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姜魯鳴:以法治建設成就軍民融合大業

發佈時間: 2018-10-25 08:43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姜魯鳴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石,也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依託。近日,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軍民融合發展法治建設的意見》,對軍民融合發展的法治建設作出了戰略部署,意義重大而深遠。

法治建設是實現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依託。我國軍民融合發展有兩大目標: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核心是實現國家安全和發展統籌治理的現代化。這是一項跨軍地、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發展的宏大事業。要推進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迫切需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快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如果不能有效提升軍民融合法治化水準,巨大的國家經濟社會資源在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就只能是“一麻袋馬鈴薯”,我們就會陷入“要素強、系統弱”“指頭硬、拳頭軟”和“有資源無力量、有實力無能力”的被動局面。“捏指成拳”,充分釋放國家戰略資源能量,需要法的力量。只有通過立法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意志,通過法律法規對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問題作出明確規範,通過法律實施強力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貫徹執行,才能有效消解融合壁壘,大幅降低制度性成本。也只有從法治建設上真正實現軍民之間“車同軌、書同文”,才能更好地凝聚國家和社會力量,有效構建以國家整體實力為支撐的現代國防力量體系,鍛造出適應資訊化戰爭要求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法治建設是化解軍民融合發展矛盾問題的戰略路徑。當前,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剛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進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階段,仍面臨著一系列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時常會遭遇“有共識、難落實”難題,其背後無不糾結著複雜的利益關係。要有效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由條塊分散設計向軍民一體籌劃轉變,由重點融合領域向多領域延伸拓展轉變,由要素鬆散結合向全要素整合融合轉變,必須在軍民融合進程中實現參與各方的利益共贏,這就需要強化法治建設。道理很簡單:軍民融合發展代表國家全局利益,但它有成本,如果這種成本長期由一個局部單位無償承擔,這樣的軍民融合是不可能行穩致遠的。軍民融合涉及政府、軍隊、企業、仲介組織等很多主體,其利益訴求各不相同,這一問題如不能很好解決,代表全局利益的融合發展與各局部利益就會形成矛盾和衝突,軍民融合發展所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因為無人承擔而扯皮。實踐證明,要有效聚合各部門、各地區、各單位的融合能量,首先必須用法治手段規範各主體關係。在市場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利益結構日趨複雜的情況下,只有通過構建系統完備的軍民融合相關法律規則、標準和原則,明確界定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合理規範、引導和監督各主體在軍民融合中的基本行為,才能穩定各主體的行為預期,充分激發各方參與軍民融合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規範軍民融合發展的綜合性法律法規,一些融合領域法律仍然缺位,現有法律法規的有些條款也已經不適應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要求,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力有時也不夠剛性化。在現實中,軍民融合工作有時還要靠感情來維繫,靠關係來協調,靠政治覺悟來推動。中國作為一個走向法治社會的國家,一個謀求軍民深度融合的國家,要凝聚力量、破解難題,必須加快推進比發達國家更有力度的法律建設,以更為強大的戰略執行力和制度推動力促進軍民深度融合。《關於加強軍民融合發展法治建設的意見》是全面啟動新時代軍民融合法治建設的動員令,要求我們加快構建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斷提高軍民融合法律制度的執行力和約束力,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中國軍民融合之舟駛向深度融合的彼岸。(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大學軍事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