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是中國真正提出比較完備的近代工業化方案的人之一,他的近代工業化方案集中體現于他所倡言的“棉鐵主義”,即主張著重發展棉業和鐵業。這種主張依據的是中國當時的特殊國情,這首先是實業救國的需要和考慮,其次帶有明顯的地方主義色彩,注重從南通地區性工業化做起。
在張謇看來,發展實業,實現中國的工業化,必須要有輕重緩急,要區分重點或主導部門。同其他工業門類相比,棉紡織和鋼鐵這兩大部門最重要,需要優先予以發展。“實業以振興棉業之紡織為內維,擴充礦業之煤鐵為外境”,這兩項實業發展了,就能掌控經濟的要害與全局。
張謇認為,在工業化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實現富民的産業就是最值得發展和推廣的産業。比如棉紡業是勞動密集型産業,能給底層人群帶來大量的工作機會。由此可看到,張謇提倡“棉鐵主義”的一層深意是這兩大産業尤其棉業乃是關乎百姓特別是廣大農民能否儘快脫貧致富的生計性産業,所以在工業化中必須優先得到發展。
儘管張謇“棉鐵主義”的工業化方案是在同西方列強“商戰”的過程中産生的,具有強烈的經濟民族主義色彩,但他的思想體系並不排外,相反卻具有明顯的面向世界的“開放主義”思想。在他看來,發展棉、鐵産業,振興貧弱的中國經濟,“非用開放主義,無可措手”,必須實行更加積極的門戶開放政策,做到“以興實業以為挽救貧弱之方,又以開放門戶,利用外資,為振興實業之計”。
張謇以“棉鐵主義”為核心的近代工業化方案,對後人的啟迪是廣泛而深刻的:
第一,必須看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特殊性,對於西方工業化的經驗,我們要有所選擇地“因襲”和有所斟酌地“規撫”,實現兼具中西之長的“創獲”。第二,在工業化的任何階段,都必須抓住重點,不能沒有輕重緩急地搞工業建設。在當今時代條件下,我們則必須以創新為先導,實現高水準的新型工業化。第三,工業化必須“以人為本”,促進更全面均衡的社會發展。第四,工業化必須堅持全方位開放,在全球化、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促進國際合作與自由貿易,走全球化大市場之路。
在振興實業、發展經濟,實現中國的工業化及現代化過程中,我們需要認真汲取張謇的智慧和主張,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化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係華中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