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孫 懿
《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40人》
商務印書館2018年第一版
編 者 按
改革開放的40年,是中國巨變的40年,是書寫奇跡的40年。
中國巨變何以可能?是因中國人民的力量使然,也是因一批改革開放重要實踐者的推動使然。在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人民日報海外版和商務印書館共同選取了40位改革開放過程中的代表人物,編輯成書。至今,本報“見證改革開放40年”系列特別報道欄目已經陸續刊發其中20篇人物報道。欄目雖將至此告一段落,但相信他們的故事已深深刻在讀者心中。
共和國在不斷前進,改革開放未有窮期。中華民族向前的腳步永不停歇,正向著下一個輝煌的40年大跨步邁進。
1978—2018。
今年,中國改革開放邁入了第40個年頭。
每一位中國人都不會,也不應該忘記,40年前,從“文化大革命”走出來的中國,是怎樣的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十年浩劫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讓整個國家的發展進程都經歷了重大的曲折。一時間,歷史舊債堆積成山,人們的思想陷入極度的混亂。中國,究竟向何處去?這個問題已經嚴肅地擺到人們面前。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曾説:“思想,就是推動自己和全人類的生活的力量。”災難深重的中國能夠衝破“兩個凡是”的禁錮,來源於思想的解放,這不僅關係到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更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1978年,鄧小平同志以非凡的膽識和科學的態度,衝破各種阻力,打破社會發展的僵局,旗幟鮮明地支援“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開啟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偉大進程。
這一年的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成功召開,不足而立之年的年輕的共和國開啟了黃金時代。會議的中心議題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正是這次會議,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後兩年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開始了系統地清理重大歷史是非的撥亂反正,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傳統,同時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短短6年時間,9億中國人以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路徑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中國的改革開放翻開新的一頁。
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進程,我們不難發現,每個重要關口,都是一次觀念突破和思想解放。沒有思想解放,就沒有改革開放。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節點上,人民日報海外版、商務印書館共同選取40位代表人物,通過他們的故事來反映這可歌可泣的偉大歷程,並編輯成書。截至今日,本報“見證改革開放40年”系列特別報道欄目已經陸續刊發了其中的20篇。這具有標誌意義的40個人,分別是——作為思想者的胡福明、厲以寧、吳南生、溫元凱、李灝、趙啟正、周瑞金、高尚全、杜潤生、林毅夫;作為創業者的蔣子龍、柳傳志、張瑞敏、宗慶後、馬雲、李書福、王石、吳仁寶、褚時健、李寧;作為突破者的袁隆平、屠呦呦、楊利偉、鐘南山、鄧麗君、金庸、賈平凹、郎平、張藝謀、姚明;來自國際社會的基辛格、傅高義、大平正芳、李光耀、費正清、拉法蘭、陸克文、薩馬蘭奇、齊赫文斯基、古特雷斯。他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實踐者、參與者,更是重要見證者、推動者。他們的經歷與奮鬥,讓後人得以窺見改革開放40年的每一次徬徨與前進,每一次探索和成功。
南京大學胡福明教授以特邀評論員身份,在《光明日報》刊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小崗村的18位農民在一張秘密契約上一一按上了鮮紅的手印;情報員出身的袁庚在蛇口的工地上聳立起“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吳南生立下“在汕頭劃出一塊地方搞試驗,用各種優惠的政策來吸引外資,把國外先進的東西吸引到這塊地方來”的宏願,用頸上人頭做軍令狀,發誓“如果省委同意,我願意到汕頭搞試驗。如果要殺頭,就殺我好了”;浦東開發開放時,趙啟正認真思考,如何讓廉政也成為重要的投資環境,他與美國宗教領袖路易·帕羅在黃浦江邊留下了開明、開放、開心的“江邊對話”;經濟學家林毅夫泅渡台灣海峽來到大陸,親歷改革開放大潮後對比世界經濟發展時説,改革開放40年最大的財富,不僅是讓14億中國人的生活得到改善,而且是可以改變全世界更多人生活的可能,感慨“我非常幸運地經歷了中國創造奇跡的時代”。
蔣子龍用一部《喬廠長上任記》,將改革文學深深地烙在當代文學的史冊上,應和了人們渴望雷厲風行的社會心理;張瑞敏當眾砸毀76台有缺陷的冰箱,以“要麼不幹,要幹就要爭第一”的魄力,打造了高品質中國産品;李書福立志“讓中國的汽車走向世界,而不是讓全世界的汽車跑遍全中國”;獲得過14個世界冠軍、106塊金牌的體操王子李寧,懷著“中國奧運冠軍穿著自己國家製造的運動裝備站在奧運會的領獎臺上”的夢想,開啟艱辛的創業歷程。
