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遠端醫療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本報記者 王 吟 衛生事業關乎每一個人的健康,由於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優質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在相對偏遠的農村地區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突出。為了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遠端醫療應運而生。那麼,目前貴州遠端醫療現狀如何?通過近些年的努力都取得了哪些成效?記者採訪了貴州省政協常委、民盟省委副主委、貴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臨床免疫科主任李龍,民盟盟員、貴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血液科、風濕免疫科主任李美玲。 記者:遠端醫療對改善我們現在的醫療條件是非常有力的一項措施,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相關文件,要求各地探索開展遠端醫療服務。那麼貴州省遠端醫療的發展進程是什麼樣的情況,請李龍委員給我們介紹一下。 李龍:2010年,原衛生部發佈文件,在中西部地區嘗試推進遠端醫療。貴州積極試水,省內一家省級龍頭醫院與5家縣級醫院之間建立遠端醫療;次年,範圍擴增至三個省級醫院與20家縣級醫院。 2012年,根據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運用資訊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的精神指示及國家開展遠端醫療政策試點工作要求進程,省衛生廳推動遠端醫療試點運作工作,並下發《貴州省衛生廳關於印發<貴州省2011年度基層遠端會診系統建設項目管理方案>的通知》(下文中簡稱方案)文件,在省級支援單位推行進遠端醫療服務項目建設。 2013年,根據《貴州省衛生廳辦公室關於做好公立醫院遠端病理會診試點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省在貴陽、興義等三家醫院開展遠端病理會診試點工作,初步實現了與北、上、廣等醫療資源優越地區資源共用。 2014年,省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貴陽朗瑪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貴州省遠端醫療運營合作協議書》,啟動貴州省省院合作遠端醫療政策試點工作。在國家發改委、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政策指導和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的技術指導下,建立貴州省遠端醫療的政策管理、醫療服務、資訊技術和運營維護等體系,探索完善遠端醫療政策及工作機制,實現覆蓋全省的遠端醫療綜合應用,為國家推廣應用遠端醫療提供實踐基礎和經驗借鑒。 2015年,貴州省遠端醫療政策試點獲得國家批准,貴州省作為全國首批遠端醫療試點的五個省份之一,從遠端醫療的政策、工作機制、平臺建設、運營管理,評估評價體系等方面在全國率先推出了遠端醫療服務工作。為切實推進全省遠端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促進醫療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優質醫療資源服務可及性,省衛計委出臺了《關於全面推進遠端醫療服務網路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2016年,為了推動遠端醫療全省覆蓋,不增加群眾看病就醫負擔,根據《貴州省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省發展和改革委、省衛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發《貴州省調整完善公立醫療機構遠端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方案》《關於將遠端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有關問題的通知》《省衛計委辦公室關於印發〈2016年貴州省遠端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將遠端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城鎮居民、城鎮職工醫保和新農合基金支付範圍,進一步滿足廣大參保人員就醫需求。 2017年,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七部委《關於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和省衛生計生委等六部門《關於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通知》文件精神,貴州省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鄉四級醫療機構的“一張網、一平臺、一樞紐”遠端醫療服務架構全覆蓋,建立了縱向貫通、橫向互通、扁平化、零距離的遠端醫療服務體系,整體具備提供遠端醫療服務的能力,並印發《貴州省遠端醫療服務管理辦法》,對在貴州省遠端醫療管理服務平臺上開展的遠端門診、遠端會診、遠端診斷、遠端醫學教育和遠端諮詢服務等遠端醫療活動和醫療健康諮詢服務進行了嚴格規定。 