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通11月11日電 (記者 楊程晨)推進混改、信用評級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于11日在江蘇南通閉幕的一場研討會上,多位中國企業家就民營經濟下一階段的復蘇建言獻策。
中央和多部委近期針對民營經濟密集發聲及出臺相關政策,讓多位與會企業家明顯感受到,這對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起到了緩解和提振作用,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就非公經濟作出的系列重要論述,讓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説,近年來部分政策的出臺略顯著急,沒有充分考慮到緩衝地帶的問題,加之輿論聲中曾出現一些奇談怪論,讓市場預期變得迷茫。當中國經濟進入新時期,一定的振蕩屬正常現象,中央密集發聲對穩定市場信心很及時。民營經濟不僅不能“離場”,還需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南存輝提出兩點建議,首先是持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國企、民企深入合作。明確國有資産管理主要資本保值升值定位,在特大型、較長期的項目中待條件成熟引入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探索“國民共進”、實現良性發展。
而在市場競爭性強的領域,因民企市場反應靈敏、決策響應速度快且股權激勵機制到位等特點,明確所推進的混改項目由民企控股或主導運營。
其次,在金融支援方面,信用評級取消按所有制性質設定的評估要素,一律按企業實際經營狀況進行客觀、公正、公平地評定,建立和完善相關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
對於民營經濟在接下來一個時期所面臨局面,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持“謹慎樂觀”態度。他指出,民營經濟向好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合力,相應政策還需進一步落實到位。政府有關部門亟待提升專業能力,運用資源的方式應更加高效、經濟,尤其是要擺脫過去粗暴的“一刀切”模式,以健康、積極、專業的方法激發企業的創新能量。
不論是面對自身轉型之困還是外部環境壓力,中國的民營企業需調整心態、保持定力。劉東華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提到,民營企業家還要學會發聲、善於建言,把理性的、有建設性的意見通過有效渠道予以表達,推動營商環境的優化。
在這場以江蘇知名企業家張謇為探討對象的論壇上,有企業家以這位中國近代工業化代表人物的辦廠經驗為例表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及加快建立現代化的企業制度,是當下中國民營企業的緊迫任務。
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説,從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來看,履行社會責任是長期高效的投資,能優化企業生態圈,從而使企業在長期競爭中保持優勢。
在他看來,亟待加快建立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包含現代企業制度、企業黨建和社會責任三個面向。它既保留現代企業制度的長處,又兼顧企業與社會、國家利益的一致性,是適合國情的中國式企業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