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長處也有不足,湖南高品質發展呈現三大特點

發佈時間: 2018-10-10 13:21 | 來源: 湖南政協新聞網 | 作者: 尋曉燕 | 責任編輯: 胡俊

通過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供給體系品質為主攻方向,湖南加快推進動力變革,培育壯大新動能,著力構建現代經濟體系,高品質發展態勢正在顯現,並呈現出三大特點:

“動力變革,資源依賴正走向創新驅動”

“動能轉換,需求拉動正走向新供給驅動”

“目標轉向,立足一帶一部,落實‘三個著力’,提升‘四大品質’”。

湖南高品質發展的短板還有哪些?如何把這些短板拉長?

今年以來,省政協調研組圍繞“實施動力變革,促進我省高品質發展”重點課題,在省內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還赴廣東、福建、天津、湖北等地開展了對比調研,形成了高品質的調研報告。

提升高品質發展的認識

“學習宣傳不夠,理念認識尚待厘清。”調研組發現,少數領導幹部對高品質發展知之甚少,對“什麼是動力變革”“什麼是動能轉換”“高品質體現在哪些方面”“怎樣推動高品質發展”等問題理解不透。

不會轉、轉得慢、轉不好,部分領導幹部面臨老辦法不能用、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不敢用的窘境,在推動經濟向高品質發展中凸顯出能力不足。

“湖南部分地區高品質發展觀尚待形成,思想認識上仍有差距。”調研組認為,很多領域的工作具有開創性和一定的試錯性,需要創新突破,但目前缺乏改革開放之初那種“摸著石頭過河”的行動和勇氣。

從相關數據看,除了動力變革指數湖南排名全國第7位外,品質發展指數、品質變革指數、效率變革指數分別排在全國的第9、15、18位,明顯落後於發達地區。

在實現動力變革與動能轉換中,也面臨困難。比如,決定動力變革的關鍵是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由於發展機制不夠活,領軍人物不能入股和持有股權,導致他們的積極性不高。雖然一些地方出臺了人才新政,但忽略了研究留用本地人才的機制。

提升高品質發展政策精準度

調研組發現,已出臺的促進高品質發展的政策,存在含金量不夠、針對性較弱、集聚度較低等問題。

近年來,沿海發達地區制定的産業政策都在傾向普惠性、功能性産業,關注提升産業價值鏈、完善市場競爭秩序、激發內生動力等方面,由此大幅提高了産業政策的導向度和精準度。

比如,廣東省堅持“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的理念,在“放管服”改革中試點設立行政審批局,集中各部門審批事項,並推行“網際網路+審批”服務,致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在廣東、天津、浙江、江蘇等地,制定了地方性的高品質發展指標體系。目前,國家正組織制定高品質發展的指標、政策、標準、統計、績效評價、政績考核等六大體系。

調研組認為,湖南應儘快探索建立高品質發展制度體系。比如,加快構建與高品質發展相適應的品質技術法規體系、標準化推廣應用體系、認證認可服務與監管體系、計量與檢驗檢測技術保障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高品質發展對現代管理技術手段的新要求。

此外,還應研究制定更加嚴格的品質統計分析技術標準,防止弄虛作假和重復計算品質經濟參數;建立健全反映國民經濟發展品質效益狀況的綜合指標體系,更全面客觀地反映經濟發展與品質安全提升的成效,不斷推進品質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提升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能力

“瞄準核心關鍵材料、關鍵零部件、核心元器件、數控機床、高端檢驗檢測裝備,打好核心技術攻堅戰。”調研組認為,目前湖南已確立20個優勢産業鏈,應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找到自主突破的難點和方法,並提前謀劃列入湖南高品質發展規劃和“十四五”規劃中。

調研組建議明確“泛長株潭地區”的具體範圍,進一步明確長沙“科創谷”、株洲“動力谷”、湘潭“智造谷”延伸至衡陽、郴州、婁底、岳陽等市的區域産業功能定位,強調泛長株潭地區城市之間的差異化分工與社會化協作,避免區域內項目、産業與政策惡性競爭,打造區域特色,提升創新發展效益。

“確保我省研發投入在2020年達到GDP的2.5%。”調研組認為,應統籌加大全社會創新投入,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支援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對代表國家實力和純科學研究的課題,主要由政府財政來承擔;對快速進步的技術領域,交給市場由企業來研發,政府可採取獎補或持有股權的形式投入。只有加大和改進創新投入,大幅增加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園區的數量與體量,才能為動力變革、動能轉換奠定堅實基礎。

文| 湘聲報記者 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