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人民政協,標注了使命的新方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兩個關鍵詞,一是“加強”,就是強弱項;二是“改進”,就是補短板。
弱項有哪些,短板在哪?我以為,到明年人民政協就滿70歲了,近70年的人民政協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形成了較為深厚的協商傳統,較為完善的組織架構,較為規範的制度基礎,較為豐富的協商形式,完全有條件有優勢擔當起新時代協商民主共同體的歷史重任。但也應該看到,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工作仍然在路上;委員履職能力存在弱項,民主監督存在短板;某些形式與內容脫節的“認認真真走過場”現象是弱項,委員的內生動力機制和正向激勵機制缺失是短板。比如,小組發言,有沒有“隨意漫談、自拉自唱”?委員提案,是不是存在重量而不重質、敷衍應付的情形?調研考察,有沒有走馬觀花、隔靴搔癢的表現?大會發言,有沒有精準聚焦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是不是旁枝末節?上述問題,正是推進協商民主高品質發展需要瞄準的“靶心”。
堅定黨的領導這個一致性“圓心”,不斷拉長凝聚共識的多樣性“半徑”,畫出共同政治思想基礎的最大同心圓。這是高品質發展的首要標準。唯有圓心定牢了,同心圓才會有政治上的主心骨。人民政協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主張通過民主程式轉化為協商民主參與各方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要準確把握政治性與時代性、歷史傳承與現實績效、理論支撐與實踐創新之間的關係,準確把握思想政治引領與建言資政的關係,準確把握新型政黨制度與堅持走中國式協商之路的關係,不斷增進委員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標定履職品質新坐標,開展“政協委員履職能力建設專項行動”。要把委員履職能力建設和履職品質導向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議將2019年定為“政協委員履職能力建設年”。從注重“做了什麼、做了多少”向“推動了何種政策、産生了怎樣效果”轉變,引導促進政協委員深刻理解“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重要意義和豐富內涵,著力提高委員的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帶動影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強化委員履職管理和正向激勵,建立委員履職年度報告制度和盡責榮譽稱號授予制度。提升優化“界別+”理念與環境,擦亮界別發言、界別協商、界別提案等品牌,增強旗幟性委員的界別代表性。積極運用移動履職、遠端協商等新型資政載體,讓社會公眾感受到離政協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對標對表新要求,制定建言資政的品質標準和績效評價體系。汪洋主席指出:説得對被採納,立功!説得對未被採納,立言!盡職履責,説得不對,也是立德!此“三立”堪稱建言資政的行動指南。要激活政協委員建言資政的內生動力,強化精品意識、品質意識、成果意識,推動提案“去産能、上水準”,提供提案撰寫樣板和典型案例,發表《黨的十八大以來提案建言成果白皮書》,實施年度提案績效評價和提案辦理評議工程,探索建立共性、關鍵性提案後續聯合研究、集體攻關機制。打造高品質的標準、方法、評價、激勵鏈條,驅動“政協號”列車行駛在高品質發展軌道。
展現新形象新作為,增加民主監督的比重和分量。針對思想認識不充分導致“不願監督”、實踐經驗不足導致“不會監督”,保障機制不配套導致“不易監督”的問題,研究細化民主監督操作指引,固化為制度規範,增加重點督辦提案和優秀提案中民主監督提案的比重,集中開展“三大攻堅戰”、民營經濟、創業創新、農業農村等重大領域監督活動,推動民主監督與黨內監督、人大監督、行政督查等其他監督形式協調融合、創新發展。
在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時間之際,奏響協商主旋律,發出政協好聲音。從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新型政黨制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角度,講好高品質發展的“政協故事”。(作者係全國政協常委、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