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定點幫扶助力脫貧發展建設​幸福舒城

發佈時間: 2018-09-12 08:5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葉松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2017年夏,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萬佛湖鎮沃孜村的120千瓦光伏發電站建成運作,計劃發電運作25年,年均發電量12.9萬千瓦。沃孜村村集體每年光伏電費收入約13萬元,全村123戶408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從中獲益。年底,沃孜村貧困發生率、特色産業及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建設、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三項指標均符合貧困村出列標準,經縣鎮兩級審查、市級審定並報省級備案、系統標注,沃孜村宣告整村脫貧出列。

這是全國政協常委南存輝所屬企業浙江正泰集團通過全國政協辦公廳扶貧辦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辦公室具體聯繫,在舒城縣沃孜村投資捐建的一座光伏發電站,也是全國政協辦公廳精準幫扶的一個具體舉措。

■幫扶機制提高幫扶實效

2012年,全國政協辦公廳與國家級貧困縣安徽六安市舒城縣、阜陽市潁東區結對。幫扶舒城縣六年來,全國政協領導高度重視辦公廳扶貧工作,十、十一屆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到舒城縣視察,十二屆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多次聽取辦公廳扶貧工作彙報,作出重要批示,給予工作指導。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政協把脫貧攻堅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汪洋主席委派,每位副主席都承擔了扶貧領域任務。4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夏寶龍聽取辦公廳關於扶貧工作的彙報。5月、6月,結合專題調研和重點提案督辦,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鄭建邦分別率調研組赴舒城縣調研脫貧發展情況。

定點幫扶六年來,全國政協辦公廳發揮政協人才薈萃、聯繫廣泛的優勢,以精準扶貧為抓手,全方位推動舒城縣脫貧發展工作。

全國政協辦公廳在全國政協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健全幫扶組織機構,建立完善幫扶工作機制:成立了以一位副秘書長為組長,秘書局、提案委員會辦公室、經濟委員會辦公室、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辦公室、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辦公室、教科衛體委員會辦公室、港澳臺僑委員會辦公室、新聞局、人事局、機關事務管理局、機關黨委、人民政協報社等12個部門為組成單位的機關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領導小組成員。每半年召開一次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扶貧工作,研究解決幫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各組成單位細化任務分工,推動工作落實。機關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管理局辦公室,負責日常聯繫協調服務工作,跟蹤工作進度,做好資訊溝通反饋。

全國政協辦公廳每年安排一位機關黨組成員或專委會駐會副主任,赴兩個定點扶貧區縣調研考察,看望挂職幹部,幫助解決扶貧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全國政協辦公廳認真落實有關文件要求,立足扶貧工作實際,形成機關幹部到幫扶地區挂職扶貧、幫扶地區幹部來全國政協機關挂職學習的“雙向挂職”機制。近年來,辦公廳共選派13名幹部到舒城縣挂職幫扶,先後派了兩名第一書記在四個發展最困難的村工作。舒城縣先後選派12名幹部到全國政協辦公廳挂職,既為幫扶地區培養了幹部,又加強了辦公廳與幫扶地區的聯繫。

目前,全國政協辦公廳通過多年探索、總結,形成了“發揮四方力量,聚焦四個方向”的定點扶貧工作思路,即:充分發揮全國政協辦公廳、各專門委員會、政協委員、挂職幹部四方面力量;重點圍繞智力扶貧、産業扶貧、愛心扶貧、黨建扶貧四個方向發力,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2014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國政協辦公廳“定點扶貧先進集體”稱號。

■精準幫扶掃除發展障礙

近年來,針對貧困縣基礎弱底子薄,民生保障和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等問題,全國政協辦公廳加大幫扶力度,把更多的精力、資源投向貧困村和貧困群眾,抓實、抓細、抓出效果。

