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北京入秋後首個持續時間長的重污染天氣,進入第三天。
這天上午,北京市政協落實京津冀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措施,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建設協商懇談會,正按年度協商計劃如期進行。只是沒想到,窗外灰沉沉的霧霾,倒為會議主題增添了“鮮明”注腳。
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堅戰之一,藍天保衛戰又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空氣污染防治是多年來黨和國家持續推進的一項工作,在各方努力下不斷取得成效,老百姓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感受。作為協商懇談會的主持人,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認為,大氣污染防治問題需要長期努力,不會一蹴而就,當前取得成就和好轉的同時還要看到仍然有需要繼續深入解決的問題。北京地區的空氣污染是一個區域性問題,京津冀三地之間相互影響,需要整個區域之間的聯防聯控聯治,大氣污染防治淺層次的問題解決之後,將會進入一個新的更加艱巨的階段,即要把生態環保理念進一步“前置”,並體現在三地産業規劃、科技創新等方面。
環境問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近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不斷把環境問題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去抓,北京市政協也把空氣治理作為一個重要履職領域,進行了“連續劇”式地持續跟蹤性建言。根據今年年初北京市委下達的《北京市政協2018年協商計劃》和北京市政協2018年工作要點,北京市政協繼續落題“落實京津冀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措施,加強重污染應對機制建設”開展專題協商。建言視角從最初的北京本地如何做,到京津冀三地相互之間聯防聯控聯治,再到此次如何共同應對重污染天氣,北京市政協及政協委員們在坦誠的協商建言中,保持著對“藍天保衛戰”良策持續而深入地探尋。
協商背景
全面“走出去”真正“沉下來”
根據年初北京市委下達的《北京市政協2018年協商計劃》和北京市政協2018年工作要點,北京市政協今年圍繞“落實京津冀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措施,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建設”開展專題協商,在開展協商前,城建環保委組織委員就此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協商調研活動。
為了給協商懇談打下紮實的基礎,城建環保委組建了由部分環保、氣象等相關專業委員組成的調研組,制定調研工作方案,收集國家和北京市層面關於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相關政策、法規、文件,以及城建環保委歷年來開展的相關調研和民主監督的成果,作為調研的基礎性資料。
6月份以來,調研組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調研協商活動:
與北京市環保局就當前本市的大氣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氣應對等情況進行了交流;
走訪了北京市氣象局,就氣象預報、重污染天氣會商預警等工作進行了座談;
召開情況通報會,聽取市環保局和氣象局關於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和空氣重污染應對工作情況的介紹;
組織委員到中國環境監測中心參觀了國家大氣監測網顆粒物稱重中心、二噁英監測實驗室、大氣環境監測實驗室和環境品質會商演示廳,了解了大氣污染監測的最新技術和科研成果;
就當前突出的過境貨車尾氣排放問題,視察了延慶區張山營進京綜合檢查站尾氣排放檢測工作;
就煤改氣、煤改電問題視察了延慶區兩個村的煤改清潔能源工程實施情況;
赴津冀兩地調研,與河北省發改委、環保廳、氣象局等部門進行了座談,視察了華電石家莊裕華熱電有限公司燃煤鍋爐機組脫硝工程和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環境監測技術及設備開發等情況;
與天津市發改委、氣象局、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等相關部門進行了工作交流,深入了解兩地在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方面所做的工作情況,就三地一些共性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
參加全國政協人資環委于7月16日召開的大氣污染問題座談會。會上,李偉副主席介紹了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並圍繞區域聯防聯控聯治工作與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等國家部委和津冀兩地政協和環保部門進行了交流;
吉林主席在8月21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三次常委會議上,代表京津冀三地政協就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作專題發言。
協商特點
既有“全面”,又有“聚焦”
