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科學共同體應承擔更多歷史責任

發佈時間: 2018-09-27 08:5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周忠和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科學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科學已成為社會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科學與科學家受到比以往更多的社會關注,社會也對科學家參與公共決策和管理以及幫助公眾理解科學有了更多的訴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學共同體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回應社會的關注和需求,積極普及最新的科學進展與技術應用的知識,解釋科學研究的過程和結果,以及未來科學進步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為公眾解疑釋惑,從而贏得社會與公眾的信任。

科學共同體廣義上指科學界,狹義上,則指不同學科或者交叉學科領域的科學家組成的群體,一個研究機構也能構成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科學共同體。

科學的進步一直在對科學共同體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提出新的要求。面對我們所處的時代,科學共同體有一些必須要應對的時代挑戰。

首先,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得社會發展以及人類生活節奏加快,同時也對科學共同體的某些運作規則産生了重大的影響。正面的影響如學術交流和電子出版的便利與迅捷;而不利的影響則包括發表論文的壓力、更加功利而數字化的學術評價等,使得科學研究的功利性和世俗性不斷增強。對科學家的挑戰可能來自社會,也可能來自科學共同體內部。

第二,當今科學快速發展的一個特點是,新的前沿方向和領域不斷涌現,並孕育了若干新的技術和産業,同時出現了越來越多新的學科分支。與過去相比,現在已經很難找到某個或幾個科學家,能夠宣稱熟悉所有科學領域的發展趨勢。或許説,個別或少數幾個科學家作為科學的權威或科學代言人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科學共同體在社會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必然更加重要。

第三,伴隨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公眾獲取資訊的來源更加多元化。與此同時,現代前沿科學的進步讓普通公眾(包括不是本領域的科學家)依然難以輕鬆理解。網際網路時代造就了許多新的社會公知和偶像,他們的科學素質或高或低,針對科學和相關社會問題的評價有時會在公眾中産生更大的關注和影響。科學共同體如何贏得更多科學的話語權?不能不説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第四,由於資訊不對稱等原因,一般的行政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對現代科學和技術的快速發展、進步甚至變革,不太可能有較強的敏銳度,對其作出準確判斷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科學發展要獲得政府和社會的支援,就非常需要科學共同體發出明確、準確而且響亮的聲音。而且,科學要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樣離不開科學共同體與決策者之間的有效溝通,甚至直接參與到決策的過程中。

這些時代挑戰,是世界各國科學共同體都要面對,需要作出應對的。無論是轉基因技術應用在歐洲、中國等地遇到的阻礙,還是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社會擔憂,或者是科研出版與評價與科學家以及科學共同體的矛盾等等,在這些挑戰面前,科學家作為個人能夠發揮的作用往往十分有限,這時科學共同體就應當主動承擔起不可推卸的責任。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那些最原創的科學思想,剛開始往往不能一下子獲得科學共同體的認同。因此,科學共同體應當具有更加開放的心態,充分尊重不同領域、不同個體科學家多樣性的興趣和追求。正如我們如今重視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一樣,科學共同體也應當努力維護共同體成員的多樣性,多樣性的存在是科學共同體良好生態建設的保障。

在科學不斷進步的今天,科學共同體的組織與構成也面臨新的挑戰,新成立的學會正在不斷替代一些傳統的科學組織,並且獲得更有影響的號召力。如果不能順應形勢的發展,舊的或者傳統上以學科為主要劃分依據的科學共同體被新的科學共同體所超越甚至取代也將成為必然。

現代資訊技術的發展,使得生活在同一藍色星球上的,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科學研究本來就是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共同體不僅屬於特定的國家和社會,也同樣是全球化和國際化的最堅定的支援者。各國的科學共同體應當積極提倡更廣泛的國際合作,努力減少狹隘的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對科學進步的影響,面向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營造一個更加開放的學術環境,才能進一步推動人才的流動,打破人為設置的藩籬。

當前,科學與社會的交織比過去任何時期都要緊密。科學共同體將承擔更多的歷史責任,更加積極主動地回應社會和公眾的訴求,旗幟鮮明地維護科學精神,自覺履行負責任的科研行為。唯有如此,科學的進步才能更加具有持續性和活力,並將真正做到更好地造福人類,並惠及各國的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作者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