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報換:從改革開放40年大變局看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

發佈時間: 2018-12-27 17:4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報換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編者按: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什麼能成功”一時間成為國際社會熱議的焦點。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民進北京市委常委王報換學習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並撰寫《放眼改革開放40年大變局 看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一文。王報換認為,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是當代中國實現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的重要制度保障。

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民進北京市委常委王報換

原標題:

放眼改革開放40年大變局

看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

——學習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節點給人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2018年,就是這樣的特殊節點。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從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整整40年輝煌歷程。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與答卷為國人和世人提供了諸多彌足珍貴的啟示。繼“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成功”、“中國為什麼能成功”之後,“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什麼能成功”正在成為國際社會關注並追問的熱題與焦點。

破解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密碼”,探究“中國之治”與“世界之亂”的秘訣,既要從經濟的視角看問題,也要從經濟與政治互動、聯動的視角看問題,尤其需要從中外政黨制度比較的視角看問題。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中國為什麼能”的問題日益啟發人們從制度邏輯、從中外政黨制度比較的視角去探秘“中國之治”的底牌。這就需要放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審視中國40年改革開放,才能更清晰地看清在西方之“亂”的反襯下中國之“治”的全球意義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底牌,才能進一步彰顯富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體系。

一、放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審視中國改革開放與“中國大變數”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6月中央召開的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外工作具備很多國際有利條件。”百年大變局,中國新機遇,這是一個宏大的命題。百年變局中的中國和中國與百年變局,這兩個大課題都值得深度思考,值得深入探究。縱覽世界史,我們看到,世界正處在百年大變局之中,全球之變,地區之變,中國之變。中國既處在變局之中,又是變局之中最有影響的大變數。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習近平總書記放眼百年曆史大變局下的天下觀來審視、謀劃、構思新時代中國的發展藍圖。面對百年變局中的全球之變、地區之變、中國之變,我們需要有全局觀,需要有大視野,需要有中國視角。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以歷史思維把握變局、以辯證思維應對變局、以戰略思維引領變局、以創新思維塑造變局,以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把握國際大變局和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為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與世界帶來新的思考、新的機遇。

歷史大潮,風雲激蕩。如果説中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氣勢恢宏的鴻篇巨制,那麼40改革開放無疑則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回首中國改革開放走過的40年輝煌歷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深刻感受到中國40年改革開放及其所取得的驕人成就,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大變數和重要因素。中國作為人類文明社會一個“大體量”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的富強、中國道路的成功,直接增強了人類文明的物質基礎,豐富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道路選擇,創造了人類文明“大體量”發展樣本,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我們看到,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的背後,是40年改革開放所産生的中國耀眼的經濟發展成就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中國經濟奇跡。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詳盡盤點了40年所取得的經濟成就。40年來,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由1978年改革開放伊始的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1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5.2%。1978年中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為381元人民幣,僅為同期印度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的三分之二,是當時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國家,2017年中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已達59660元人民幣,已經躋身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前後共計有7億多人脫貧。英國學者阿塔爾·侯賽因曾指出:“中國農村上億人擺脫貧困,實現糧食自給自足,這是人類發展史上一個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改善人權的巨大成就。”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總結道:“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改革開放40年是翻天覆地的40年,是夢想成真的40年,是震撼世界的40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新制度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羅納德.科斯在其著作《變革中國》中寫到:1978年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二戰以後人類歷史上最為成功的經濟改革運動。英國前首相卡梅倫稱,中國10%左右的經濟增長率持續了30多年,這意味著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與英國工業革命相比,中國的工業化革命的速度是英國的10倍、其規模是英國的100倍。西班牙前駐華大使歐亨尼奧認為,中國改革開放“是過去一千年發生的屈指可數的歷史進程之一,其意義與歐洲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和美國的崛起相當,而且正在改變全球地緣經濟和地緣戰略秩序”。

改革開放的40年,是中國巨變的40年,是書寫中國經濟奇跡的40年。中國40年改革開放,不僅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不僅實現了“中國之變”,而且帶來了“地區之變”、“全球之變”,對世界經濟産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成功範例和發展路徑。