一是全面了解情況。既注意了解北京市的自身工作情況,又較為全面地了解國家層面和津冀兩地的情況;既針對某一項重點工作開展調研,又注意了解全局性的制度設計和政策措施。
二是調研工作節奏快,時間安排緊湊。調研歷時兩個多月的時間,先後組織各種活動9次,參加人數為165人次。每次調研針對性都比較強,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深入一線,沉下身子,了解實際情況。
三是既注重委員參與的廣泛性,又注重發揮專業委員的優勢和作用。由於課題專業性比較強,調研組中的骨幹核心委員,兼顧單位工作和委員履職,全程參加活動,發揮專業優勢,帶頭髮表意見,促進了調研工作的深入開展。
核心觀點
“三人四足”,仍需在“聯”字上下大功夫
通過前期調研,委員們認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主戰場。近年來,京津冀三地協同作戰、持續發力、攻堅克難,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區域空氣品質明顯改善。2017年,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今年1-9月,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為5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其中,北京市50微克/立方米,天津市46微克/立方米,河北省51微克/立方米。三地人民群眾越來越深切感受到,藍天白雲增多了,空氣更加清新了,獲得感、幸福感逐步增強。
同時也要看到,打贏藍天保衛戰是一場硬仗、苦仗,而且隨著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治污減排邊際效益遞減、末端治理減排空間越來越窄,治理難度越來越大。委員們通過前期調研,了解到當前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防治制度體系和標準體系還不健全,跨區域污染管控缺少強有力的制度支撐,三地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還不統一。二是區域産業、能源、運輸結構亟待優化,歷史形成的偏重的産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公路運輸為主的交通結構尚未根本改變。三是機動車污染防治、重點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和散燒煤治理成為區域聯防聯控聯治的難點。四是環境監管力量不足,部分基層環保執法力量薄弱,執法力度不夠。因此,仍需要從頂層設計、體制機制、法律保障、技術支撐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久久為功。
通過對前期調研形成的意見進行匯總,委員們提出: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制定區域大氣環境的重大政策措施,進一步強化大氣污染系統治理理念,重視大氣污染與水污染、土壤污染的協同治理。二是進一步推動區域治理。一方面要結合經濟社會和民生發展與環境容量的綜合平衡,儘快研究確定區域産業佈局規劃,劃定區域未來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邊界;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全力削減區域煤炭消費,優化調整京津冀區域貨物運輸結構,加快推進公路柴油運輸向鐵路軌道運輸轉變。三是強化科技支撐作用,推進數據資訊的共用應用,不斷提升治理水準。四是加強制度機制保障,加快推動區域立法,加強區域聯合執法。
協商一
持續優化産業佈局,見效慢但管長遠
協商要言之有物,需要紮實的調研支撐。
事物的發展總是動態的,問題的演化也不例外。儘管關注是持續的,但協商懇談會前,北京市政協城建環保委還是利用半年時間,組織委員開展了一系列協商調研活動,看看經過這幾年各方的努力,藍天保衛戰進入新的階段,問題在哪,掣肘在何處。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崔鐵寧委員已經不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協商建言,“北京市政協每年都把大氣污染治理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城建環保委更是組織委員做了大量調研。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不僅是本地區的問題,對全國來説也是意義重大。數據顯示,空氣污染中工業源排放佔67%,因此治理重點還是要放在産業結構的升級和佈局的優化上。”
崔鐵寧特別提出,京津冀地區的産業問題,重點在河北。要在人才和科技領域,通過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促進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的契機,對三地進行産業結構佈局的持續優化。“産業調整對大氣污染治理的影響見效相對較慢,但是治本。需要京津冀三地統一思想,堅持不懈地統籌推進。”
在近年來的“藍天保衛戰”中,為了藍天白雲,我們時常能看到“不惜一切代價”這樣的字眼。如今北京全年霧霾天數與最嚴重的2013年相比,已經有了大幅下降。在感謝有關部門的魄力和勇氣的同時,也有與會者提出在環保政策上確保嚴格執法的同時避免“一刀切”。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曉霞就是其中之一,她説,産業的調整和優化,勢必涉及具體企業,調整需要産業負面清單更加細化,儘量避免“一刀切”。
