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紅耀鄉井灣村57歲的安紅赟來説,他最滿足的是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他們來了以後通路通水、資助娃娃上學……還幫助我們建了這麼好的房子!”
安紅赟口中的“他們”指的是固原市政協機關的幫扶工作隊。2013年開始,“他們”在這裡堅守了5年,給這個“空殼村”帶來了希望。
11月21日,記者來到紅耀鄉井灣村,切身感受到這裡發生的變化。
固原市位於寧夏南部山區,歷史上是貧苦之地。目前還有貧困村435個,井灣村就是其中一個。
井灣村位於西吉縣城西北部的山區,“路窄彎多,一遇雨雪天氣,土路就成了泥灘,大人出不了村,小孩上不了學。”扶貧隊員盧金強説:“由於缺乏産業,村裏經濟發展十分蕭條,多數人常年在外謀生。”
情況棘手,但扶貧沒有退路。固原市政協領導和扶貧隊員毅然撿起“硬骨頭”。
“種植馬鈴薯村民都認可,就從這裡突破。”馬蓮副主席是負責井灣村幫扶的市政協領導,她很熟悉井灣村的情況:“把發展馬鈴薯穩定增産及種薯繁育作為調整農業産業結構、脫貧致富的關鍵。”
工作隊積極協調西吉縣農牧局解決地膜31噸、馬鈴薯優良籽種70噸,鼓勵村民種植地膜馬鈴薯6000畝。又指導村民成立了薯業合作社,為村民提供優良薯種,負責收購外銷,抵禦市場風險。
2017年井灣村馬鈴薯平均畝産3800斤,比上年增産1300斤。
“扶貧要形成合力,還要精準發力,更要落實有力。”固原市政協主席馬玉芳先後數次到井灣村調研,與幫扶隊一起研究扶貧計劃,爭取幫扶項目。市政協一屆連著一屆幹,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不斷創新幫扶思路。
2017年初,固原市政協又派辦公室副主任黃佔剛駐村幫扶。他是農學院的老牌大學生,對農業生産很有經驗。
“土地得不到深松深耕,犁地層打不破,土壤養分難以釋放,降水得不到充分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馬鈴薯産業的發展。”黃佔剛説:“如果可以採用大型機械對耕地進行深松,可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使馬鈴薯畝産增收500斤左右。”
工作隊立即行動,爭取到220余萬元資金,組建了有載體、有內容、有模式的井灣村耀豐農機合作社。
“廠房內已有大大小小農業機械36台(套),別小看這些‘鐵疙瘩’,它們徹底解決了馬鈴薯産業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黃佔剛説:“2017年合作社參與機械作業以及各種補貼為困難農戶機械作業節省資金7萬多元,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多元,結束了多年來村集體經濟‘空殼村’的歷史。”
2017年井灣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9100元,已經超過了2020年全國脫貧每人平均純收入4000元的標準。
截至目前,固原市政協為井灣村協調各類幫扶資金近1600萬元。
21日那天,天很藍,站在村口望去,村道寬闊平整,紅瓦白磚的房子鋪滿了整個村莊,隱約還能聽見秦腔聲……
“工作隊給予的不只是物質支援,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要靠自己勤勞致富。”採訪結束時,村主任認真地説。
“盧兄弟你好啊。”村民趙連仲不知從什麼地方走過來,笑呵呵地“熊抱”了盧金強。
記者順手給村主任、盧金強、趙連仲拍了一張照片,三個人在陽光下笑得格外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