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發揮政協聚合優勢,協調各類幫扶資金,“啃最硬的骨頭” 專項民主監督納入年度工作要點,脫貧攻堅成為常態化履職內容 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精心組織、有效對接、上下統籌、注重實效
幹溝門村是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郭家屯鎮的一個行政村,烏立志是河北省政協指派的扶貧幹部,擔任村裏的第一書記。
烏立志先是感覺到了村子的遠——從省城石家莊出發,即使是自駕車,到達村子少算也要八九個小時。待拿到村情報告,烏立志一下子感到了壓力:10個住民組、11個自然村,散落在68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且大部分都在大山深處。
今年4月初,河北省委召開扶貧攻堅推進會,向全省各界發出號召,“舉全省之力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精準脫貧攻堅戰,是一場全社會參與的戰役。人民政協的優勢在哪、能做什麼、怎麼做?
“將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政協組織的重要政治任務。”河北省政協主席葉冬松説,緊扣脫貧攻堅重大舉措、重要政策、重點任務的落實主動履職,多辦實事、多做好事、多解難事,帶著感情、帶著溫度做好幫扶。
從今年4月份開始,“同心攜手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在全省政協系統開展起來。這是一場凝聚共識的行動、體現擔當的行動、形成合力的行動。
“啃最硬的骨頭”,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幹溝門村是大村,郭家屯鎮是大鎮,號稱“京津冀第一大鎮”。
雖大卻窮,隆化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郭家屯鎮是深度貧困鎮,政協機關派出的9名幹部來到鎮上最偏遠的三個深度貧困村:小廟子村、河南村和幹溝門村,它們散落在郭家屯的崇山峻嶺之間,有的自然村落之間就相距1小時以上車程。
當初分到這三個村,他們也曾有疑問,政協行政資源有限,怎樣才能擔起重擔?但細一思量,他們感到這是對政協的信任:自身資源有限,但政協有獨特的優勢——強大的協調能力和聚合能力。
“硬骨頭”有多硬,先要摸摸底。今年4月,河北省政協副主席沈小平來到郭家屯鎮,到三個村實地調研。“跟農戶算脫貧賬,問得實、問得細,在其中一戶一聊就是兩個小時。”省政協駐村幫扶隊領隊李佔良説,“在調研返回的路上,就開始打電話協調政策資金了。”
據統計,目前省政協為三個幫扶村協調各類幫扶資金5000萬元左右。“這裡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太多,省政協協調的資金對改變發展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隆化縣政協主席劉殿民説。
對幹溝門村74歲的任鳳岐來説,扶貧給他帶來的最大驚喜,就是那幢寬敞明亮的新房。房子剛剛竣工,白瓷磚的外立面在陽光下閃著光,與旁邊30多年的老屋形成鮮明的對比。老屋老了,主體建築已經傾斜,成了危房,幫扶隊幫著協調危房改造資金,老兩口花了很少的錢,便可拎包入住這所水電暖俱全的現代化房子。“他們來了以後帶來了很多變化,修路修橋修壩,還給我建了這麼好的房子!”老人指著“老烏書記”説。
對扶貧工作,烏立志感觸最深的還是基層幹群關係的再塑,這從老百姓對他們的稱呼上可見一斑。他被群眾叫作“老烏”,小廟子村第一書記秦昊生得白凈,被村民稱作“小秦子”,河南村的第一書記王玉潔身板高、嗓門大,被稱呼“大老王”。而與此同時,這些從省城來的駐村幹部身心早已融入當地,開口閉口都是“我們村”長短,儼然已是村裏一員。
“大老王”的電話一直在響個不停,他手頭同時有幾件事在忙活,一件是幫著村民賣甜玉米,經過“熱線”聯繫,討價還價,甚至連運費都“計較”,王玉潔終於幫村民與北京一家單位達成了購買意向。此外,改良牛種的事也有了著落,他牽線搭橋引進的板材加工項目廠房已竣工,很快就投産……
基礎設施改善了,發展條件就好了,必須更進一步發展産業。這也是“小秦子”秦昊的心思。三個第一書記中,他最年輕,分到了最偏遠的小廟子村。秦昊首先做的是縮短村子與外界的“時間距離”,積極跑辦之下,小廟子村至半壁山村和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界的兩段通村路正在修建。兩段路加起來18.1公里,是打通小廟子村與外界的重要通道。“路修好了,農産品運輸更便捷了,生態旅遊開發也成為可能,有很多文章可做。”已操著當地口音的秦昊説。
加固舊房、翻建新房、改良牛種、引進産業、落實項目、通渠打井、修路架橋、築壩防洪、整治村貌、環境綠化、易地搬遷……省政協駐村幫扶隊在幫助三個村加快追趕“小康”的腳步。
“四引四幫”直接與委員履職檔案掛鉤
“有些地方重集中安置,輕分散安置,特別是早期管理不夠規範,出現了購房蓋房面積超標、過度舉債,自建房屋品質不高等現象。”不久前,河北省政協召開的易地扶貧搬遷專項民主監督座談會上,省政協委員王玲提出建議。
提得尖銳,答得坦誠:“督導縣市進行臺賬管理,防止‘拿錢走人、花完返貧’等問題發生。”“可考慮引入第三方監督,確保搬遷住房工程品質。”省發改委和住建廳積極回應。
