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新廣西|廣西:民族一家親的幸福生活

發佈時間: 2018-12-07 10:01:09 | 來源: 央視新聞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包括12個世居民族和44個其他民族,廣西也是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長期以來,廣西各族人民手牽手、心連心,“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

“一家人。”(苗話)

“一家人。”(毛南話)

“一家人。”(瑤話)

“一家人。”(桂柳話)

“一家人。”(壯話)

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陳雙村村民韋玉榮:知道他們在説什麼嗎?一家人,沒錯,就是一家人。廣西是個多民族的地區,我們陳雙村就有七個民族,別看是不同民族,但我們相親相愛就像一家人,今天我們用多民族的幸福生活代言新廣西。

不久前,廣西第十四屆少數民族運動會龍舟賽舉行,河池市龍舟隊團結一心,最終摘得多塊金牌。您一定以為這支冠軍隊是層層選拔組成的,但其實,他們的主力隊員就是陳雙村的鄉里鄉親。

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陳雙村村民譚利歡:這是拿了獎的合影,這些都是我們村裏面的,這個是苗族的,這個是壯族的,這幾個都是毛南族的。還有這次去參加比賽的獎牌。

記者:基本上都是第一名,好厲害。

譚利歡:一起去努力得來的結果嘛。

賽場上是一條船上的好隊友,生活中,更是相親相愛的同村人。陳雙村是一個多民族聚居村,壯族世代居住於此,而苗族、瑤族和毛南族等6個民族則是後遷來的,但村裏不同民族喜結連理的姑娘小夥就有十幾對。

譚利歡:我是毛南族的,我老公是苗族的,小朋友的衣服是我婆婆給她做出來的。這個衣服有他們苗族的花,他們也喜歡繡一些鳥上去,都融入在她的身上,兩個民族都結合在一起了。

不同民族、婚嫁聯姻讓大家成了一家人,而你幫我、我幫你的生産聯營,則讓陳雙村的老鄉們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苗族小夥韋玉榮和幾個苗族兄弟是村裏最早嘗鮮砂糖橘種植的,2014年,韋玉榮的15畝地就收入了20萬,這讓不少其他民族的老鄉動了心。

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陳雙村村民韋花密:我們回家做工的時候就聽他們説韋玉榮一年的收入這麼多這麼多啊,我也有點興奮了,有點興奮地回來了。

富起來的韋玉榮帶頭搞起了生産聯營。一戶帶動五戶,苗族的技術經驗迅速在其他民族傳播。韋玉榮説,團結一心,有紮根在彼此心底的歷史淵源,他至今都記得當年剛剛移民到這裡時,壯族同胞對他們的幫助。

韋玉榮:那候語言上也不通多少,剛開始以種甘蔗為主,多虧了當地的壯族同胞們把種子借給我們,手把手地教我們。

如今,形成規模種植的陳雙村成立了合作社,形成了品牌,吸引了不少外地貨商來收貨,老鄉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

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陳雙村村民梁小仁:以前我家有20畝甘蔗地,一年我的收入是1萬。去年我收果的時候有8畝,我就是21萬減去了6萬的成本,你説翻多少倍。

喝三碗苗家的土酒、聽一曲毛南的迎客歌、看一段瑤族長鼓舞,再體驗一次多民族風情的百人長桌宴,這些在陳雙村都能實現。去年,嘗到合作共贏甜頭的老鄉們又集資建起一個農家樂園,充分發揮多民族文化優勢,發展起特色鄉村旅遊。

遊客:毛南族的迎客歌特別好聽,長桌宴上苗族的大碗酒感覺非常香。看到他們上菜的是穿著不同的衣服,有紅色,有綠色,一看就是各個民族的,看他們相處非常融洽。

從最初的語言不通,到如今陳雙村不同民族間真正實現了共居、共學、共事、共樂。

在廣西,各民族同耕一峒田、同住一條村的比比皆是。圍繞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基礎,近5年來,廣西投入10.71億元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投入53.26億元推進興邊富民大會戰,少數民族群眾生産生活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何朝建:廣西將堅持不懈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讓“民族一家親”的繁花越開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