中國作為人類文明社會一個“大體量”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為世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有效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近年來,已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當世界經濟陷入低谷時,世界經濟增長為負的時候,是中國作為發動機,將世界經濟拉出了泥潭。40年來,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政策,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在經濟全球化日益面臨重大阻力的背景下,中國始終積極推動雙邊及多邊貿易、投資發展。1978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為355億元,2017年達到27.79萬億元,是1978年的782.82倍。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1—2016年,中國進出口貨物和服務總額佔全球的份額由8.4%上升至9.7%。中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為國際市場和國際貿易的繁榮做出了越來越大的貢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全球貿易額增長率長期處於低位。中國進出口貿易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為全球貿易的穩定增長做出了極大貢獻。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日益面臨重大阻力的背景下,中國始終積極推動雙邊及多邊貿易、投資發展。2018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發佈的年度全球貿易報告顯示,中國商品貿易出口繼續位居世界第一位,佔全球份額的12.8%,而中國商品貿易進口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位。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幣正式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新的貨幣籃子,從而獲得國際主要貨幣的地位。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逐步增強,以及中國在全球市場中話語權的不斷提高,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對外投資將對全球貿易的增長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日益成為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重要力量,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可以看到,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成為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中國正在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經濟發展與治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新的經驗。相關數據顯示,2013—2016年,中國最終消費對世界消費增長的年均貢獻率基本佔據世界第一,按照不變美元價格計算,近幾年的年均貢獻率可達到23.4%。顯然,中國市場已經日益成為全球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2018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發佈的《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指出,中國的經濟結構改革對全球貿易增長將産生積極影響。更為重要的是,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將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提供重要借鑒,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更貼近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實際的發展路徑和發展模式,從而為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援。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逐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全球經濟發展和經濟治理事務。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中國深知改革開放40年來所取得的經濟成就與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推進、良好穩定的國際秩序密不可分,積極走出去、擴大對外開放的層次、堅持互利共贏是近年來中國堅持的政策主張。特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針對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新形勢,中國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不斷提高自身對外開放的水準,積極開展自由貿易區建設與談判,推動全球雙邊與多邊貿易、投資的發展。同時,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供不應求的情況,中國適時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目前,全球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援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中也對“一帶一路”建設內容給予充分認可。以“共商共建共用”為特點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為當前國際經濟發展機制的重要補充。從長遠的角度看,“一帶一路”建設無疑是雙贏的,將對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奠定重要基礎。實踐證明,中國40年成功的改革開放之路,不僅發展了自己,更造福了世界。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認為,改革開放的邏輯適用於每個國家,所有國家都應該改革,因為我們必須努力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他説:“今天每個國家都應該在總統府的門楣刻上改革和開放,因為這是掌握未來的兩把關鍵鑰匙。”巴西中國問題專家奧利弗·施廷克爾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輝煌成就對全球秩序産生了廣泛和系統的影響,中國方案也讓世界更多傾聽到東方的聲音。

二、“中國之治”的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邏輯與制度底牌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放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審視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輝煌歷程,透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觸摸中國40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驕人成就,感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中國大變數”與“中國之治”,我們深刻認識到,大變局的關鍵是制度優勢。如果説,當年英國取代西班牙霸權,主要源於資本主義制度遠比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的封建制度優越的話;如果説,百年前的大變局,主要源於美國建立了更為徹底的民主共和制度,創造了顯著區別於英國的現代化市場體系、標準化大工業生産體系的話,那麼,“中國之治”成功的背後,主要是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的成功。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是當代中國實現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的重要制度保障。

長期以來,由於受“中心——邊緣”理論的影響與偏見,人們關切的焦點總是在西方,而且往往總是偏袒著西方。但是,歷史的發展並不總如人們所預設的那樣。近些年來,西方世界極不太平,如金融危機、經濟停滯、選舉亂局、逆全球化和難民問題、種族歧視引發社會抗議和騷亂,主流政黨日趨衰落,民粹主義等極端思潮和勢力崛起,政壇亂象紛呈,社會分裂加劇。面對西方國家所表現出來的種種治理亂象,很多國際人士驚呼:西方怎麼了?而與西方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社會所表現出來的欣欣向榮的有序治理景象,即“中國之治”。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許多人想了解中國的發展模式為什麼具有旺盛生命力?許多人想探究“中國之治”魅力究竟何在?無論是分析“中國之治”的魅力,還是反思“西方之亂”的根源,都可以從制度層面找到深層答案。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首次闡述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特徵,指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新”以及“有效避免”三種“弊端”作出精準概括,強調“新型政黨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産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鬥,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過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習近平總書記縱論新型政黨制度,立三“新”除三“弊”。除千年積弊,發舉世之未發。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闡述,深刻揭示了“新型政黨制度”植根于我國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獨特優勢,對於更好認識中國特色政黨制度提供了一個嶄新視角,也為我們比較中外政黨制度的優劣,進而堅持“四個自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遵循,為解決世界各類政黨制度難題提供中國方案

對比“中國之治”與“世界之亂”,透過40年改革開放與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對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的論述,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審視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

一是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具有更強大的凝聚力。這一新型政黨制度不僅能夠充分發揮中國共産黨集中統一領導的作用和優勢,而且通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能夠充分發揮多黨合作的作用和優勢,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有效避免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有效避免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切實做到“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有效通過政黨協商這一制度平臺更好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集中力量辦大事,形成共識、凝聚共識是關鍵。為把13億多人的思想共識高度凝聚起來,中國制度提供了中國方案。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就能商量出共識、商量出最大公約數、商量出正能量、商量出精氣神,最終商量出治國理政大好局面、商量出改革發展豐碩成果。可以看到,這一新型政黨制度蘊含著中國共産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能“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的密碼,有利於找到最大公約數和擘畫最大同心圓,形成無與倫比的政治制度效能。

