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全國政協機關會議樓一層會見廳,往常的會議室已模樣大變———藍色背景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莊重而又醒目。
幾個工作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架排電線、調試線路、安裝設備。“屆時主會場委員們按‘U’型位置就座,對面墻壁則是一面大顯示屏,螢幕上同時呈現著各個終端畫面,通過動態實時切換,確保委員們無論在天南海北,都能通過網路與相關部委實現‘面對面’協商。”
施工現場負責人的詳細介紹,為記者描繪了全國政協即將於24日圍繞“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議題舉辦的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的現場。
這,是全國政協第一次舉辦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
2014年,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要“探索網路議政、遠端協商等新形式,提高協商實效”。
隨後,中共中央2015年初印發《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2015年6月印發《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兩份文件都再次提出,要進一步探索網路議政、遠端協商的新形式,為人民政協新時代的履職工作指明瞭方向。
十三屆政協以來,汪洋主席多次明確指示,要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開展網路議政、遠端協商。全國政協緊鑼密鼓地行動起來,機關相關局室通力配合,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工作。經過不到半年時間馬不停蹄地學習、建設與完善,兩個月前,全國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APP(簡稱履職平臺)在第三次常委會議期間首次推出;10月24日,全國政協第一次“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將正式“亮相”。一系列活動的落地,成為十三屆政協在開局之年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探索網路議政、遠端協商等新形式”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與生動實踐。
“網”:用“網路”廣泛連接委員
10月1日,國慶假期第一天。
早上8點09分,全國政協委員周延禮的手機“嗡”地一聲震動,他順手拿起,瞇著眼讀道,“全國政協將於10月1日至24日圍繞‘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議題舉辦第一次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請各位委員積極參與討論、互動交流、議政建言。”
這是籌備此次活動的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在專題議政群發佈的第一條工作資訊。這條資訊像小喇叭一樣,向註冊登錄履職平臺的所有委員們“提示”:全國政協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此刻正式開始了。
這是全國政協的第一次,也是周延禮的第一次。他既興奮又緊張,正在想説點什麼,手機又“嗡”的一聲震動,第一條發言“蹦”了出來。
讓群裏的委員始料未及的是,第一位發言的委員竟是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他向委員致以節日的問候,同時鼓勵大家暢所欲言。
主席的問候和鼓勵,點燃了群內的熱烈氣氛。張興贏委員激動地留言道:“線上建言及時便捷,與時俱進,網路議政創新、務實、高效,是個好主意,為活動點讚。”
其實,自履職平臺投入使用兩個月來,上線的網路主題議政活動中,每次都有汪洋主席與大家互動的“身影”,既有支援、鼓勵,也有關切。主席和副主席們與委員一起,深入參與網路議政,給委員們極大的鼓舞:在這個履職平臺上每一句話都有可能被關注、被重視,每一個討論話題都會經過梳理,形成正式的網路議政成果進行報送。
這不,黃綺委員就在群裏專門@汪洋主席,要彙報一件高興事兒。“上次提的建議有了實際成效,感謝汪主席重視,讓委員的建議沒有白提,履職更有積極性,這樣的履職群也建立了主席與委員間的直通車,真棒!”
黃綺的話説到了許多委員的心坎裏,在“加油”與“點讚”中,新的議題開啟了新一輪“不落幕”的建言資政。
與以往的協商建言不同,不再有時空障礙的委員們更大限度地實現了隨時隨地協商:有的委員半夜思考有所得,發言時間顯示為淩晨2點24分;有的委員身在國外,發言時間是北京時間的深夜;有的委員來自港澳地區,使用的文字還是繁體:
“一點體會: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堅決消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不合理障礙,對政府承諾的放寬民營企業準入領域,要加大力度督促推進。”
“認同這個觀點。另外還建議把抓政策支援與抓營商環境落到實處,研究推廣有關地方建立民營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的做法,鼓勵地方設立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基金,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
“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同樣很重要,特別是政務誠信建設力度,開展産權保護領域政務失信專項治理行動,推動涉及産權保護的規章、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
“提高金融機構主動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意願和能力,開通疏導機制,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
