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陳建光:回眸深圳40年發展 盡顯二局建築奇跡

發佈時間: 2018-12-06 09:3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靜

日前,由中建集團主辦,中建二局承辦的“建證40年--中國建築奇跡之旅第19站和第20站”在深圳舉行。“在改革開放的40年中,中建二局以‘拓展幸福空間’為已任,為中國建設事業做出了應有貢獻。另外,中建二局將發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員工,員工收入每年持續增長。未來,中建二局將充分發揮央企擔當,建設國際一流企業,努力將中建二局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受人尊敬的投資建造運營一體化的工程總承包服務商’。”中建二局董事長、黨委書記陳建光表示。

據中建集團企業文化部副主任周靜介紹,“2018年4月,‘建證40年--中國建築奇跡之旅’活動在雄安新區啟動,活動將圍繞“從深圳到雄安,見證中國建築改革發展成就”這個主題,先後歷時8個月,遍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10個國家,40余座魅力城市,開放海外50余個超級工程。然後於2018年11月在深圳市當代藝術館與城市規劃館項目收官。

周靜表示,“此次活動的目的主要是直面中國建築建造的中國樓、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核電等一項項奇跡般的工程,感受中國建設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見證中國建築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藍色力量、推動綠色發展的前進歷程,見證中國改革開放、社會進步、時代更新的偉大變革。”

此次“建證40年--中國建築奇跡之旅”深圳之行,參觀了大亞灣核電站、深圳地王大廈、深圳市民中心、騰訊濱海大廈、坪山高新區服務中心等由中建二局建造的具有歷史節點意義的代表性工程。

第一站:大亞灣核電站 中建二局為中國核電事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大亞灣核電站。

此次參觀的首站是大亞灣核電站。據了解,大亞灣核電站于1987年6月開工建設,1992年11月竣工,1994年5月6日,正式投入商業運作,是中國第一座100%技術引進的大型商用核電站。據中建二局核電建設分公司退休幹部喬述華介紹:“由於改革開放初期,廣東和緊鄰的香港均面臨電力短缺的困境。此時,諸如法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核電技術發展迅速,即使是日本、德國也躋身其中,突破技術封鎖,建成中國自己的核電站,具有重要的國家戰略意義。在這個歷史背景下,中建二局組織全局電力核心力量,進入大亞灣,參與了大亞灣核電站常規和BOP土建的施工,由此標誌著中國建築成功進入了商用核電建設施工領域。”

“在大亞灣核電站建設初期,由於中方缺少建設大型商用核電站的經驗,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核’。當時不僅有先進的國際技術和標準與國內相對落後的建設理念之間的矛盾,還有中西方文化背景、科技水準、社會制度、價值觀念之間的差異,這些問題的存在確實帶了不少困難。即使如此,中國人突破萬難,最終建成了大亞灣核電站,為中國核電事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建二局核電分公司黨委副書記聶宏凱向中新網表示。

第二站:深圳地王大廈 中建二局書寫改革開放代名詞“深圳速度”

  地王大廈

參觀的第二站是深圳地王大廈。據介紹,地王大廈是 90年代中國第一、亞洲第四高樓,其位於深圳市羅湖商業中心區,總建築面積26.9萬平方米,由一幢辦公樓和一幢公寓樓組成,其中辦公樓地下3層,深15米,地上68層,高325米,連同屋頂的兩座鋼塔總高度達384米。

據了解,90年代,深圳市政府在全國率先組織土地使用權國際招標,向國內外企業公開招標。消息發佈後,一下子吸引了近200家境內外公司前來競標。最後以1.4億美元成交,一舉成為當時深圳的地價之王,“地王”由此得名。

1994年,中建二局負責地王大廈全部土建工程和部分設備安裝、裝修工程。據了解,地王大廈在工程施工中,中建二局採用了11項新技術,創造了2.75天1層的施工速度,被譽為20世紀90年代的“深圳速度”,在1996年,這個工程榮獲“深圳市優質樣板工程”。

另外,地王大廈工程還應用了爬模施工工藝、泵送砼及布料工藝、粗鋼筋連接等一系列新技術,地王施工速度突飛猛進,最快時達到了兩天半一層樓,提前60天完成了主體施工,創造了新的“深圳速度”。

此後,地王大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被評價為“是中國建築業改革開放、進行國際合作的典範”。建成後的深圳地王大廈,成為中建二局第一座300米以上的超高層。中建二局也由此開始收穫了世界最高鋼管砼結構大廈、亞洲第一高住宅、湖南第一高樓、江西第一高樓等超高層成員,在中建二局超高層家族裏300米以上成員近30個。

第三站:深圳市民中心 鵬城展翅盡展中建二局建設奇跡

  深圳市民中心現在全景

參觀的第三站是深圳市民中心。據了解,深圳市民中心是深圳最大的市政建築也是標誌性建築物之一,總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深圳市民中心最具有特點的地方是其象徵“大鵬展翅、鵬城萬里”之意的一對“大翅膀”。這對“大翅膀”長488 米、寬156米,最大跨度70米、最大懸挑長度65米,最大厚度超過10 米,最大高度85米,面積達6.4萬平方米、耗費3000多頓檁條,總重量約9000噸。

據介紹,項目施工難度主要是如何實現抗風防雨和美觀奇特兩個方面。首先,大屋頂為三維空間曲面,上下表面分別由三個近似變曲率連續球面組合而成,圖形文件依據等高線圖製作,沒有數學方程式。內部為鋼結構,東西兩翼為螺栓球網架結構,中間部分結構為桁架和焊接球網架組合結構體系,總重達到7000噸。