2018年,貴州省依託大數據,繼續鞏固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和鄉鎮衛生院遠端醫療全覆蓋成果,並探索創新醫生執業方式和遠端醫療服務人才保障機制,進一步提高遠端醫療發展和應用水準,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看病,為基層打造一支“長期不走”的專家團隊。 記者:我國是一個幅員廣闊的國家,醫療水準有明顯的區域性差別,特別是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因此,遠端醫療在我國更有發展的必要。請李美玲委員介紹一下開展遠端醫療的目的和意義。 李美玲:我國人口眾多、地幅遼闊,醫療水準發展不均衡,三級醫院基本都分佈在大中型城市。高、精、尖等醫療設備也基本都佈置在大中醫院。基層邊遠地區患者受限于當地醫療條件的不足,往往要被送往上級醫院。轉運費、家屬陪同費、住院治療費等給本不富裕的基層老百姓又增加了一筆沉重的負擔。同時路途的顛簸也給患者本已脆弱的病體造成傷害,很多病人因此錯過最佳的診療時機,給病人及其家屬造成身心上的傷痛。即使同在大中城市,市民一般也都願意到三甲醫院就診,造成三級醫院床位緊張、擁堵不堪。而基層醫療機構卻床位閒置、門可羅雀,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2009年以來,隨著“新醫改”的推行和國家對基層衛生事業投入的加大,基層醫療機構的硬體水準已經有了很大改善,常規醫療設備也配置了很多。但另外一個矛盾又凸顯出來,即基層醫療機構人員的醫療水準和能力較低,很多下撥到基層的醫療設備都無法開展業務,得不到有效使用。 隨著網際網路資訊技術和遠端網路的出現,打破地域限制,給偏遠地區的病人提供遠端醫療成為可能,建立起以城市大中型醫院為遠端會診中心、以城鎮基層醫療機構為數據採集點的遠端醫療服務網路,利用網際網路與數據中心進行數據通信,完成採集病例和診斷結果的雙向傳輸,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著力解決人們“看病貴、看病難、看病遠”問題。通過遠端醫療服務的資訊共用,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少花錢,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記者:開展遠端醫療,目的是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同質化的服務,同時也可以緩解我們基層醫院醫療資源浪費的情況。那麼,貴州省開展遠端醫療的現狀是什麼樣的?在開展遠端醫療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和困難?請李龍委員談一談。 李龍:貴州省地處雲貴高原,約70%的農村人口生活在大山之中、白雲深處,有159個縣級公立醫院、1543個鄉鎮衛生院和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652個村衛生室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服務總量大、服務半徑大,基層衛生人力資源總量嚴重不足,特別是優質醫療資源匱乏。同時,受特殊地理環境所限,省內各地交通不便,導致全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均衡、不協調,偏遠地區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突出。 為了落實中共中央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解決基層(縣、鄉)醫療服務能力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狀況等突出問題,貴州提出了構建“一網路、一平臺、一樞紐”的遠端醫療技術架構,以遠端醫療為抓手,依託貴州大數據發展戰略,充分激發資訊化高效便捷、資源共用、機制優化的新動能,打破傳統模式,強力推進省市縣鄉遠端醫療服務體系全覆蓋,以三甲綜合醫院為醫療支援核心,市縣級醫院為受援單位,構建省級遠端醫療會診平臺,形成統一標準、互聯互通、資源共用、安全實用的遠端醫療服務體系,促進集中于城市的優質醫療資源的共用和合理利用,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準,進一步強化省內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讓老百姓能夠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2015年1月,貴州等五省份獲批開展遠端醫療政策試點;次年4月,通過在省級部署遠端醫療平臺,實現了全省縣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199家的遠端醫療覆蓋;同年10月,通過在各地市部署二級平臺,實現省、市兩級平臺聯動,為後續全省接入做了鋪墊。2017年10月,貴州省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鄉四級遠端醫療全覆蓋,1543個鄉鎮衛生院全部可以接入。省政府還投入15億元為縣、鄉等基層醫療機構免費提供了5至7种醫療設備,並將遠端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城鎮居民、城鎮職工醫保和新農合基金支付範圍。 但是,我省在開展遠端醫療服務過程中,也存在著邊遠地區遠端醫療政策普及率不高、基層醫技人員短缺、基層醫務人員技術服務能力不足和基層配置設備使用率不高等問題。為了加快遠端醫療服務的發展,擴大遠端醫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覆蓋面,拓寬遠端醫療服務的範圍,減少因地區差異、醫療衛生資源差異等造成醫療水準的不平衡。