活動儘管開始時正值國慶黃金周,網路議政群卻始終熱火朝天。根據全國政協辦公廳資訊中心技術處數據顯示,截至18日,登錄履職平臺的委員數已達778位,近百名委員在群裏發言,建言內容近8萬字。據負責梳理委員發言的工作人員介紹,在前幾次主題議政活動基礎上,經過不斷摸索,逐漸完善,參與此次網路議政的委員數量和建言品質都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建言品質,除了互動交流部分,基本都是成文成篇成系統有觀點,顯示出委員對議題深入的思考和專業的視角。
“遠”:“多維度”構建遠端協商格局
全國政協這次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的跨度是從10月1日,一直延續到10月24日。
在委員們充分開展網路議政的基礎上,24日當天,“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進入“遠端協商”階段。
不過,遠端協商的進行並不意味著網路議政階段的結束,相反,委員們在履職平臺進行的討論也是遠端協商的“現場”之一,並將在活動結束後進一步延伸到30日,話題也將貫穿于前期預熱、現場參與和後期總結的全過程。
“24日當天,我們在全國政協機關設立此次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的主會場,同時在浙江、湖南和廣東設立分會場。”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三個省在民營經濟發展中具有代表性,三地政協近年來也一直在進行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的探索和實踐。分會場的選擇顯然經過了深思熟慮。
遠端協商不是視頻會議。在活動的籌備組織過程中,有關領導不斷強調,要求提高“協商”資政意識。事實上,為了充分體現網際網路靈活、及時、交互的優勢,以及這種優勢對政協履職方式的優化,對協商實效的增強,活動在籌備組織“遠”字上頗費了一番心思。
袁亞非委員是江蘇人,也是一位民營企業家,由於工作繁忙,錯過了很多他感興趣的參政議政活動,一直引以為憾。但24日的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他一定不會錯過。因為針對當前移動終端的靈活性特點,現場將特別設置環節,通過手機客戶端對包括袁亞非在內的外地委員進行現場連線。
“沒想到,沒想到。”袁亞非接連用了兩個“沒想到”表達內心的澎湃,“這樣只要手機在身邊,再遠的距離也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協商議政。言路的拓展一定會匯聚更多建言獻策的力量。”袁亞非説。
廣開言路,充分協商,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全國政協對網路議政和遠端協商的積極探索,“使協商更加廣泛多層地展開、更為靈活經常地進行”真正落到實處。
記者了解到,參與此次遠端協商會的近30位委員,將借助預約發言、自由發言、手機連線發言,以及提問互動等環節,共同匯聚在這個協商議政新的舞臺上。此外,一直並行且貫穿始終的網路議政活動,也會引入現場。同步線上交流互動的有關問題被現場截屏後,將投放到遠端協商會的大螢幕上,進行討論與回應。
應邀參加遠端協商會的委員,大部分來自網路議政群內經過充分交流探討的委員。
“議”:務實建言助推民營經濟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是近年來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今年以來,由於國內外環境的進一步複雜多變,民營經濟發展同樣遭遇問題和難點。
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萬企幫萬村”行動中受表彰的民營企業家回信強調,支援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這一點絲毫不會動搖。希望廣大民營企業家把握時代大勢,堅定發展信心,心無旁騖創新創造,踏踏實實辦好企業,合力開創民營經濟更加美好的明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總書記的話讓委員們歡欣鼓舞,要知道民營經濟和民企的健康發展,同樣一直是人民政協和政協委員履職的重點領域,持續在出實招、獻良策。
在此背景下,此次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的舉行,恰逢其時。
隨著遠端協商會越來越近,議政群裏熱度也越來越高,每天不斷有委員參與並登錄履職平臺,接續發表意見建議。
“關於加強企業跨省維權機制建設,我認為要讓跨省維權多走‘網路’、少走‘馬路’,用‘網際網路+’打造誠信創新環境。”10月12日登錄平臺的蔡金釵委員顧不得寒暄客套,直接針對民企跨省維權問題提出看法。
劉顯忠委員衝他伸了個“大拇指”,回應道:“個人感覺,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營商環境要靠市場競爭法則和相應的法律來保障。通過法治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通過法治懲治營商中的違法行為。無論企業家還是執法者都要有強烈的法律意識、規則意識,形成人人守規矩的社會風氣。”
形式永遠是為內容服務的,網際網路搭建的履職新渠道,讓委員們的建言更務實、高效、接地氣。截至記者發稿,議政群裏的討論還在繼續,能參與遠端協商的委員畢竟是“有限”的,但網路議政的容量是“無限”的。“有限”與“無限”的結合,讓委員們在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主體作用。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從8月20日,全國政協委員履職平臺APP正式投入使用,到舉辦此次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活動,僅兩個月時間。
兩個月來,履職平臺作為網路議政、遠端協商的基礎,在一次次的主題議政活動中,不斷自我完善和提高。目前履職平臺在主題議政欄目裏相繼推出六個相關主題議政群,每個話題都吸引上百人參與,並線上上線下共同匯聚起協商議政的強大合力。
採訪結束時,相關工作人員還在加班加點做著活動前的最後“衝刺”。全國政協對網路議政、遠端協商的探索之路,已然精彩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