舒城縣杭埠鎮徐圩村是個黨建薄弱村,也是2014年建檔立卡時貧困程度與貧困村接近的邊緣村。為抓好黨建促脫貧,全國政協辦公廳選派幹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機關黨委將中直機關工委劃撥的41萬元脫貧攻堅專項補助資金轉撥給徐圩村,新建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和黨員活動室。2017年底,黨群服務中心建成後,黨員幹部和村民的接觸多了,改善了黨群關係。黨員活動室的落成,使村黨支部“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逐步得以規範,增強了村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

此外,全國政協機關從機關清理收繳黨費中安排20萬元,給舒城縣建檔立卡村盧鎮鄉安菜村、城關鎮石橋村、開發區青墩村以及杭埠鎮徐圩村分別撥付了5萬元黨建扶貧專項建設款。目前,各村都修建了村民文化活動廣場,村民晚間在廣場跳舞休閒聚會,既健了身也融洽了鄉鄰關係。

在貧困村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的基礎上,為關注村民精神和親情需求,全國政協機關向舒城縣5個山區貧困村捐贈40套電腦設備,裝備了村級電子閱覽室,方便村民了解時事新聞、學習電商知識,假期留守青少年還可以來村部上網與家長視頻聊天。所贈電腦均安裝學生瀏覽器,免費提供給包括青少年在內的所有村民。

通過機關挂職幹部積極聯繫,北京同仁醫院在舒城縣開展了“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救助項目”,篩查困難家庭兒童55名,並安排20名確診患兒分批到京接受免費治療,為患兒家庭免除94萬餘元醫療費用。這些愛心扶貧,讓困難群眾增強了戰勝貧困的信心。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辦公室、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辦公室還積極與國家有關部委、中央金融單位及安徽省直有關部門聯繫,在項目立項、水利建設、資金落實、能源指標等方面爭取支援。2017年,幫助舒城縣申請水閘加固項目中央投資和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建設資金,申報覆蓋全縣貧困村和“三無”貧困戶的光伏扶貧項目指標,完成移動補電車和鋰電池生産線建設項目立項,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還宣傳推介了萬佛湖景區旅遊扶貧項目。

自2014年開展建檔立卡、精準識別工作以來,舒城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39252戶110881人減少至15714戶36685人,貧困發生率從12.44%降至4.19%。貧困人口數量明顯減少,貧困發生率明顯下降。

■智力幫扶激發內生動力

舒城縣地處安徽中西部、大別山東麓、省會近郊,建國後工業和商貿繁華,有著“皖西之光”的美譽。然而從1986年起,舒城縣成為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期間,經濟發展經歷1999年短暫復蘇後又急劇下滑,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評價中多數年份在62個縣(市)中排名三十開外,甚至到過第46位。

為幫助舒城縣進一步科學規劃發展思路,謀劃發展路徑,2012年以來全國政協有150多位常委、委員和專家學者先後赴舒城縣,圍繞脫貧攻堅和縣域經濟發展進行現場調研考察,把脈開方。2015年,全國政協機關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經濟委員會辦公室,在京組織召開“全國政協委員支援舒城扶貧發展”座談會,為舒城縣脫貧攻堅和精準扶貧把脈問診、建言獻策。與會者認為,舒城縣集山區、庫區、老區、貧困地區、巢湖生態屏障及合肥飲用水源保護區于一體,地理區位優勢明顯,勞動力資源豐沛,自然資源環境優美……具備快速發展、跨越式發展、綠色發展的基本條件,但當下迫切需要打破交通瓶頸,夯實産業基礎,提振信心。

2013年是舒城走上新發展道路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在六安市委“綠色發展、融入合肥”的指示精神下,舒城縣提出“重振舒城雄風、再造舒城高地,三年打基礎、五年大發展、十年見成效”的戰略目標,著力打造“六安的橋頭堡,合肥的後花園”。