2018年初,由民盟省委統籌,全省盟組織協同,副省長、民盟省委主委何力主持,民盟省委副主委李龍負責,盟內外人員共同參與,開展《充分發揮遠端醫療作用,緩解農村醫療服務能力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困境》課題調研,旨在總結我省遠端醫療工作前期取得的經驗,多角度統計分析遠端醫療開展的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瓶頸和困難,對遠端醫療服務的發展提出一些思考,提出有操作性的對策和政策建議,為中共貴州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記者:雖然開展遠端醫療的路並不是那麼順暢,但它是解決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有效途徑,請李美玲委員談談開展遠端醫療服務以來,我們都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效? 李美玲:一是患者就醫負擔更加減輕。接受三甲醫院診療,費用按基層醫院標準交費,檢查均費節約1/3,同時大幅度減少了往返大醫院、預約、候診時間、交通開支,從而充分節約了就醫成本,為轄區內老百姓提供了“不出鄉鎮、社區就能享受三甲醫院”的服務。 二是醫療品質得到更好保障。遠端醫療資訊的及時傳送、共用,有利於上級醫院專家及時、準確發現基層患者危急病情,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殘率。 三是群眾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滿足。找大醫院專家看病仍是當前群眾就醫的普遍心理,通過遠端醫療,利用資訊化手段下沉醫療優質資源,將上級專家診斷、治療意見送到基層患者面前,有效解決了患者看病難、找專家難的問題。基層慢病管理人員利用遠端會診資訊對管理對象實現了精準管理,提升了慢病患者健康管理的獲得感。 四是基層能力得到更好提升。通過基於醫聯體遠端診斷系統的運用,提高了基層的首診能力,促進了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為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和支撐。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基層首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有利於醫保資金髮揮更大效益。通過遠端醫療,上級專家對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患者疑難病症及時識別和診治,有效降低了檢查、治療費用,有利於節約醫保資金。 記者:從李美玲委員的介紹可以看到,開展遠端醫療對解決群眾看病問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等方面還是有很大成效的,並且我省在大力發展遠端醫療,同時出臺了很多的政策措施,那麼接下來遠端醫療還會有哪些新的拓展,請兩位給我們談談。 李龍:在2018年4月16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介紹了新出臺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確了支援“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鮮明態度,突出了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政策導向,明確了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支撐體系,也劃出了監管和安全底線。這一政策的出臺有利於深化“放管服”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緩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醫療健康需求。 而遠端醫療作為傳統醫療模式的積極補充,在分級診療、慢病管理和健康諮詢等方面越來越凸顯其實用和獨特優勢。通過打造遠端醫療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網路資訊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資訊化。使醫療行業融入更多融合網路、數據傳感、智慧分析等高新應用,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慧化,推動醫療事業的繁榮發展。 一是可大力開展智慧健康醫療服務。智慧醫療是未來醫療體系的發展方向,在開通了微信、手機APP預約掛號、遠端醫護指導功能的同時,實現“網際網路+服務”,在一定區域內為醫生和患者提供跨越地理位置的醫療衛生服務,並實現區域內行政管理部門、醫療衛生機構相關係統的互聯互通和數據整合,最終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共用,從而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當好“健康把關人”。 二是實現大醫院病床的跨地區延伸,使專家突破地域、時間限制,為更多危重病患者服務,提供了優質醫療資源利用效率,緩解看病難問題。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遠端重症監護,將遠端醫療服務延伸至患者病床邊,使患者不離開病床就能24小時得到遠端城市大醫院專家教授的持續監護;而遠端專家可同時對多名危重急症患者進行遠端持續監護,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李美玲:除了剛才李龍委員談到的這些方面,我想補充兩點:一是我們可以通過集中遠端授課的形式,強化基層醫療機構的業務培訓,提升基層醫療人員的業務水準,保證醫療服務品質,規避醫療風險。二是建立能夠由網路保持同步聯繫的多中心大樣本的固定臨床研究平臺,通過網路完成患者入組和資料收集,從而進行連續的質控管理,提升重症醫學科研效率和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