不好走、網路資訊閉塞、村民用水以集雨窖水為主,遇大旱之年,缺水十分嚴重,村民生産生活十分不便,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是西吉縣典型的“空殼村”。

為幫助這個“空殼村”儘快走入正軌,固原市政協領導和扶貧隊員擼起袖子先從基礎設施幹起。

要想富,先修路。“對於井灣村的幫扶,先要從路上動腦子,我們多方籌資,把進村的路先硬化、修通,路通了,人心也亮了。”固原市政協副主席馬蓮是負責井灣村幫扶的市政協領導,從一開始她就將該村的情況摸得十分清楚,路通了、水通了,基礎設施也跟上去了,接下來就是産業幫扶了。

摸清門道把合作社做起來

“扶貧要形成合力,還要精準發力,更要落實有力。”固原市政協主席馬玉芳先後數次到井灣村調研,與幫扶隊一起研究扶貧計劃,爭取幫扶項目。

“搞好幫扶工作,首要的是摸清底子,理出路子,想出法子。”按照井灣村的實際,固原市政協召開推進會議,協調發展項目,最終提出意見建議——發展馬鈴薯為支柱産業。

在前期調研中,固原市政協幫扶組了解到,由於缺少勞力、缺少機械、翻地耕作的巨大勞動量讓村民犯了難,還有些貧困戶因租不起和租不上機械耽誤了農時,加之村民耕地多使用小型農機具作業,耕深只有12到15釐米,土壤板結嚴重,導致農作物根系發展沒有空間,養分吸收不上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馬鈴薯種植的發展。

那麼,如何讓百姓能更好種植馬鈴薯、如何提高馬鈴薯産業?成為固原市政協幫扶的頭等大事。

2017年2月,固原市政協辦公室副主任黃佔剛接過了井灣村駐村第一書記的“火把”,帶著固原市政協的幫扶方案,他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固原市政協多方籌資爭取到的200余萬元資金,成立井灣村耀豐農機合作社。

農機合作社的意義在於運用大型機械對耕地進行深松,不僅能有效解決土地土壤板結嚴重的問題,還能讓馬鈴薯畝産增收500斤左右。

在井灣村耀豐農機合作社,記者看到,兩台大型拖拉機及配套機具擺放在廠房正中的空地上,大大小小的農業機械整齊擺放在四週。“合作社現有90馬力拖拉機及配套機具2套,其他各型拖拉機11台,配套犁、旋耕機、覆膜機、馬鈴薯收穫機共36台(套)。”黃佔剛告訴記者,為降低農戶種地成本,他們還積極申請西吉縣的“深松”項目補貼,每畝地為農戶補貼40元,通過項目補貼後,村民每畝地花費30元就可對土地進行深耕整治,對於村裏的貧困戶,合作社從覆膜、耕作到收穫全部免費作業。

據了解,2017年,該村馬鈴薯從種植到收穫,合作社深翻土地940畝,為農戶節省種植成本4萬多元。

馬鈴薯收穫了,如何賣上好價錢又成為固原市政協面臨的下一個問題。

井灣村有一家種薯合作社,供應的馬鈴薯原種品質優良、産量高,秋天收穫後合作社還負責收購外銷。固原市政協幫扶組便逐戶走訪給村民們分析利弊,鼓勵村民購買原種,並説服合作社負責人先保證井灣村村民的種薯供應,在幫扶組的努力下,井灣村有70%的村民轉變了自己留種的傳統種植習慣,購買原種種植。

“原種種出的馬鈴薯畝産都在4000斤以上,誰家種的是哪個品種,種了多少畝,合作社都有登記。”黃佔剛説,只有解決了銷售的後顧之憂,農民才能安下心來種好地。

如今,在井灣村,“農機合作社+種薯合作社”已成為發展的兩大亮點。

此外,在養殖上,井灣村村民以養驢和養牛為主,固原市政協爭取金融扶貧項目,方便養殖戶貸款,大大促進了“金融扶貧+産業發展”鏈條,使後續有可持續的發展道路,讓貧困戶有穩定收入的基礎。

轉變觀念摘掉貧困帽

“兩人一頭牛溫飽就不愁,一人一頭牛生活就無憂,一人兩頭牛日子樂悠悠。”在固原市政協的幫扶和帶動下,井灣村村民觀念正慢慢發生著變化,他們不再等靠要了,更願意自己幹、願意跟著黨的路線走、脫貧願望也從“讓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

“我家有兩位老人,三個娃娃,共七口人,原先生活很難,吃飯都成問題,準備出去搞生計呢。”井灣村南張灣組村民聶寶彥告訴記者,自從固原市政協幫扶該村以來,日子有了明顯改變,現在他養了6頭驢,每頭驢政府補助2000元,家裏還種了40多畝馬鈴薯,現在吃穿已經不是問題,每年還能掙兩三萬元。

觀念轉變了,貧困的帽子“脫”了,精神文明也提高了。

2017年,固原市政協支援6萬元資金,成功舉辦了井灣村第一屆農民文化藝術節,開展了井灣村村級“十星級”文明戶評選表彰活動,表彰道德星、致富星等各種典型人物。

“溫飽解決了,大家就開始關心精神食糧了。”井灣村村黨支部書記晏守強告訴記者,這些文藝活動豐富了群眾生活,進一步激發了全體村民團結一心、合力發展、聚精會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

在固原市政協的親情幫扶下,井灣村在2017年10月22日全國扶貧日這一天,在固原市召開的表彰會上被評選為該市10個先進扶貧村之一,2018年,井灣村又被評選為市級文明村,村班子被評為“四星級村級組織”。全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9100元,已超過2020年全國脫貧每人平均純收入4000元的標準。

截至目前,固原市政協為井灣村協調各類幫扶資金近1600萬元。

“扶貧不僅僅是扶經濟,更要扶起精氣神”,井灣村的精氣神被扶起了,這裡的百姓笑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