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22日在京閉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閉幕會並講話。他強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本次常委會議以“污染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為議題,是全國政協聚焦三大攻堅戰集中協商議政的具體行動,體現了人民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原則和履職特點,展現出黨和國家事業的重心推進到哪、人民政協的工作就跟進到哪的行動自覺和務實作為。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22日在京閉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閉幕會並講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齊波 攝
在21日下午舉行的全體會議上,14位全國政協常委、委員圍繞“污染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作大會發言。民革界別李惠東常委、修福金常委、吳晶常委作大會發言。
李惠東常委代表民革中央發言:加強基層綜合執法隊伍建設 守護藍天綠水青山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惠東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強力推進“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重要政策措施,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人民群眾喝上更乾淨的水,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氣,吃上更放心的食品,受到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堅定擁護。
基層環保綜合執法隊伍建設,事關污染防治攻堅戰能否打得好、打得贏、不反覆。目前,污染防治工作進入關鍵階段,基層綜合執法隊伍建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需要認真對待並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一是執法隊伍人手不足。污染防治工作邁入新時代後,人員編制未及時增加,且現有人員配置“倒三角”問題突出,越往基層污染防治工作人員越少,到鄉鎮一級設置固定工作崗位的不多,廣大農村則基本覆蓋不到,難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而且,污染防治擔子重、責任大,部分幹部視污染防治為“高危”崗位,一些地區甚至出現幹部主動辭職、“實職”轉“虛職”等逃離污染防治工作的怪現象。
二是專業化程度不高。基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部分在崗人員“半路出家”,未受過全面系統的業務培訓,專業素養和法律素養不足,知識結構相對老化,不懂得企業生産工藝流程,不熟悉相關法規和産業政策,在執法過程中容易出現法規掌握不夠、政策理解不透、違法事實認定不清、執法尺度把握不準等問題。
三是工作方法不夠科學。一些地方為突擊完成環保任務,採取的治理舉措“用力過猛”、不盡科學,甚至出現不恰當的“休克療法”。例如,在河流生態環境治理中,將河道“裁彎取直”,破壞水生生物的“天然産房”;使用大水泵清淤,讓水生動物消失殆盡;利用鋼筋水泥硬化護岸,削弱河流自凈能力。類似做法既造成資源浪費,也違背生態系統發展規律,甚至造成“二次污染”。
為此,建議:
一是適當擴大基層綜合執法隊伍規模。各級黨政部門要優化人員編制結構,將執法人員編制向基層和一線傾斜。通過同級事業編制總量內調劑、從環保部門外劃轉編制等辦法,解決基層工作的用編需求。加速整合環保和國土、農業、水利、海洋等部門相關職能和隊伍,統一實行生態環境保護執法,不斷充實基層環保執法力量。
二是大力提升執法能力和水準。要加強基層環保執法隊伍培訓,定期舉辦業務培訓班,及時總結污染防治經典案例和實踐操作模式,推廣污染防治創新技術。舉辦執法資格考試,保證在崗人員持證上崗。加大環保執法辦公用房、交通工具、監測儀器設備的投入,打造一支素質高、業務精的專業綜合執法隊伍。
三是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各級黨政部門要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可參照信訪津補貼制度,對基層一線接觸各類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防治工作者,進行補貼和資助。可參考公安、城管等部門做法,對污染防治工作人員發放加班費用。要進一步改善基層環保部門幹部的晉陞渠道和成長環境,發揮環保人才的價值和作用。
四是營造“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要齊抓共管、協調聯動,形成政府組織實施、環保部門統一協調、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環保大格局。大力宣傳推進污染防治的舉措和成效,及時曝光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引導鼓勵廣大人民群眾自覺美化凈化環境、堅持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特別是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以實際行動支援和參與污染防治工作,共同打贏污染防治的人民戰爭。
修福金常委的發言:全面貫徹落實河長制 精心呵護清水長流
民革中央原副主席修福金
這個夏季,我們明顯感受到身邊的河流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靚麗容顏。問渠哪得清如許?主要歸功於河長制的有序推進落實。全面推行河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破解我國新老水問題、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創新。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全面建立河長制,共明確省、市、縣、鄉四級河長30多萬名,另有29個省份設立村級河長76萬多名,打通了河長制“最後一公里”。河長制的實施,找到了打開解決水資源污染困局的一把“金鑰匙”。“河水有問題,直接找河長”,成為老百姓的共識。很多河湖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推動解決了一批河湖管理保護難題,河湖狀況逐步好轉。
當前,全面推行河長制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但也要看到在貫徹落實河長制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難題。一是地區落實不平衡。在經濟發達、財政經費充足的地方,落實的力度和取得的成效比較顯著;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大多屬於“吃飯”財政,有落實河長制的意願和規劃但無力實施。二是存在“上邊熱、下邊冷”現象。總體看,省、地市對此項工作比較重視,落實力度大,但一些縣區、鄉鎮、行政村對實行河長制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特別是一些基層幹部有畏難情緒和應付思想,管河、治河工作還沒有實質性啟動;一些群眾因為個人利益可能受到影響而産生抵觸情緒,缺乏主動配合意識。三是河裏的問題要上岸解決。水環境污染表像在河裏,根源卻在岸上,工業廢水不達標排放、畜禽養殖污染排放、城鎮生活污水排放、農村面源污染等都會造成河湖污染,需要河長具備有效統籌整合岸上的治理力量。
