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市政協召開的主席會聽取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專科醫聯體建設”調研情況與建議報告。會前,主席會議成員和部分委員到同仁醫院視察北京市眼科專科醫聯體建設情況。市衛計委主任雷海潮向市政協委員們通報北京推進專科醫聯體建設情況時介紹説:北京已建8個專業20多個專科醫聯體,近一年來北京市三級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較上一年減少7.2%,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診療人次累計增幅達30%。市政協委員們建議,建立完善統一的衛生資訊化平臺,推動醫療資訊互通共用。
訪現場 從1.2萬到20多人的分級診療
“這位患者眼球被鐵塊擊中,我們進行了縫合,但是患者眼壓還是上不來……”昨天下午,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和部分委員來到了北京同仁醫院眼科遠端會診中心,正趕上同仁醫院與張家口市第四醫院進行遠端會診,兩地的眼科大夫通過螢幕共同查看患者的彩超等影像資料,商討治療方案。
同仁醫院于2017年12月25日牽頭成立了眼科專科醫聯體,成員單位包括北京地區、京津冀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在內的31家醫院,其中北京市內的醫院有24家。
“效果是顯著的!”同仁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魏文斌介紹説,建立專科醫聯體後,張家口市第四醫院急診人次增長了23.8%,手術例次增加了29.4%,今年春節期間通過遠端開展疑難病例會診21例。
在北京市內專科醫聯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與順義區基地醫院空港醫院和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的專科醫聯體,截至目前共為1.2萬多人進行了眼科篩查,篩查出近2500名眼底異常患者,包括糖尿病眼底出血、老年性黃斑變性等較為嚴重的疾病類型,其中1500名患者由社區醫院通過醫聯體通道轉診至空港醫院,700多名患者在空港醫院就診,20多個疑難雜症轉診到了同仁醫院治理。從1.2萬人到20人,初步實現了醫聯體促進分級診療的作用。
今年預計眼科專科醫聯體成員單位將增加到60多個。開展專科醫聯體建設以來,同仁醫院門診量已經下降了10%。
聽進展 北京已建8個專科醫聯體
市衛計委主任雷海潮向市政協委員們通報了北京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專科醫聯體建設的情況。
雷海潮介紹,2017年4月北京市開展醫藥分開綜合試點改革以來,全市醫藥費用僅增長5.7%左右,是2000年以來費用增幅的最低期,各級醫療機構功能和效率出現可喜變化,住院服務更多向三級醫院集中,門急診患者則向基層分流。
2017年8月北京市啟動了8個專科醫聯體建設,包括央屬和部隊醫院在內的30家三級醫院參與,牽頭醫院相關專科預留30%的專家號源給合作醫院,用於轉診疑難危重病患者,截至2018年8月底,北京市共建立起8個專業20多個專科醫聯體,涵蓋120家二級、三級醫院,專科醫聯體內下轉患者2022人次,上轉患者1673人次,牽頭醫院派到合作醫院專家2243人次。
下一步,要提升合作醫院專科能力。引導牽頭醫院加大力度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完善財政補助政策,給下沉優質醫療資源的公立醫院相應財政補助,配合實施緊密型醫聯體內醫保總額付費制度,引導節約增效行為。完善醫保報銷政策,對專科醫聯體內雙向轉診的患者研究制定醫保報銷相關政策,例如專科醫聯體內雙向轉診患者連續計算起付線、不受醫保定點醫院的制約等。
提建議 建立統一的衛生資訊化平臺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專科醫聯體建設”是市委交辦市政協的重點協商議題,市政協教文衛體委自今年3月至10月開展專題調研,形成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專科醫聯體建設”調研情況與建議報告,提出了6方面14條建議。
在政策支援方面,委員們建議加強頂層設計,發揮各專科疾病學會在專科醫聯體建設中的規範指導作用,統一制定專科疾病臨床診療規範或指南,適時擴大專科醫聯體建設範圍,增加中醫、精神心理、檢驗等專科。
在專科醫聯體建設模式方面,委員們建議,建立利益共用機制,鼓勵各專科醫聯體進行大膽嘗試,好做法試點論證後進行推廣。強化專科醫聯體內部管理,增強核心醫院引領統管作用。
在深化醫保改革方面,委員們建議簡化醫保轉診報銷手續,探索建立全市“三醫聯動”數據共用平臺。完善電子社保卡建設,實現遠端醫保結算和遠端繳費支付功能。
在藥品耗材供應保障方面,委員們建議探索建立專科醫聯體內統一藥品管理平臺,形成藥品共用配送機制,核心醫院研發的醫藥製劑在合作醫院實現共用共用,專科醫聯體各醫院使用的高值耗材由核心醫院牽頭統一採購,以量換價,讓老百姓得到實惠。
在資訊化建設方面,委員們建議加快實現醫療資訊互通共用,鼓勵核心醫院借助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向合作醫院提供遠端會診等服務,允許遠端醫療費用由各醫院自主定價,政府對此加強監管。打通資訊壁壘,建立完善統一的衛生資訊化平臺,聯通各醫院孤立的資訊系統,實現醫患數據的多向傳輸。指導督促醫院對所有電子檔案進行標準化、統一化管理,在確保資訊安全的前提下對數據適度聯通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