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米林:“花谷藥洲”日新月異

發佈時間: 2018-11-22 09:47:48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尕瑪多吉

德吉旺姆清楚地記得,20多年前,她每天從西藏米林縣派鎮索松村前往派鎮小學上學,都要先步行至雅魯藏布江邊,然後乘船渡過湍急的江水,手心總免不了捏把汗。現在,德吉旺姆10歲的女兒也在派鎮小學讀書,卻再也不用乘坐渡船了,她每天開車經過派鎮大橋直接把孩子送到學校。

德吉旺姆的經歷,只是米林縣40年日新月異的一個縮影。

位於藏東南的米林縣,被譽為西藏的“花谷藥洲”。當地溝壑縱橫,交通不便,發展緩慢。改革開放後,交通瓶頸逐步被打破,旅遊、藏醫藥等特色産業得到空前發展。2017年,米林縣實現生産總值14.89億元,是1978年的321倍。米林縣縣長才旺尼瑪説,40年來,全縣經濟社會的長足發展,讓各族群眾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成果。

對於米林的發展變化,退休老幹部次旺多吉深有感觸:“1978年我從部隊轉業到米林工作,當時林邛公路還是土路,鄉鎮、村裏都沒有公路,從鄉鎮到縣城開會要走兩三天。”那時,在米林的農村牧區,人們基本處於“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的狀態。

才旺尼瑪介紹,40年來,黨和政府對米林交通給予了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方面的特殊支援。2006年,距縣城17公里的林芝米林機場建成,公路直接通到了鄉鎮、村莊。等正在建設的拉林鐵路建成後,米林群眾出行“鐵公機”俱全,將充分享受到現代化交通體系帶來的便利。

1976年,米林縣建成了第一座水電站,到2008年,水電站已有7座,全縣電力實現自給。2018年,“戶戶通”工程不僅實現了鄉鄉通電、村村通電,而且電信、移動、聯通全覆蓋。目前,67個村(居)實現了電力、公路、通信、網路100%全覆蓋。

藏醫藥是中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藥洲”米林則是孕育這顆明珠的地方。據《西藏中草藥志》記載,西藏80%的草藥産自米林。西元8世紀,藏醫藥始祖宇妥·雲丹貢布在米林扎貢溝中開設講堂,創建了西藏第一所藏醫學校,扎貢溝因此被稱作“藥王谷”,是公認的藏醫藥發源地。

米林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藏醫藥産業的發展,把藏醫藥産業作為主導産業和農村改革試驗重點,實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逐步將米林打造成以藏藥飲片及保健品研發、生産、銷售為主體,以文化傳承、藥膳、療養、體驗、觀光為補充的藏醫藥文化和産業園區。

米林縣委宣傳部部長宋步川説,目前,米林縣共有西藏藏養實業有限公司、扎貢溝藏藥材種植有限公司、貢布阿吉藥材種植有限公司、西藏林芝巨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藏林芝錕泰工貿有限公司等8家藏醫藥生産加工企業,2家藏藥材種植合作社。

今年6月,深圳、北京的幾家公司投資4億多元,在南伊鄉建設了藏醫藥博物館,集“藥洲”文化、藏藥材、藏醫院于一體的産業文化園區動工建設。這不僅將使古老的藏醫藥煥發生機,也給農牧民帶來了新的學習、就業、增收機會。

據介紹,米林縣擁有野桃花、益母草、黃連、紅景天、當歸、丹參、野菊花等藏藥材植物。為進一步做大和做強米林“藥洲”的概念,今年米林縣精心描繪了“藥洲圖譜”。接下來,米林縣將穩步擴大藏藥材種植規模,建成集藏藥材生産、銷售、加工為一體的綜合交易中心。到今年年底,米林縣力爭形成10000畝藏藥材種植規模。

米林縣派鎮是進入墨脫前的最後一個物資補給站和休憩地,也是觀賞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地點,崗派公路沿江橫穿而過。便利的交通和秀美的風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遊客前來,為派鎮注入了活力。

10年前,阿旺晉美從部隊退伍回家。看著熱起來的旅遊業,他放棄去林芝工作的機會,自己投資40萬元,又從銀行貸了8萬元無息貸款,將自家的房屋翻修一新,辦起了家庭旅館。佔地2000多平方米的家庭旅館僅床位就有60個,同時還為遊客提供停車、餐飲、娛樂等服務。家庭旅館年收入20多萬元,年接待旅客1000多人次。

近年來,隨著機場、公路的開通,米林縣交通運輸條件更為便利。依託本地優美的環境、豐富的資源,米林制定了“旅遊興縣、實幹立縣、産業融合、富民強縣”的發展戰略,按照“一帶三區一基地”的戰略規劃,大力推進旅遊、藏醫藥、現代農業和商貿物流四大産業體系建設,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增加了活力。

索松村由索松、吞白兩個自然村組成,共114戶413人。旅遊業是當地群眾的重要收入來源,村民參與旅遊業的積極性很高。全村現有家庭旅館28家,床位1000余個,鄉村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潛力巨大。村民德吉旺姆利用江邊閒置的舊村落,2017年帶領村民集體入股,開辦了“藏家樂”——公尊德姆農莊,並從外地聘請業務經理、廚師。僅今年3月林芝市桃花節期間,農莊就實現收入8萬多元,增收前景廣闊。

才旺尼瑪介紹,目前,全縣正著力打造全域全時旅遊,以建設具有“濃郁西藏風情、高原藥洲特色”的休閒度假勝地、遊客進藏“最佳適應地和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加大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面提升旅遊服務和品質。全縣各族群眾通過參與旅遊服務,收入明顯增加,2017年農牧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5800多元,形成了各族群眾廣泛參與、共用收益奔小康的“米林全域旅遊模式”。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21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