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及全面放開二孩、房屋租賃試點的實施,青島新市民子女入學成了大難題。9月19日,青島市政協委員與市教育局負責人一起,走進洮南路小學和大名路小學參觀調研並座談,了解青島義務教育階段20萬名新市民子女的受教育情況,協商督辦民革界別提案《切實解決好新市民子女及新增人口入學難》。
近年來,新市民子女受教育不僅難在了“入學關”,也難在了“心理關”。由於家庭收入、文化背景的差別,導致新市民子女産生自卑、緊張、困惑等不良心理問題。
今年,洮南路小學和大名路小學新市民子女分別佔64.5%和59.47%。因忙於生計,家長無暇給子女更多細緻的教育和心靈關懷,教師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全國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洮南路小學堅持發展“育心”文化,在編班時打破了戶籍生和非戶籍生的界限,實行“混編制”模式,避免“新市民子女”這一概念的存在,緩解了學生心理壓力。
大名路小學借鑒“全納教育”理念,將“納”文化融入到辦學理念中。營造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組織豐富的集體實踐活動,將學生家長納入特色教育殿堂,增強了新市民子女的自信心,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不放棄、不排斥,接納、容納,讓老師、孩子、家長有了共同成長的平臺,“家”的歸屬感油然而生。
“教育是公平的,在這裡我們分辨不出新市民子女。”青島市政協委員叢錦松在調研時看到,完善新市民子女入學政策、支援民辦教育發展、加大熱點區域辦學改革創新,這些在去年市政協雙月協商座談會上還是“將來時”的意見建議,在今天,已成為了“進行時”。
圍繞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及新增人口“入學難”等問題,民革青島市委建議,市教育、公安、人社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借助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科學研判教育適齡人口變化趨勢,用長遠眼光調整修編教育設施佈局,打好“提前量”。同時,利用好現有教育用地,加大校內改造力度,盤活“存量”。
“學有優教”是人們對教育的真切訴求,委員們建議應充分確保教育資源供給,保證入學政策落地,從頂層設計、宏觀規劃、層級實施上辦符合科學規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