這是納入河北省政協黨組年度工作要點的一次專項民主監督,一次經典的協商民主場景。“問題找得準,切中目前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要害。”參加座談會的省政府常務副秘書長吳曉華對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照單全收”。
“政協是政治組織,同心攜手助力脫貧攻堅,絕不限于幫扶貧困村,有責任在更廣範圍內參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獻計獻策、凝聚力量。”河北省政協秘書長陳書增説,河北政協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已是履職重要內容,實現常態化。
提案工作是政協的全局性工作。隨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政協委員相關提案數量激增,如何讓這些凝聚著委員智慧和心血的提案落到實處,考驗著提案辦理工作的成效。
今年以來,圍繞重點提案督辦,省政協實打實為貧困地區做了不少實事兒。張家口、承德的貧困地區之所以貧困,主要是資源稟賦不好,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缺水,省政協通過督辦“合作扶貧”提案,推廣盆栽韭菜技術,目前這項節水農業技術已在張家口市懷安縣和赤城縣有了一定規模,成為當地一些貧困戶的脫貧門路。
“同心”力量不斷擴大。各市政協積極銜接省政協“同心攜手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出臺配套方案。
承德市是河北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身處其中,政協何為?承德市政協向全體委員提出“四引四幫”要求——通過引進綠色項目、發展資金、高端人才、科技成果助力協同發展,通過幫建脫貧項目、幫辦惠民實事、幫扶特困家庭、幫助困難學生助推脫貧攻堅。
這是直接與委員履職檔案掛鉤的組織要求。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承德全市政協系統共引進綠色項目174項、總投資488.2億元,引進發展資金273.6億元,引進高端人才251名,引進科技成果237項,幫建脫貧項目244項,幫辦惠民實事4.8萬件,幫扶困難家庭6999戶、資金1856.4萬元,幫助困難學生9868名、捐助資金1223.9萬元。
“‘四引’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四幫’是助力脫貧攻堅。實踐證明,只要心中有大局,手中有抓手,政協工作就能有為有位、出新出彩。”承德市政協主席劉文勤説。
“各顯神通”,傾情履職,呈現出難得的生動局面
委員是政協的主體,理應成為政協履職的中堅力量,事實上,正是因為各級政協委員各顯神通、傾情履職,“同心攜手助力脫貧攻堅”行動才呈現出難得的生動局面。
“我從山的褶皺中走出來,又回到山的褶皺裏,這裡是我的家,我的根在這兒,我的心在這兒,我的夢在這兒……”承德市政協委員孫士河把這段獨白挂在了企業展館的墻上,也把對村民的承諾寫在了墻上。在外打拼30餘年,孫士河又到了灤平縣金溝屯鎮下營子村:“回來就為幹點有意義的事兒,幹點一直想幹的事兒。”
在鄉親們看來,孫士河是個有頭腦的人。他利用當地自然條件優勢,通過流轉村民土地發展中藥材種植,讓鄉親們嘗到了足不離村就能掙薪金、拿股金的甜頭。62歲的權少維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女兒研究生在讀。歲數大了外出打工沒人要,家庭情況也離不開。孫士河的公司,正契合了他不出村能穩定掙錢的需求。如今下營子村45戶貧困戶,已脫貧37戶。
“給米給面不如找點事幹,你看看他們都特別自信,都是自己掙的錢!” 孫士河介紹他的農民員工。回村幹了4年多,村裏的變化出人意料,有幾個現象令人深思:沒有一起打架的,沒有一起陳情的,原來三個麻將室都不夠用,如今湊一桌都難了。
在承德縣雙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我們見到了辛雲嶺,他是承德縣頭溝鎮雙廟村的貧困戶,早年在外打工,一次工傷事故讓他鎩羽而歸,意志消沉之際,雙承公司董事長張明找到他,給他分配了個夜間看機器的活兒,如今他已漸漸學會了不少技術,靠本事吃飯了。妻子也在這家公司打工,兩人一個月有5000元左右的工資收入,此外還有土地流轉的租金和分紅。
張明是承德縣政協委員,公司採取的“企業+基地+農戶”扶貧模式,輻射帶動了28個行政村,除了吸納就業,還通過土地租金、合作股金等形式,惠及187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企業界委員出錢出力,各界委員也“各顯神通”。省政協委員丁潔是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黨委副書記,她組織大病救治專家組成員深入貧困地區開展“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入戶隨訪和幫扶慰問工作。省政協委員、河北師範大學教授寇學臣發起公益活動“燭光計劃”,通過“義捐、義講、義培、義評”形式,捐贈教學資料,舉辦講座,培訓教師……
“精心組織、有效對接、上下統籌、注重實效”,河北全省政協系統用實際成果交出一份份“同心攜手助力脫貧攻堅”的答卷。今年7月22日,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對這一行動作出批示:“持續用力,爭取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