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三級政協合力推動污染防治工作小記

發佈時間: 2018-12-14 08:53:51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高新國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省政協的報告和建議很有針對性。”

“這是高品質、有分量的調研報告,對我省環境污染防治很有價值。”

11月18日,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省長許勤,分別對省政協報送的《關於我省環境污染防治的意見和建議》及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3個專題調研報告作出批示。王東峰明確要求“轉化成工作舉措,抓好落實”。許勤特別強調“研究制定針對性措施,提出建立常態長效機制的意見”,兩天后再次批示“組織落實,形成工作舉措,打好攻堅戰,並再邀省政協委員檢查指導”。

河北省政協的這套調研報告,歷時8個月出爐,詳細分析了全省大氣、水、土壤污染成因,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意見建議,對省委、省政府決策極具參考價值。

污染防治是中央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河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向污染宣戰,如何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追根探源,才能對症下藥。

今年1月3日舉行的省委常委會議,給省政協佈置了一項特殊“任務”:組織開展環境污染防治專題調研,全面準確發現問題,強化監督落實,合力推動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實效。剛剛到任河北的新一屆省政協主席葉冬松意識到,“全面準確發現問題”,省委的要求體現出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調研,而是調查研究、發現問題、民主監督的全過程。他強調,要按照省委要求,制定方案,做好協調、準備、組織、實施,並將“圍繞環境污染防治開展重點調研”列入省政協黨組工作要點和省政協2018年調研工作計劃。

謀後而動。河北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在制定具體調研方案前,除了學習相關政策法規和知識外,還赴省環保廳、住建廳、水利廳、河北調查總隊等單位了解情況,邀請省發展和改革委、環保廳等部門負責同志和省政協常委、委員召開專題座談會,並於3月中旬組織省政協常委、委員和專家學者,對揚塵治理和農村冬季取暖工作進行了先期調研,在此基礎上,經反覆修改完善,調研方案形成。

污染是點、線、面相結合的複雜問題,僅靠省政協力量難以高品質完成調研。13個市級政協、9個縣(市、區)政協和有關政府部門、民主黨派及委員、專家學者參與此次調研,成為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發動更大力量參與調研的重要嘗試。省政協成立了由副主席葛會波、蘇銀增領銜的調研領導小組,組成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3個專題調研組,兵分三路,深入50余個市、縣(市、區)開展調研。

為“全面準確發現問題”,調研從開始就強調突出“三個重點”,即:重點突出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和PM2.5平均濃度不降反升的重點區域,重點突出散煤治理、揚塵治理、水污染、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等重點問題,重點突出完善環境稅徵繳、加強基層環保能力建設、污染防治投融資方式等重點政策。同時,根據省政協黨組2018年重點工作安排,在開展環境污染防治專題調研過程中,同步對全省農村地區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工作開展專項監督。

按照省委要求,調研組把協商民主貫穿調查研究的全過程,通過調研,深入了解省委關於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督促有關方面解決問題,改進工作,推動省委的決策部署進一步落實到位。通過協商討論和民主監督深化調研成果,增進對中央和省委有關方針政策的理解和認同。通過召開民主協商會,讓各方面暢所欲言,引導大家在交流交鋒中深化認識,增進共識。通過召開專題協商座談會,邀請政協委員、有關黨派團體、黨政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圍繞對策建議進行論證,努力提高建議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歷時數月,各調研組共撰寫40余份報告,省政協經過分析梳理形成一套“1+3”報告體系,其中總報告《關於我省環境污染防治的意見和建議》濃縮了7大類問題,提出5大方面50條具體意見建議。

歷史形成的偏重産業結構、偏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和偏公路運輸的交通運輸結構是造成結構性污染的突出原因;一些地方存在“重氣,輕水、土壤”思想;農村垃圾圍村、堵河,污水亂排現象普遍……報告提出的每一項問題背後,都有數據、有分析。水和土壤污染具有一定隱蔽性、滯後性和累積性,是污染防治的難點所在,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在於促進産業優化升級,打造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産業體系,從源頭上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每一項建議都有具體的措施,中肯可行。

政治站位高、問題找得準、措施建議切實可行。就報告中提出的意見建議,河北省政府已要求相關部門逐條對標對表,研究整改措施,建立任務清單,明確責任單位及路線圖、時間表,針對問題,找準制度短板,完善體制機制,在治本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