思路清決心大,投入足功夫深,這幾年舒城縣在安徽省委和六安市委的領導下,緊緊依靠當地幹部群眾,大力實施各項扶貧發展工程,攻堅克難,苦幹實幹,取得顯著成效。

2013年至2017年,舒城縣累計完成投資280多億元,其中政府性投資193億元,實施了16項重點工程,涵蓋交通運輸、工業園區、城市建設等基礎設施項目。在交通方面,形成“一環五射”路網格局,實現“八條通道連合肥”。城市發展通道打開,為舒城插上騰飛的“翅膀”。

同樣是2013年,舒城縣提出打造“廉潔舒城、效能舒城、平安舒城、活力舒城”,促進幹部作風和社會風氣大轉變,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營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態,為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012年全國政協辦公廳開展定點幫扶以來,舒城縣地區生産總值從127.8億元增加到193億元,財政收入從9.7億元增加到21億元,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6769元增加到10916元。舒城先後榮獲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首批創建縣、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國家生態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國電商消貧十佳縣等20多項國家級表彰。

2018年,舒城縣緊緊抓住合肥市建設國家級科技中心和皖江産業帶梯度轉移的歷史機遇,發揮毗鄰省會的區位優勢,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同時,踏上奮力再造舒城新高地的新征程。

■項目幫扶助推産業發展

在舒城縣食品加工、童車童床、羽毛羽絨加工等傳統産業中,一些産品曾經頗具知名度,但由於技術水準不高、核心競爭力缺乏等原因,使全縣工業發展效益不高。因此,對産業結構進行調整,謀求産業轉型升級,成為舒城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6年2月27日,舒城縣與華夏幸福合作開發杭埠産業新城項目簽約儀式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雙方合作期限35年,計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投資260億元,引進産業投資不少於1000億元。全國政協副秘書長鄧宗良認為,産業新城項目是可行的政府和企業合作模式,一方面,打造産業新城,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助推實現脫貧,把更多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産生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另一方面,通過華夏幸福和舒城的合作,探索出一條精準扶貧新模式,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借鑒。

兩年來,華夏幸福通過PPP市場化運作模式,從規劃設計、土地整理、基礎設施與公共設施建設、産業發展服務及城市運營等領域,為舒城産業新城量身定制縣域經濟發展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全國政協辦公廳一直關注産業新城建設發展,推薦更多科技含量高、環保效益好的項目到舒城洽談入駐,推動當地産業轉型升級,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如今,産業特色鮮明、功能佈局合理、生産生活與生態相得益彰的幸福新城已經初現雛形。

截至目前,産業新城已累計簽約超過30家,簽約投資額超120億元。吸引眾多實力企業進駐的同時,舒城産業新城還通過綜合園區配套、科技産業平臺、人才輸送機制和多元融資體系等四個方面多元化支撐舉措,全方面配套、服務産業集群發展,杭埠産業新城朝著“長江科技轉化中樞,合肥文化休閒門戶”目標前進。

在杭埠産業新城開建後不久,新城周邊一個以整車及專用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正在舒城縣杭埠鎮蓬勃壯大,總投資168億元,一期投資50多億元的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産業園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次年即2017年投産。目前,汽車園所在的杭埠開發區,已入駐電子資訊企業30多家,配套企業70多家,總投資達300多億元,基本形成全産業鏈閉環。杭埠也先後被確定為省電子産業集群專業鎮、省智慧電子特色小鎮。

“當前,舒城縣戰略性新興産業基礎已初具形狀。”舒城縣委書記金德元介紹,“舒城縣杭埠開發區已形成了‘三大産業一座新城’(即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和華夏幸福建設的杭埠産業新城)的大格局、大框架、大平臺。”大項目頻頻落地,也帶動了舒城縣産業結構不斷升級。2017年,舒城縣規模工業總産值增速19.8%,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速57.2%,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增速達116.6%,多項指標位居六安市前列。(作者為全國政協辦公廳挂職幹部、舒城縣開發區青墩村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