有了河長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讓河長制充分發揮作用、切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還需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為此建議:
一、 強化考核問責,讓河長制落地生根。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要避免河長制變成“河長秀”,讓河長主體責任落到實處,形成黨委政府主導、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格局。科學制定考核指標體系,根據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問題,實行差異化績效考核,壓實各級河長的工作責任。分級明確河長制考核牽頭單位,加強明察暗訪,建立通報約談機制,做到獎懲分明,充分調動河長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防止慢作為、不作為現象。
二、 堅持系統治理,發展生態農業和迴圈經濟。河湖治理是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堅持水岸一體化治理,因地制宜提出系統解決方案和具體治理措施。把源頭治理與綜合治理相結合,重點放在農業轉變生産方式、工業轉變發展方式、城鄉居民轉變生活方式上,倒逼新舊動能轉換、鎮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技術支撐,充分利用遙感、物聯網、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來監測和分析水環境,有效提高河長工作效率。
三、 引導公眾參與,滿足人民對美麗河湖的期盼。把治水與富民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打造升級版美麗鄉村,讓老百姓在承擔治水、護水義務的同時,享受到治水帶來的好處。配套實施民間河長制,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河道管護工作,有效彌補鄉村兩級河長及專業巡河隊員人力有限的缺口。建立河長制資訊公開發佈平臺,持續做好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發動新聞媒體、社會公眾監督河長制落實情況,讓水環境治理保護意識深入人心。
我們相信,隨著河長制的全面貫徹落實,水清、岸綠、景美、民樂的整治目標一定會早日實現,神州大地將煥發出蓬勃的生態活力。
吳晶常委的發言:堅決打贏“五水共治”攻堅戰
民革浙江省委會主委吳晶
浙江是江南水鄉,因水而興,因水而美,但卻一度因為偏重經濟發展速度、忽視環境治理保護,出現了許多黑河、臭河、垃圾河、牛奶河,個別地方甚至困于“江南水鄉沒水喝”,嚴重影響了形象,阻礙了發展,損害了居民健康,降低了幸福感和獲得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怎麼辦?習近平總書記早有科學論斷和殷殷囑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3年,中共浙江省委一錘定音:寧可作局部暫時的捨棄,每年以犧牲一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速為代價,也要以治水為動力,倒逼産業轉型升級,絕不把污泥濁水帶進“十三五”。自此全面吹響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衝鋒號,打響了消滅“黑臭河”的攻堅戰,拉開了綠水青山保衛戰的序幕。
五年來,共治理6500公里垃圾河、5100公里黑臭河,水體黑臭臟等感官污染基本消除。2017年全省地表水省控斷面中,三類以上佔82.4%,比2013年提高18.6個百分點,劣五類水徹底消除;五年來,關停或搬遷養殖場戶40余萬個,生豬存欄量減少近900萬頭;五年來,共整治臟亂差、低小散企業11.8萬家,淘汰落後産能企業1.3萬家,推動經濟向形態更高級、結構更合理、品質效益更好的方向轉變。2013—2017年,浙江GDP年增速均達到8%左右,一直高於全國平均水準,新舊動能協同發力,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浙江治水之功關鍵在於:
一、 一張藍圖,一以貫之。習近平總書記為浙江制訂“八八戰略”宏偉藍圖。省委省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畫到底,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總書記思想,充分彰顯了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對歷史負責的責任擔當和行動自覺。
二、 綱舉目張,帶動全局。四套班子齊上陣,部委辦局都有責,社會各界同發力;省市縣全面啟動,鄉村戶不留死角,組織推進體系到底到邊;考核機制科學合理,對26個縣和兩個設區市取消GDP考核;約束激勵敢動真格,敢擔當的幹部提拔重用,“為官不為”者嚴肅問責;監督整改反饋機制快速聯動,《浙江日報》設立“治水拆違大查訪”專欄,浙江衛視“今日聚焦”錨定痛點難點焦點,省市縣萬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協同,人人都是監督員,個個都是參謀長。
三、 打開缺口,精準施策。治水關乎生態、關乎轉型、關乎民生、關乎全局。水環境污染,問題在水中,根子在岸上。2013年率先在全省水質最差的浦陽江打響治水第一槍,對污染企業釜底抽薪,對落後産能猛藥去疴。進而由點及面,由主攻水中向水岸同治,由各自為戰向區域流域聯動,由突擊戰向持久戰,由黨政推動向自覺主動,由人海戰役向依法治理轉變,實現了全省一盤棋,河長制向全國推廣。同時,將“五水共治”與“三改一拆”“浙商回歸”相結合,加快實現經濟浴火重生、鳳凰涅槃。
四、 加大投入,增強動能。面對“財政資金投入有限”與“民間投資渠道不暢”難題,改革創新投融資機制,建立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化投資體系。增加財政投入,從壓縮“三公”經費做起,削減30%以上用於治水;積極吸引民間投資,用市場機制鼓勵浙商回歸,投資治水項目和公益治水;大力推進金融創新,採取排污權抵押貸款等舉措,用市場化手段多方籌措資金。
五年來,壯士斷腕重拳治污,高招不斷妙招迭出。通過治水有效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治國興邦理念提升;治出了全民共用“生態紅利”,贏得了群眾交口稱讚。老百姓誇讚:“污水變清水,臭河變風景,豬棚換大棚,養豬變養生。”現在,“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對開”的“詩畫江南”美景正在浙江大地重現。
水是生命之源,而治水之艱在於不能畢其功於一役,護水之難在於稍有放鬆即死灰複燃、前功盡棄。守住勝利果實,必須以使命感和責任感鑄就銅墻鐵壁,必須黨政把舵幹部帶頭,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必須強基固本歷久彌新,必須有錯必糾有污必治,必須人人爭先眾志成城,必須保證必要投入建立長效機制。最重要的是必須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希望和囑託銘於心、踐于行,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強大動力和奮鬥目標,這樣才能讓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美麗中國,分外妖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