為此,項目團隊首次開發設計使用了大型水準兩自由度-彈簧阻尼-滑動金屬鉸支座,其中單個支座最大承拉支反力約為1900噸、最大承壓支反力約為2300噸。鋼結構採用了高空散拼、小單元拼裝、高空單元拼裝和兩次整體提升等多種工藝。其中,第二次整體提升的面積達到15000平方米、最大重量達到2430噸,創造了國內新記錄並獲得了“中國企業之最”證書。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就“大翅膀”的抗風性反覆進行安全性能論證,採取了多項抗風技術措施。截止目前,已經運營15年,完全抵抗住了歷年強颱風的侵襲,實踐證明了中建二局安裝公司的技術水準和高品質的施工品質。

為滿足建築外觀的要求,“大翅膀”整個底側的封板要達到光滑曲面的效果,且曲面全部由平面單元板拼裝而成。據了解,整個底側的封板總面積6萬餘平米,如此也就需要由近6萬個平面單元板拼裝而成,且這近6萬個平面單元板沒有任何兩塊大小相同。

為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中建二局安裝公司建立了三維模型,保證了材料尺寸的精確,採用先進的三維測量控制技術,對每一塊板進行三維定位,從而保證建築曲線流暢順滑,完美實現了建築效果。與此同時,自創了高空滑索施工工法和移動式操作平臺施工工法,巧妙地解決了高空作業和水準運輸難題。

第四站:騰訊濱海大廈 站在創新的時代前沿感知深圳魅力

參觀的第四站是騰訊濱海大廈。據了解,騰訊濱海大廈是騰訊新啟用的全球新總部,這座大廈也是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為騰訊建設的第二座獨立辦公大樓。這座大廈位於南山區後海大道與濱海大道的交匯處,深圳市高新技術工業園,建設用地18650.95㎡,總建築面積342548.61㎡,由南北兩座塔樓構成,其中南塔50層,建築高度244.10米;北塔39層,建築高度194.85米,南高北低的兩棟塔樓由高、中低三道分別象徵知識、健康、文化的連廊連結,寓意“互聯互通”。

  騰訊濱海大廈

據了解,由於騰訊濱海大廈造型獨特,建築外觀複雜多變,兩塔樓內側存在多處變形體,在立面上連廊中區部位呈立面凸狀,另外,也因三道連廊的外觀尺寸異形,平面為不規則結構,連廊豎向投影互相呈現不同角度,豎向相互遮擋等實際情況,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塔吊高空配合安裝困難、連廊提升、拼接難度提升、施工空間狹小等諸多困難。

為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困難,中建二局的建設者們創新及應用了12余種技術。比如説,在當時BIM技術尚未普及推廣的時候,項目就在成立之初引入了BIM技術。這個技術的引入,提高了項目總平面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合理性,並讓項目所有參與人員對工程結構形式、施工平面佈置情況、大型機械設備安裝等有整體而全面的認識,在提高項目施工管理水準、節約成本等方面發揮著一定的作用。該項目在施工全過程採用BIM技術,如今已形成了一套包括土建、鋼構、機電綜合、幕墻、精裝資訊的BIM竣工模型,為創建“智慧工地”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為了解決提升難度、拼接困難以及施工空間狹小等問題,項目團隊採用了液壓同步整體提升安裝技術以及液壓爬模頂升式混凝土液壓布料機施工技術。

第五站:坪山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 創造新“深圳速度” 書寫建築新成績

  深圳坪山綜合項目正在施工

參觀的第五站是深圳坪山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據了解,深圳坪山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是由中建二局一公司承建打造的首個EPC工程,總建築面積13.3萬平米,總投資15.5億元。

這個項目主要包括會展中心和配套酒店兩個部分,總工期只有8個月的時間,比同類工作快了3倍。總工期短,如何保證工程的順利完成呢?據了解,這個項目創新的採用新模式--BIM+裝配式的EPC建設模式,就是在工廠裏預製房屋構架,在現場安裝“像搭積木一樣建房子”,項目的裝配率達到89%。這個項目是坪山東進戰略的支點,也是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的主會場,建成後將成為坪山區的新坐標。

另外,項目還是中國首個採用REMPC裝配式鋼結構會展和酒店綜合體項目。REMPC模式就是“科研+設計+製造+採購+施工”一體化模式省去更多中間環節,為施工搶出寶貴的時間。

這個項目在建設模式和技術上都進行了創新。據了解,整個工程有16572根鋼柱、鋼梁等,這些構建形狀不同,組裝位置不同,如此數量巨大的構件指望人腦記憶肯定是不行的,為此中建科技自行研究設計了升級版“二維碼資料庫”為工程各個構件貼上專屬“身份證”,安裝位置、驗收結果、施工圖紙等資訊一掃盡知,預製構件的安裝品質大大提高。

坪山項目除了給每個構件貼上“二維碼專屬身份證”以外,還採用了其他的技術創新,比如,3D列印技術、延時攝影、無人機巡航、機器人智慧建造、VR安全培訓和圖像識別演算法等尖端科技和網際網路技術。

中建二局董事長、黨委書記陳建光表示,“穿梭于深圳這座改革開放前沿、時代創新前沿城市的空間,回望歷史,處處都留下了中建二局建設者們的足跡。展望未來,中建二局將砥礪前行,繼續書寫中國建築事業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