因為本職工作的原因,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大氣污染防治研究所副研究員邵霞也沒少在京津冀三地跑調研,針對産業和企業的問題她解釋得更加清楚:“一些被淘汰的落後産業和工藝在北京已經沒有了,但在河北和天津還存在和大量使用。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大多數企業並沒有自主的環保意識,在生産過程中對廢棄物的排放都沒有收集過濾的環節,需要對排放進行統一管控,提出統一要求。”與此同時,邵霞也認同,在實際檢測過程中,我國的工業污染治理還有一些技術上的不成熟,有些行業當前根本沒有有效的治理技術,在技術路線的研究上需要進一步加大力量。因此對企業來説,因為技術不成熟原因形成的環保問題,不要關停了之“一刀切”,要有針對性地指導企業開展污染治理。
協商二
推動大貨車“公路轉鐵路”
在對大氣污染的“貢獻”表中,汽車尾氣排放不容小覷。
“近年來我們著力在做的一件事是,推進公路運輸轉鐵路運輸(簡稱“公轉鐵”)。2017年北京過境大貨車僅運煤車輛就由每天6000到7000輛下降到了3000多輛,對空氣污染和交通壓力都有一定緩解。”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周揚勝表示,當前運輸結構調整優化被作為一種新的大氣污染防治的方向進行研究,主要是減少公路運輸,提高鐵路和水路的運輸比率。
“公轉鐵”啟動後效果明顯,但京津冀區域內,唐山的煤炭消費是重頭,這部分運力由鄂爾多斯過北京延慶到唐山,還是以公路為主。委員們認為現在管控的難點是不精準,應該加大調研力度,看看如果公路轉鐵路是不是能承受。
同樣還有委員身份的周揚勝從政協委員建言角度建議,發展綠色運輸體系,源頭是關鍵,大貨車排放要合格,國家主管部門要加大對新車出廠的抽查。同時在産業結構調整和佈局上,要規劃先行,將重化工行業臨近港口,儘量減少公路運輸距離。
在北京市美臣保理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黃軼委員看來,公路轉鐵路確實解決了一部分大貨車的尾氣排放問題,但總體上京津冀協同治理機動車尾氣的問題,還存在管理標準辦法有差異、統一管理難以實現的問題。他建議,針對該問題統一立法,制定專門的規範性文件,引領規則標準的統一制定,最後要實現京津冀三地資訊數據的互聯互通。
協商三
藍天保衛戰,沒有誰是局外人
人民群眾對藍天保衛戰的關注,來自於對空氣這一寶貴公共資源的珍惜。因為空氣是每一個人的必需品,從某種意義上,藍天保衛戰中沒有局外人。這也是協商現場的聲音之一。
在寶貴的協商時間中,崔鐵寧用了大半“篇幅”在談“全民共治”局面的打造。她認為,現在是政府管控為主,企業及公民責任和擔當則有缺位。要強化獎懲手段,層層傳導壓力,強化企業責任和公眾責任,同時充分調動和發揮民間環保組織和專業協會的積極參與,賦予他們一定監督職責,加強宣傳舉報獎勵的行為,真正營造起全民共治的積極氛圍。
“北京的空氣污染大多是侵入性,重點要幫助河北解決問題。”環保達人廖理純委員因為常年堅持義務綠化,被評為“北京榜樣”。從綠化的角度,廖理純認為,有排放只要能吸收也可以起到一定緩解作用。根據測算,種植一畝樹林一年能吸附50公斤二氧化硫,建議繼續加強京津冀地區綠化程度,種植能吸收空氣中危害健康物質的植物品種,同時可以考慮要求排放企業對自身行為進行綠化的補償。
北京市豐台區工商聯副主席王雙林提出,環保部門要繼續嚴格執法,但更要注重強調通過市場、法律等手段倒逼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加強技術創新。“建議三地環保部門要聯動執法,對城鄉接合部加大執法力度,形成高壓態勢,同時對空氣重污染預警的防治力度要統一,減緩區域性重污染的擴散速度。”
回應一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周揚勝:
在京津冀地區的藍天保衛戰中,河北的確淘汰和減少了一些産能。現在北京已經沒有煤炭相關行業,河北的唐鋼邯鋼搬遷也在計劃之中,但仍在河北省內,因此産業的佈局和調整才是更深層次的矛盾。如果深層次問題不解決,只是一味地繼續減少産能,協調起來就有難度,畢竟各個地方都有發展生産生活的需要。近幾年來,北京全年霧霾天數平均55天,再減下去難度很大,到底繼續在哪些方面發力,需要深入研究。我們現在是瞄準大貨車排氣排放,未來要瞄準機動車。大貨車方面公路轉鐵路有成本問題,私家車方面力推電動車但存在續航里程的問題,所以深入研究這個課題非常有意義。
回應二
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董事長黃桂章:
鐵路總公司在落實“公轉鐵”上,尤其是煤炭調配中做了很多工作,事實證明也能夠適應這樣的變化。最近國家發改委讓我們牽頭建立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對京津冀區域內的煤炭供需關係摸清楚,實現精準調配。兩個問題需要注意:現在政府主導的“公轉鐵”指令性行為,要逐步轉變為市場行為,很多大企業本身沒有鐵路專線,如果強行轉為鐵路會增加運輸成本;另一個是産業佈局的改變,鐵路線路的優化佈局如何與之相適應,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回應三
北京市氣象局局長姚學祥:
大氣污染防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在精細化管理上還非常欠缺。大氣污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戰略和戰術都要有一定改變,不能是不惜一切代價的階段了,既要重視重污染天氣又要重視常態化,需要全民行動。關於協同問題,各地思想有待進一步統一,長遠角度不只是執法問題,而要有更高的視角去統籌。同時大氣污染還面臨一些新問題,比如北京新機場正好在污染帶裏,未來的機場運營情況要提前介入研究;比如臭氧問題,其他污染物在下降,可臭氧污染開始嚴重起來。臭氧的形成和消減非常難,但臭氧的健康預防非常簡單,公民意識提高一下就非常有效,不一定非要消減不可。在新的階段,要加強第三方評估,加強治理可信度的同時,加大力度實現京津冀三地有關數據的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