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城市群的發展在我國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城市群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主要載體,是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大勢所趨。致公黨中央“2018中國發展論壇”以“新時代新理念引領城市群發展”為主題,對於在新常態下深入研究我國城市群發展,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推進大中小城市發展和小城鎮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是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落到實處,力爭“提出更多有價值、有分量的意見和建議”的有效舉措。
金秋時節,天朗氣清,貫穿南北的京杭大運河水浩浩湯湯,靜默地注視著兩岸城市的風景變幻。
此刻,位於運河北起點的北京市通州區迎來收穫的時刻——10月27日至28日,由致公黨中央和北京市政協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發展論壇”在這裡舉行。此次論壇的主題為“新時代新理念引領城市群發展”,來自各地的業內專家學者齊聚運河之畔,把脈未來我國城市群的發展,為高品質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中國樣本”探索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致公黨中國發展論壇自2007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了11屆,得到了相關省市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每一屆都選取當下有關城市發展進程中面臨的重大議題進行探討,已成為致公黨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發揮自身優勢的一個重要平臺和品牌。
新要求:
破解“城市群病”
實現可持續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區域協調發展是世界發展的趨勢,也是我國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中,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空間組織形式。
“城市群的形成促進了城市間要素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基礎設施對接、産業關聯配套、公共服務均等,充分發揮城市群的規模效應、集聚效應和協同效應,將會實現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開幕式上,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蔣作君表示。
當前,城市群正在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形態,在我國城鎮化頂層設計中,城市群具有戰略引領的地位。伴隨著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我國城市群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截至2016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7.4%,規劃建設城市群19個,覆蓋中國主要人口集聚區域。城市群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作用也在日益彰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5.2%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3.0%的人口,創造了39.4%的國內生産總值,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臺。
不過,在城市群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下,“城市群病”也開始在各地顯現,擴容貪大、同質競爭、拔苗助長等現象尤為突出。如何在破解我國“城市群病”、打造高品質城市群的“中國樣本”,是新時代對我國城市群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這是舉辦此次論壇的題中要義。對此,論壇提出以下觀點———
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改革創新、依法治理,由注重追求經濟産出向注重追求經濟、社會、環境以及人的全面發展轉變;
要充分認識、遵循城市發展規律,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科學規劃城市群發展藍圖,人口疏導與産業結構調整並舉,明確區域間功能分工和定位,由注重追求數量擴張向注重追求品質提升轉變;
要以統籌發展為目標,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為龍頭,強調城市開放體系,解決資源約束問題,形成若干用地少、就業多、要素集聚能力強、人口分佈合理、産業特色與優勢互補的新城市群,由注重追求“大城市自我發展”向注重追求“大中小城市協同和城鄉融合發展轉變”。
與會嘉賓認為,協同效應是一種“1+1〉2”的效應,是將隱性資源激活、協同各方共同發力的能量釋放過程。與産業轉移相比,它的釋放點更多、可拓展的領域和切入的空間更大。如何整合排列、優化佈局?在這方面,處於新的歷史機遇期的城市群發展將大有文章可做。
新方向:
創新是第一動力
帶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目前,公認的國外世界級城市群有5個,包括以紐約為首位核心城市的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為首位核心城市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東京為首位核心城市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倫敦為首位核心城市的英倫城市群、以巴黎為首位核心城市的歐洲西北部城市群。這些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經驗表明,高品質發展的城市群可以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帶動整個經濟高品質發展。
經濟向高品質發展,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判斷。如何讓我國的城市群發揮出提升、帶動的作用?這也是本次論壇探討的焦點之一。
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曹鴻鳴認為,要多維創新,激發城市群發展新動能。“通過創新産業融合,培育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促進城市群生成與發展;創新科學技術,結合産業發展和人才支撐,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創新體制機制,協調城市群各類發展主體。”
致公黨員、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程鵬在發言中表示,發展數字化城市是破解城市發展難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的一項重要舉措。“構建數字城市的出發點,是通過對空間大數據、位置大數據及各種大數據的獲取、管理及分析,輔助決策者在城市規劃、交通、經濟發展等領域做出科學決策。隨著數據源日益增多,分析演算法日益精進,城市數字化程度會越來越高。從而進一步發展成為以數據為中心,集數據採集、分析及反饋控制于一體的智慧城市。”
致公黨安徽省委會副主委朱新中認為,人工智慧已成為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産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在城市群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長三角地區人工智慧科學研究處於全國一流水準,已經擁有堅實的人工智慧産業基礎,但也存在短板和問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夠,高端領軍人才少,因此要加強規劃指導和統籌協調,要建立健全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合作機制,對該區域內城市分別制定的人工智慧規劃進統籌協調,明確目標、聚焦方向、整合資源,形成戰略整體和發展體系。通過規劃統籌,以全國人工智慧産業的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以突破産業技術瓶頸、打造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推進長三角地區人工智慧産業快速發展。”
與會嘉賓認為,創新是引領我國城市群發展的第一動力。要緊緊把握新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人才充足、設施良好等資源稟賦,繼續建設和優化具有先進水準的智慧化、高速化的交通與資訊網路,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公共服務體系,在城市群內促進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産業化應用示範,不斷提高科技資源的“濃度”、創新生態的“豐度”、經濟活動的“密度”,以科技創新帶動體制機制創新,從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新亮點:
鍛造“一核兩翼”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記者注意到,無論是當天的發言互動環節,還是在收錄了諸多專家觀點的論文冊中,京津冀協同發展、“一核兩翼”被提及的次數最多,可以説是本次論壇的一大亮點。
什麼是“一核兩翼”?
