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重慶市政協召開關於我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利用意見交流會。會上,通報了市政協學習及文史委關於我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利用專題調研的相關情況,同時,市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圍繞加強我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利用,建真言、謀良策。
今年5月至8月,市政協學習及文史委組織專家學者和市政協委員,對我市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傳承、利用及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結合專家學者、委員們的意見建議,並在市級有關部門的支援下,形成了《關於我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傳承利用發展的調研報告(討論稿)》。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市共有18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市、區(縣)、鎮三級管理體制,在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管理機制、修繕傳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我市對名鎮名村的保護利用整體還處在初級階段,缺乏保護意識、管理機制不健全、歷史文化挖掘不夠、保護經費不足、産業配套不完整等問題亟待解決。
針對上述問題,調研報告認為,凡是涉及文化遺産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舊城保護與新區建設、維護傳統風貌改善人居環境等,就必須妥善處理,統籌協調推進。
就此,在市政協委員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調研報告梳理出多條建議,包括統一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擔當、加強規劃編制理順管理機制、健全法規體系強化政策措施、加強歷史文化資源普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增強旅遊吸引力、加大財政資金支援等內容。
交流會上,市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紛紛表示,重慶擁有的歷史文化名鎮數量令人自豪,但重慶的歷史文化名鎮目前總體而言缺乏應有的文化感召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我們要彰顯特色,更加重視歷史共性和文化個性的有機結合。”市政協委員王增恂認為,保護和利用好名鎮的資源,理順好發展主體,才能確保責任層層落實。
市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只有進一步提升對我國歷史文化傳統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對歷史的尊重,才能做到“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産”。