袁隆平數十年如一日地躬耕田畝,將雜交水稻研究不斷向前推進,解決了數億中國人的挨餓問題,造福了全世界;楊利偉自豪地向中國和世界展示五星紅旗和聯合國旗幟,在《飛行日誌》上鄭重寫下“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了”;張藝謀用獨具魅力的電影語言講述中國故事,頌揚中華民族堅韌不拔、激奮昂揚的民族精神;帶有中國文化背景的姚明在世界各大賽事中開啟他的高光時刻,贏得國內外球迷的尊敬和喜愛,從而成為中外文化溝通交流的標誌性人物。
在中美建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辛格誠懇地表示:“隨著中國融入世界秩序步伐的加快,它也正在重新塑造國際關係”;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提出,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偉大國家,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傳統,在這塊土地上從事改革開放事業,這本身就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原創性;薩馬蘭奇緩緩打開裝有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的信封,宣佈念出“獲得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主辦權的城市是——北京”時,有超過7億的受眾在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上通過文字和視頻觀看了採訪;前來參加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説:“當前多邊主義面臨嚴峻挑戰,中國堅定支援多邊主義、積極維護多邊秩序並推進全球治理令人讚賞。”
正是這些改革開放歷程中無數寶貴的瞬間,折射了一個偉大民族的偉大歷程。
1978-2018年,這是不可複製的40年。中國不僅在嚴峻的考驗面前再一次顯示了自信,顯示了智慧,顯示了能力,更在纍纍傷痛中果毅前行,在積極探索中走向復興。中國在短短40年內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兩三百年所走的路,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
正是這些改革開放中無數華彩的篇章,拉開了一個偉大時代的偉大序幕。
今天,改革開放站在了四十而不惑的歷史節點上。40年,人生可見枯榮,國家破繭而生。回望來路,中國以瀕臨崩潰之身,懷著“摸著石頭過河”的心情,成就了一場偉大的革命。從貧瘠到富裕,從禁錮到自由,從崩潰到奇跡重生,40年,一個個瞬間書寫完成的這部改革開放史,讓我們有太多的理由為之擊節讚嘆。
正是這些改革開放中無數可歌可泣的人與事,記錄了一個偉大國家的偉大前行。
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積極作出了中國貢獻,這個歷史性的巨變來之不易。改革開放40年,中國立足國情,放眼世界,不僅從悠久的中華文明中汲取營養,而且博采東西方各國之眾長,以開放包容的胸襟擁抱世界、融入世界。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我們不能忘記,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一個社會的前行,一個國家的發展,往往來自於深切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來自於對未來的清醒判斷與準確把握。
40年風雨兼程,40年砥礪圖強。
40年眾志成城,40年春風化雨。
40年前,鄧小平同志大聲疾呼: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40年後,習近平同志果斷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事實證明,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在國際社會贏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掌聲。
40年裏人事更疊,然而,無數的人、無數的事、無數的經驗和教訓都在告訴我們,改革需要思想,開放需要能量,改革開放不能止步。不斷深化改革開放,需要中國一次次用14億人的智慧和努力,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薄力量。
弄潮兒向濤頭立,改革關頭勇者勝。今天,中國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説,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天,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進入不惑之年,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如何繼續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繼續譜寫改革開放濃墨重彩的新篇章,如何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的。
我們更應該看到,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今天,站在改革開放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尤其需要眾志成城,需要未雨綢繆,需要高瞻遠矚,需要艱苦奮鬥,需要實幹興邦。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努力。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讓我們共同期待——
期待下一個輝煌的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