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協召開對口協商會聚焦民族文化

發佈時間: 2018-10-19 08:5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祝繼平 韓冬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四川是全國唯一羌族聚居區、最大彝族聚集區、第二大藏族聚集區。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傳承了各具特色的燦爛文化。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政協人才智力優勢,進一步推動四川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在四川省政協近日召開的“發揮資源優勢,推動我省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對口協商會上,省政協副主席崔保華率先發言。

“民族特色村寨日益成為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和加快發展的重要資源、保護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載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重要平臺。”四川省政協民族宗教委就打造民族特色村寨建議從強化規劃引領、加強基礎建設、突出民族特色、打造特色産業、創建知名品牌、加強人才培養等方面下功夫。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格薩爾”、“雕版印刷”、“藏戲”3個項目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國家、省級非遺産項目分別為23個和62個,國家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分別為9人、85人。隨著現代科技進步和人們觀念改變,民族傳統手工藝受到衝擊。甘孜州政協建議政府主導搭建服務平臺,並在融資、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援;企業要創新手工藝品生産、行銷和管理模式,開發培育具有市場前景、特色明顯、集文化、藝術、商業價值于一體的特色旅遊産品。

為推進得天獨厚的“大涼山”民族特色農産品品牌建設,涼山彝族自治州政協建議,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打造富有特色的規模化、標準化品牌農業基地和優勢産業帶;深化品牌發展戰略,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有機農産品認證示範區;確保農産品品質安全,建立完善的農産品品質追溯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資訊共用平臺;加大品牌宣傳推介,不斷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深化民族文化內涵,將綠色生態農産品和民族文化旅遊資源有機融合。

非物質文化遺産對民族文化繁榮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現代化進程中很多非遺逐漸走向瀕危和消亡。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協經過調研提出,完善傳承保護機制、推進非遺分類保護、推動非遺文化産業發展、將非遺納入學校美育教育等措施對非遺進行保護和傳承。

“四川省民族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與其應該産生的經濟效益是無法匹配的,造成這一直接原因是民族地區文化資源産業轉化的滯後。”省政協常委楊正文認為,應制定民族文化發展規劃、培育示範型文化企業、精準扶持民族地區小微文化企業、加大人才支援力度等措施來扶持民族文化産業發展。

四川省副省長楊興平在會上表示,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今後的工作方向和重點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參考。他要求參會的省政府各相關部門認真梳理,加大民族地區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力度,指導推動民族文化交流和産業事業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