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協十二屆四次常委會議近日在濟南召開,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展開專題議政。
“會議議程第一項是‘觀看《凝心聚力促振興》專題片’,這還是頭回遇到,挺期待的。”兩屆省政協常委王成利感覺到這次會議不一般。
到了下午兩點半,會議預定開幕的時間,會場燈光暗了下來,螢幕上開始播放專題片。16分鐘的專題片詳細介紹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大背景、新要求和山東省政協前期調研的過程。此中也可一窺省政協為專題議政和建議案起草傾注的大量心血。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共中央交給山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光榮使命,省政協把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作為今年履職的重頭戲。無論是深入基層搞“微調研”,還是製作協商議政專題片,種種創新使整個議政過程更為務實、立體、高效,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凝聚了更強合力。
就本次專題議政,省政協主席付志方要求,注意掌握先進典型,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7月下旬,省政協成立調研組,正式啟動調研。8月,先是與省有關部門座談交流,之後赴福建、浙江實地考察,接著就在省內深入調研。
在省內調研期間,副主席韓金峰帶領調研組深入德州、棗莊、菏澤等市,聚齊市縣鄉三級負責人、駐村“第一書記”、農村致富帶頭人座談交流,共同搜尋政策落地難點,商量改進辦法。同期,17個地市政協開展了協同調研,並提交調研報告。
與集中調研工作同步,調研組赴淄博、東營、壽光、高青等市縣開展了“微調研”:調研“小分隊”2至3人一組,不打招呼,直接走村入戶,與村幹部、企業和合作組織負責人及農民面對面“拉家常”。
調研過程中,調研組走訪鄉村近百個,收集彙報材料數百篇,組織召開各類會議30多次,每位調研組成員都獨立撰寫心得體會。一系列深查細訪的調查研究讓調研組找到了“鎖”的位置,但“鑰匙”在哪?省派駐村“第一書記”長期奮戰在鄉村工作一線,其意見和建議自有獨到之處。9月21日,省政協專門召開“駐村第一書記座談會”,邀請9名“第一書記”暢聊基層工作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建議,收集到滿滿幹貨。
“老百姓需要的就是科技工作者要研究的。群眾做不到的,就是科技工作者要解決的……”“第一書記”吳家強的一席話,讓調研組關於科技服務推廣體系方面的建議思路更開闊了。
此外,省政協“民聲連線”和共青團山東省委聯合開展了“青年智庫·為我省鄉村振興建言獻策”等一系列活動,匯聚意見建議1790余條,創了同類活動之最。
在起草建議案的過程中,調研組反覆論證、細緻甄別,力求每條建議合理可行,成為“實貨”“幹貨”,調研組不局限于提建議,還總結了山東鄉村振興工作中的14個成功模式,作為建議案的附件一併提交,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更直接、更精準的依據。
好內容需要好形式呈現,省政協製作了協商議政專題片,包括“中央有號召”“農民有期盼”“政協有擔當”三個板塊,堅持把鏡頭對準基層一線,把話筒交給百姓群眾。
以專題片的形式來為常委議政建言“暖場”,起到了很好的“預熱”效果。在分組討論和私下交流中,專題片成了常委們熱議的話題。“我們説的理論多,肖書記您是幹實際工作的,講一講吧。”列席第九組討論的濟南長清馬套村黨支部書記肖舒榮因村子被建議案附件提及、在專題片中出鏡,成為這次會議的“紅人”。
如果説增設專題片是會議最顯性的創新點的話,那還有一個隱性變化。出於提高分組討論效果的目的,上次省政協常委會議在不延長會期的情況下增加了分組討論時間,這次常委會議則在橫向上做文章,增加了一個討論組,讓更多的常委發表意見,討論問題更充分更深入。
“我是省政協常委董方軍,我想問的問題前面的委員已經幫我問了。”在互動交流環節,省政協常委董方軍第五個“搶”過話筒,且上來就表示不提問,“想説説心酸事”。作為山東沂源沂河源田園綜合體的實踐者和建設者,也是工商資本下鄉的踐行者,董方軍深有感觸:“工商資本下鄉實在是太難了!遇到很多問題,太需要政策和各部門的支援。”
“你的項目在哪個縣?”“你自己投資一部分?是基金性質吧?”……在聽完董方軍的介紹後,到會的副省長于國安當即詢問相關情況,並表示山東力爭打造最好的營商環境,“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有機會我和幾個相關部門去看看你的項目,有什麼問題我們幫你解決。”
“交流得很好,互動也很有效。會後,省政協委員聯絡委員會把董方軍委員項目的情況和聯繫方式報給於省長。”付志方隨即作出安排。
“農村的事,是大家的事。老鄉的期盼,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常委們除了簡短、務實、高效地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專題議政,充實完善建議案,還審議通過了《增設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的決定》,為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助力“齊魯樣板”打造強化了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