二是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具有更高的決策和執行效率。這一新型政黨制度具有通過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具有極大的效率優勢,能夠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可以“一張藍圖繪到底”,高效解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因此,將政黨制度放到國際化大背景下去考察,就會發現,世界上各種類型的政黨制度模式,都面臨許多難以破解的問題,多黨惡性競爭,處理問題反覆拉鋸,議而不決,決而難行,效率低下。同英國傳統的兩黨制遭受衝擊,美國的兩黨制政府停擺,德國的多黨制政府難産,非洲和拉美的政黨制度混亂不堪、動蕩不已相比,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創造了合作型政黨制度模式,創立了執政與參政相結合的政權運作方式,創建了和諧型政黨關係,創新了民主實現的新形式,為如何踐行“政黨的責任”提供了可借鑒的範本,為解決世界各種類型的政黨制度難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遇到的政治難題提供“中國方案”。

改革開放的成就充分證明中國治理體系的高效和成功。法國知名學者戴維·戈塞認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改革和飛速發展,充分證明了中國治理體系的高效和成功。”瑞士知名漢學家勝雅律認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擁有長遠目標和科學規劃。與主要西方國家戰略規劃跨度最長不過10年相比,中國能夠基於百年甚至更長時間進行規劃。”這一制度安排有利於集思廣益、凝心聚力,推動國家發展目標的實現,體現了中國的制度優勢。

三是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具有更為完善的廉潔保障。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的弊端,是更為廉潔乾淨的政黨制度。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高度重視將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規定:“各級黨組織應當支援民主黨派履行監督職能,重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提出的意見、批評、建議,完善知情、溝通、反饋、落實等機制”。有監督、有制約、有促進,新型政黨制度中的民主監督功能,為保障權力廉潔運作提供了制度基礎。

三、中國40年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的同頻共振和與時俱進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放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審視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輝煌歷程,透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觸摸中國40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驕人成就,感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中國大變數”與“中國之治”,我們深刻認識到,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精誠合作、充分展示政治智慧、共同打造中國特色現代民主制度的40年,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各政黨不斷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的40年,是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成熟發展的40年。

回望40年改革開放,我們深切感受到,中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完善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的推動下實現的。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多黨合作煥發出新的生機。40年改革開放為新型政黨制度發展完善奠定了最堅實的實踐基礎。改革開放促進了人們思想認識的深刻變革,為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社會階層的大變遷,為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完善注入了強大的社會動力。隨著改革開放,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仲介組織從業人員、新媒體從業人員等中國新的社會階層不斷涌現。中國整個社會利益格局隨之呈現出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矛盾複雜化和顯性化的發展態勢。社會亟需暢通利益表達渠道,於是政黨的功能和價值日益凸現。新中國成立之初,各民主黨派共有成員1.1萬多人,今天各民主黨派成員約120萬人,並形成了由中國共産黨領導、多黨派合作的分工不同、相互補充配合的利益整合和利益表達格局。政黨之間這種利益互動配合格局,也有效推動了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完善,其功能和價值日益彰顯。

改革開放40年來,從提出“參政黨”科學概念到明確各民主黨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性質定位;從多黨合作“十六字方針”正式確立到“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被寫入憲法序言;從首次就政黨制度發表白皮書到提出“新型政黨制度”論述……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斷在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方面邁出新步伐,其制度效能獨特優勢日益彰顯。40年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伴隨統一戰線事業的推進,在理論政策、相關規章和制度機制上不斷發展和完善,並借助人民政協這一平臺最廣泛地匯集各黨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回望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中國共産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不但沒被“雨打風吹去”,反而愈加緊密牢固。改革開放40年,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中國共産黨重新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浴火重生,在共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鍛造重塑,從而煥發出蓬勃生機,彰顯了制度效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體現和獨特優勢,成為人類政治文明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貢獻,使多黨合作事業進入到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如果説,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奠定了“基石”、注入了“底色”、確立了“軌道”,那麼,40年改革開放則使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構築起“宏偉大廈”、放射出“絢麗光彩”、走出了“中國路徑”,從而在人類政黨政治和政治文明中獨樹一幟、光照韆鞦。

(作者王報換係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民進北京市委常委)


推薦閱讀:

全國政協委員張華榮:建立“一帶一路”職業學院 綜合培訓“專業”人才

全國47家社院負責人齊聚北京 學習貫徹《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條例》

“丁香醫生”回應權健 我們關心的是:還有靠譜的保健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