2017年9月13日通過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下簡稱《北京總規》)明確了“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空間格局。其中,“一核”是指包括首都功能核心區在內的北京中心城區,“兩翼”是指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
自此,鍛造“一核兩翼”、實現“兩翼齊飛”新格局,成為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的必然要求。
當然,這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也給那些有準備、有抱負的人們施展才華的機會。致公黨北京市委會便是其中一個。
從2017年起,致公黨北京市委準確把握時機,對北京新兩翼的發展持續進行了深度調研,形成了《以設計産業為核心打造城市副中心標誌性産業集群》和《城市生成與發展研究報告之雄安新區數字創意小鎮概念設計》兩份研究報告,分別指向通州和雄安的未來規劃。
致公黨北京市委會主委閆傲霜是課題組的組織者和帶頭人。她曾作為市長指定聯繫人,組織了北京從2010年開始申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設計之都”的相關工作,之後又負責推動“設計之都”規劃建設。“設計是有生命力的。國外專家評價一個城市,不是看有多少鋼筋水泥,而是看市民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的參與度有多高?有多少市民享受到了收益?是否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就業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閆傲霜這樣説道,“我從中深刻體會到北京設計産業發展的特徵以及資訊文明時代城市生成與發展對創意經濟的強烈需求。面對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建設,我們需要回歸到對人的關注,以人的需求和尺度去思考城市功能構成和城市形態,從而吸引有智慧的人群聚集,最終展現城市的活力。”為此,閆傲霜提出,創意經濟將成為城市生成和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她看來,作為北京發展的新兩翼的未來之城,數字技術為城市規劃提供了更多科學選擇。“數字城市先行模擬,可預判城市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平臺資訊也根據現實城市的動態變化,將最優的解決方案反饋到現實城市……醫療、教育、商業、建設所有場景都應根植對人們生活、生産的理解,都從創意中來。而所有創意都可以找到落地通州和雄安的場景。所有創意與場景都結合到一起,就可以形成産業……”
黃璞來自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是負責雄安新區分課題小組的一員。從事建築設計行業20多年,黃璞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改革開放後,為了快速發展經濟,創造更多社會財富,很多項目在趕工期、拼速度,城市建設更多的是構成邏輯,不考慮或者説來不及考慮內在邏輯的問題,這也是“大城市病”的“病因”之一。“現在中央提出從‘高速’向‘高品質’發展,我認為這個很及時,很有必要。”黃璞説,“什麼是城市生成?”為了讓記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黃璞舉了一個例子,“就像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他的肌肉、骨骼、器官是一點點長起來的,有自己的邏輯的,最後長成一個和諧的生命體。雄安也是如此,從一張白紙建一座新城,這就需要探索它的內生動力是什麼。這對我們的課題組提出了挑戰。”
在一次次的頭腦風暴後,黃璞所在的課題組提出了一系列新名詞:打造自然友好的多層次、一體化空間;回歸人的尺度的街道場所;職住平衡、功能複合的“第九類用地”;“一公里指狀城市厚度、三公里生態斑塊鑲嵌、五公里城鎮生成邊界”的創新規劃格局……“未來的雄安新區不是技術的疊加利用,而是以人的需求為根本來重新架構。”黃璞説,技術永遠是發展的,不變的是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中對文化的傳承,還有科學和藝術的高度融合,它們帶來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更和諧完美的關係。“我想,這也是雄安在未來發展中應該注意的最核心的問題。”
雄安新區的設立著眼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推動高品質發展方面成為全國的一個樣板,這同樣也是通州區未來的發展目標。論壇開幕式上,中共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趙磊指出,城市副中心將堅持“副中心品質”,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與雄安新區一起,加快構築起首都發展的新兩翼,共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共同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中國樣本。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在發言中表示,“兩翼”應形成差異發展、特色突出、兩翼齊飛的新格局。他認為,“兩翼”需要共同牽起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一“牛鼻子”,共擔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的歷史重任。“就功能分工而言,通州區是服務翼,雄安新區主要是科創翼。建設以科技創新為主導是雄安新區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通州區則應大力發展提升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利用區位優勢培育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努力打造成提供高品質服務的一翼。差異化的特色發展,將有利於優化首都功能分佈,起到加速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作用。”
京津冀協同發展絕不僅僅是北京的産業轉移以及北京的功能向外部擴散。助力首都,才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涵。通州和雄安新區,北京新兩翼的建設,是對首都功能的完善和補充。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工程師楊明在發言中指出,北京要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發揮好“一核”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半徑50公里左右的北京及周邊地區,加強跨界發展協作和共同管控,促進融合發展;在半徑150公里左右的平原地區,是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區域,重點抓好雄安新區等對非首都功能的承接工作,推動京津冀中部核心功能區聯動一體發展;在更大的京津冀區域,要以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建立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各類城市分工有序的網路化城鎮體系。”
……
論壇上,對於京津冀發展的研究,各位專家學者的角度各不相同,觀點各有所長,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一核兩翼”規劃建設遵循首都城市功能空間佈局的一般規律,著眼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首都城市功能結構、提升首都功能、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創造性地進行城市功能空間佈局,必將推動新發展理念在京津冀地區形成生動實踐。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武漢城市圈、海西城市群、臨港産業集群、中原城市群……大大小小的城市群都在此次論壇中“亮相”,有的是新的城區在拔地而起,有的是原有的城市群面臨著改造升級,但無論是何種形態,新時代的城市群發展都肩負著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歷史使命。與會嘉賓的共識是,全面落實中共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上的講話精神,提高新型城鎮化水準,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是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論壇已閉幕,但留給大家的思考和探索依然繼續。這些肩負新使命、新任務的城市建設者們、建議者,將繼續研究和破解我國城市群發展中遇到的難點和挑戰,為促進我國城市群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