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是一項複雜艱辛的系統工程,是推進工業化向高級形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走好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之路,提升城市競爭主動權,就必須在發展方式上辟新徑、求突破,就必須在減量化增長上動腦筋、下功夫。
為此,襄陽市委提出了以“減量化增長”為抓手,落實新發展理念。一年多來,襄陽市從減量化增長切入,綠色發展的路線圖更清晰、成效更顯著。為更加堅定全面地推進減量化增長,加快構建綠色、經濟、優質的生産體系、生活方式和城市空間,努力開創長江經濟帶重要綠色增長極建設新局面,市政協十四屆八次常委會議專門圍繞推進減量化增長進行了專題協商。
市委副書記、市長郄英才在會上提出,要緊密結合實際、抓住重點,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以減量化增長為抓手,積極培育“一極兩中心”建設的新動力、新優勢。
深入調研摸實情
會前,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圍繞推進減量化增長,分別組織政協委員,動員各民主黨派、行業專家,深入産業園區、近百家企業和田間地頭進行調研,形成了9份協商建言材料。這些協商建言材料從環保産業發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裝配式建築、磷石膏綜合利用、“城市礦産”示範基地建設、中國有機谷建設、蝦稻共作、迴圈産業園建設等不同側面提出了推進減量化增長的具體建議。
總的來看,當前我市從減量化增長切入,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明確“減量化增長”的豐富內涵、實踐路徑,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綠色增長極的決定》和《關於推進高品質發展十大重點工程的實施意見》,全市上下強化綠色思維,全面開展綠色發展項目培育和拉練競賽,一批助推“綠色發展、轉型跨越、科學趕超”的重點項目佈局推進。今年我市又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進一步強化了綠色發展的正向激勵和工作倒逼機制,全市幹部對減量化增長的認知逐步提升。
工業綠色製造體系正在構建。一年多來,襄陽市制定實施專項方案,明確未來兩年打造30個綠色産品、10家綠色工廠、1-2個綠色工業園區、5條綠色供應鏈,以示範引領提升各産業綠色化水準;今年1-6月,著力生産過程的清潔化、高效化,實施97個千萬以上技改項目。工業綜合效益進一步提升,去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長12.3%,同期用電量增長5.65%,用水量下降25.86%,單位GDP能耗下降5.14%。農業則重點推進“一控兩減三基本”。2015年至2017年,全市農業總産值年均增長6.5%,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88%,同期化肥和農藥用量年均下降0.18%和1.34%;農作物秸稈還田率達到60%,綜合利用率升至85.6%;關閉、搬遷218家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66%;探索農業生産廢棄物分類處理辦法,今年農膜無害化處理和回收利用率將達60%以上。
現代服務業方面,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激發其在壯大綠色經濟中的杠桿效應,現代服務業佔GDP比重持續上升。今年上半年佔比達40.1%,比2016年上升7.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3%,我市被確定為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創建城市,以創建全國旅遊標準化試點城市為契機,推動全域旅遊大發展,去年旅遊業總收入達340.5億元,同比增長14.6%。
城市治理也以減量化增長為要求,進行了大量變革。優化城市綠色生態體系,加快峴山綠道等城市公園建設,積極推廣綠色建材、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持續推進城市空間的凈化、綠化、美化,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2.88%,綠化覆蓋率達37.82%,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63平方米;優化城市區域發展佈局,強力支援東津新區和魚梁洲經濟開發區成為城市綠色發展新引擎,精心實施“美麗襄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抓住新一輪“棚改”機遇,推進舊城有機更新;優化城市公共治理機制,建立“一窗辦、一網辦、一次辦”登記審批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等三項改革獲國務院表彰獎勵;優化城市生活空間治理,推動城市管理標準化、網格化、數字化,以“創文”為載體,引導社會各界踐行綠色低碳新生活。
委員建言重精準
調研中,委員們發現,我市推進減量化增長依然任重道遠,存在著對減量化增長的理解不全面,能源資源消耗較大,綠色集約生産方式還未全面建立,城市綠色轉型中空間佈局和功能尚不完善等問題。為此,委員們建議,探索推行“畝産績效”改革,確立減量化增長的鮮明導向,全面建立企業畝産效益綜合評價機制,完善對企業畝産效益考核的配套支撐機制,推進對區域發展的畝産績效改革,配套完善區域綠色發展差別化評價機制;著眼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發展迴圈經濟和生態産業,壯大綠色經濟增量,突破性發展迴圈經濟,構建産業生態化新機制,重點發展三大生態産業,探索生態資源産業化新模式;以共建産業生態圈引領産業轉型升級,調優綠色經濟存量,大力推進智慧製造,深化“網際網路+”在製造業的創新應用,以重要産業功能性平臺建設為抓手,促進創新要素有效對接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服務業與製造業産業融合,發揮新經濟對産業生態圈建設的重要連接作用;精耕産業綠色發展“試驗田”,打造區域綠色經濟龍頭版塊,強化産業園區優化提升和迴圈化改造,建強資源迴圈利用産業基地,加快推進“中國有機谷”建設。同時,加快推進綠色製造,從生産工藝上減耗增效,加快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大力支援綠色製造項目,培育發展再回收製造産業;實施工業節水節能工程,優化工業能源結構,實施工業固廢物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提升工業要素使用效益;開展農業清潔生産專項行動,夯實農業減耗增效的根基,促進農業生産過程清潔化,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綠色服務企業創建行動,從流通環節減耗增效,積極推進旅遊景區建設和管理綠色化,創建一批綠色物流企業、綠色飯店、綠色商城;優化提升城市空間佈局,構建包容增長、集約高效的城市發展機制,增強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構築宜居宜業城市空間,構建智慧、綠色、優質的服務體系,營造節約高效、精緻精細的城市服務環境;打造生態環保、低碳節約的城市生活場景,不斷提升城市綠色化水準,大力推行綠色居住、綠色出行、綠色消費。
生態優先培動能
市委副書記、市長郄英才在會上表示,此次會議形成的9份協商建言材料,選題精準、重點突出,調研深入、情況翔實,聚焦問題、分析透徹,積極獻策、求真務實,充分體現了政協委員把握大局的能力和議政建言的水準。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將認真研究採納協商,積極改進工作。
郄英才指出,當前,全市上下以減量化增長為抓手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形成了陣勢,見到了成效。下一步,我們要從産業結構、生産工藝、流通環節、政策引導等路徑著力,堅持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郄英才要求,實現工業減量化增長要堅定不移地推行“清潔化製造、智慧化改造、多元化創造、品牌化打造”,做到“資源消耗減量化、資源利用迴圈化、資源産出高效化”,不斷提升企業、産業核心競爭力;實現農業減量化增長要堅定不移地開展“節約用水,化肥減量、農藥減量,秸稈基本利用、畜禽類糞便基本無害處理、殘留農膜基本回收”行動,形成農林牧漁多業共榮的迴圈型農業生産方式,確保農業節本增效、節約增收;實現服務業減量化增長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標準化、資訊化、智慧化”建設,促進服務業業態創新、模式創新、融合帶動機制創新,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品質,全面形成一二三産業減量化增長模式,不斷提升襄陽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供稿:襄陽市政協 余歡 馬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