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政協視點:建真言 謀良策 出實招
——武平縣政協推動縣域“首創林改”走向“綠色崛起”
(記者 王發祥 蘭天華)綠樹叢下淘黃金,林下經濟成了農民增收新亮點;“全國林改策源地”捷文村正如火如荼推進鄉村振興;高依山白鷺風景區建成開園……這片孕育著巨大發展潛力的梁野大地上,正乘著持續深化林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結出生態得保護、農民增財富、鄉村更美麗的纍纍碩果。
武平這座山城,能從“首創林改”走向“綠色崛起”,從國定貧困縣連續兩年躋身“福建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的背後,離不開政協人的努力。
著眼改革建真言
2001年,武平縣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武平林改的成功實踐,為全省、全國林改起到了樹典型、作示範的重要作用,成了全國借鑒的樣本。如今,武平林改成為閩西乃至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面旗幟。2017年7月,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經驗交流現場會在武平召開,充分肯定了武平縣持續推進林改的經驗和做法。
“十八年來,武平縣不懈探索,持續推進林業配套改革,有效破解林業發展深層次矛盾,釋放出強大生産力,讓荒山育成綠山、讓農民捧上金山、讓發展有了靠山。”回顧十八年林改歷程,武平縣政協主席、黨組書記王雲川感觸良多。
王雲川介紹説,縣政協一直堅持“黨委想什麼、政協就議什麼,政府幹什麼、政協就幫什麼,群眾盼什麼、政協就呼什麼”工作原則,始終聚焦這一事關武平改革與發展全局的大事,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勢,傾全力助推武平林改。
2001年以前,武平和全國大小林區一樣,雖然相繼開展了林業“三定”、落實完善林業生産責任制等改革工作,但由於沒有觸及産權問題,集體林産權不清、經營主體不明等體制機制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影響林農積極性,陷入亂砍濫伐難制止、林火撲救難動員、造林育林難投入、林業産業難發展、望著青山難收益等“五難”問題。
當年的萬安鄉捷文村耕地只有680畝,林地多達2.6萬多畝,作為武平縣重點林區村,“五難”問題尤為突出,有一年全村竟然有7人因亂砍濫伐被判刑。
當時,林業問題成了最為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之一。
了解情況後,縣政協組織政協委員深入群眾,認真調查研究後發現,根源是長期以來山林産權歸屬不清、主體經營錯位、機制不靈活、分配不合理等問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對此,2000年,何仁春等委員撰寫《建議加快林業承包責任制的落實,從根本上制止亂砍濫伐》提案。縣委縣政府在進一步組織人員充分調研、廣泛徵求政協委員和廣大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了《關於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探索出“山要平均分,山要群眾自己分”的路子,把集體山林“平分到農戶”。
助力改革不止步。林改十八年來,縣政協堅持問題導向,始終把服務林改發展作為履職盡責的分內事,銳意創新,提升履職能力,有效促進了“明晰産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為主要內容的武平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成為全國林改的標桿。
破解瓶頸謀良策
縣政協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找準參政議政切入點,敢於迎難而上,深入調研,提出有分析、有價值、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高品質林改意見建議,真正做到參政參到關鍵處,議政議到點子上。
“分山到戶”僅僅是林改第一步。林子分下去了,樹木如何管住?百姓如何致富?隨著林改深入,一系列難題出現在林改路上。
為了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林農,縣政協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通過調研報告、社情民意資訊等形式提出許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在林改中做到在參與中支援、在支援中服務。
林子怎樣管住、管好?2005年,縣政協開展林業秩序整治專題調研,提出調動群眾和鄉村護林積極性、整合林業執法力量、加強林業系統內部管理、重拳出擊重典治亂、與鄰省有關縣協同防護等建議,被縣委縣政府採納,研究出臺《關於建立維護林業秩序長效機制實施意見》和進一步完善生態村、生態林保護新機制,助推了“青山得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04年,針對林子生産週期長、資金投入大、籌資難等問題,縣政協深入調研,多次召集專題協商座談會,提出林權抵押貸款盤活林農資産的思路和建議。
根據此建議,武平縣在全國率先開展林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在全省率先開展林權直接抵押貸款和林權抵押貸款村級擔保合作社擔保模式,並在全國率先推出“惠林卡”金融新産品,至目前累計發放林權抵押3.95億元,真正為林農敲開了銀行門,盤活了萬重山,為林農發展林業經營提供更為便捷的資金保障。
2003年以來,武平縣政協先後開展“梁野山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武平縣林業産業發展”“構建三大體系推動林業産業轉型升級”“打造中國百香果(黃金果)之鄉”等專題調研,提出“關於梁野山自然保護區周邊鄉村改變種植結構”“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等建議和“竹業生産應列為武平縣林業強項來抓”等提案,並與縣人大常委會開展加快林業改革與發展的聯合調研,就全縣林業發展目標、發展方向,應當重點解決的突出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為武平“點綠成金”、制定林業發展規劃,推動縣域經濟綠色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綠色發展出實招
林改廣場與森林步道入口項目在推進,1.02公里瀝青道路擴建項目路基工程已完成,核心區綠化美化工程全面完工、39戶農房立面改造項目已實施6戶,有機靈芝種植基地完成200多畝任務……走進“全國林改策源地”萬安鎮捷文村,感受最深的是這個林改名村在實施鄉村振興中所迸發出的合力。
今年初,捷文村被確定為鄉村振興縣級示範點後,村委發動全體村民投身鄉村振興行動,以“一景、兩帶、三基地”為發展規劃佈局,計劃通過三年努力把“林改策源地”捷文村打造成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
這是武平縣政協出實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個縮影。
2018年開春之際,武平縣委謀劃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對這個“龐大”的課題,縣政協順應時代需求、民生期盼,盯緊縣委重要決策部署,立即組織專題調研,提出“打造鄉村振興縣級示範點”等建議,助力武平實現綠色崛起。
如今,隨著全縣林業産業不斷發展壯大,“全國林改第一縣”武平正在走向“綠色崛起”,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全省首個“中國天然氧吧”,連續兩年蟬聯“福建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去年全縣實現農民每人平均林業純收入3560元、同比增長10.2%,比2001年增加8倍;林業收入在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中的比重從2008年的18.7%提高到目前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